守护普氏原羚最后的家园


2014/9/6    热度:287   

  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世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数量稳中有升。目前,仅青海湖地区就分布有普氏原羚696只。普氏原羚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比起它的“明星兄弟”藏羚羊,显得有些“低调”。为了这些草原精灵能继续无忧跳跃,希望人类不要过多地打搅它们的生存环境。

藏民展开自发保护行动:南加一家救助6只普氏原羚

  生活在青海小泊湖湿地的南加是一位普通的藏族牧民,在家乡从事生态保护工作已近20年。近年来,他共救助、收养了6只普氏原羚和3只藏原羚。在他的影响下,家人也和这些美丽的野生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09年7月,南加收养了一只刚刚出生,妈妈被狼吃掉的普氏原羚幼仔。为了养好这个小家伙,他自费购买数只山羊为小普氏原羚喂奶。他的3个孩子更是每天争着给小羚喂食,晚上抱着它睡觉。从事生态保护工作以来,家境并不富裕的南加已自费投入近20万元。在南加的带动下,附近的牧户们自发组成16人的监测巡护队,参与保护普氏原羚和黑颈鹤等工作。

专家呼吁公众关注:吕植指出普氏原羚比熊猫更濒危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回忆第一次遇见普氏原羚的情景说:“我趴在沙丘后面等着羚羊,一缕清晨的阳光照在沙丘上,羚羊从沙丘后面的阴影里一个一个走出来,来到阳光下面吮吸露水,那情景太迷人了。”

  “原先广阔无垠的草原,现在由于无限蔓延的网围栏,已经被人为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的独立斑块,栖息地已经严重破碎化。”吕植觉得普氏原羚这个物种虽然不像大熊猫那么知名,但是它的濒危状况要比熊猫要更严重,亟待需要保护。

研究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张璐为完成调查样线走了1500多公里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保护生物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张璐在两年时间里环青海湖进行了8次野外调查,每次调查时间从半个月到2个月不等。她和调查小组的其他成员在青海湖畔徒步行走了1500多公里,跨越1米左右的网围栏3000多次。她的调查数据为后来北京大学研究团队评价普氏原羚的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际学者发布倡议:乔治·夏勒紧急建议保护普氏原羚

  乔治·夏勒,20世纪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之一,2000年联合其他科学家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倡议书:《普氏原羚生存面临危机——对保护这一珍稀动物的紧急建议》,引起关注。他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在2006年与青海省林业局深入环湖地区普氏原羚的主要分布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考察有力地促进了对普氏原羚的拯救保护力度。

民间环保人士建议更名:中华对角羚之父葛玉修为普氏原羚起中国名字

  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物种,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Przewalski首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采得本种的模式标本,普氏原羚也因此得名。摄影家葛玉修是第一个拍摄普氏原羚影像资料的人,能不能为普氏原羚起个中国名字?葛玉修想。经与几个专家、朋友研究,考虑到普氏原羚为我国所独有,雄性长着一双与其他羚羊不同的相向对弯的黑色环棱状犄角,葛玉修发出了给普氏原羚起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的呼吁。“中华对角羚”既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民族情结,还不与国际命名相冲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慈悲引导,往往容易走上错路或会绕远路。因为在修行的路上,半路风光其实就是一重又一重考验我们道心的关卡,而善知识的智慧慈悲引领,能启发我们领悟自心幻化梦境的虚妄本质,直指究竟的归家之路,令修行人真正烦恼尽除,回返清净的自性。阿弥陀佛,六时吉祥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