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幸福的规则
2014/9/6   热度:376
我觉得我们的世界有多少种颜色,幸福就多少种颜色。幸福的质地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时刻可能随着你的心情,随着季节变化。它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大色块,但是他零零星星。不幸福的时候,一定比幸福更多,所以幸福会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一个人要是说他从早到晚的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我觉得我也相信,因为幸福是有差异的。但是我想幸福其实是生活里跳出来的亮色,什么时候我会觉得挺幸福的呢?就是我回家看到我妈妈和我女儿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就是我叫妈的这个人,和叫我妈这个人,都在我的身边,我一进去看到她俩迎出来,那一刻我特别幸福。我后来还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5岁的女儿,和我85岁的妈,为什么都比我更幸福呢?因为我女儿太小,还没有进入社会呢?所以她脑子里都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他一切都愿意相信,所以他幸福。我妈呢?是过了太多的苦日子,她每天都看日子比原来过得更好,所以她对今天的日子特别知足,她也幸福。然后我就看我身边的同事,包括我的学生,现在好像从20多岁到50、60岁的这一群人,幸福感比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要缺失很多。为什么?压力大,责任多,工作繁忙,角色多元。所以你问我有没有不幸福的时候,不幸福的时候是很多的。但是我想,从我们家这两个人身上,你会发现幸福有个规则: 第一,幸福跟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是有关的,只要他有未来,有憧憬,有希望,有梦想,他就会幸福。这是我女儿给我的启示。第二个呢?幸福是一定会看到以后比现在更好,然后对当下有一个感恩知足的心,所以你就会自得其乐,这是我妈给我启示,所以我们家这两个人就告诉我,尽管现在中年人压力很大,但是只要看见生命像孩子一样在成长,像老人一样能知足,那幸福还是会多一点。 我觉得幸福是一件与心相关的事情,因为幸福这件事情你很难像GDP那样评价,是一个外在的数字,你会看到贫嘴张大民也有他的幸福生活,尽管他是一个下岗工人,尽管他家里有那么多得病的人,他们家没有房子,但是不妨碍他是幸福的。但是你也会看到有很多富商,他们把财富聚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这些人也并不快乐。 我还觉得共同促进的幸福是分为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在国家这个层面上,在当下有三件事情,其实是当务之急。第一,就是用法律保障公民的公平,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的成长中,公民权力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社会个体,他能够有自己的意志表达,能够有自己与社会关系的顺畅评价,能够在一个法律的周密体系中找到自己维权的方式,那我觉得这种法律的完善,其实是国家给公民提供幸福的一个基准。 第二,就是制度给社会公众所提供的福利,也就是说社会制度的保障,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特色的制度,那么怎么样去体现对于不同群体利益的这种兼顾,我们在制度上,在社会转型期里面,有这个愿望,但是在细分化的处理上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第三,就是用信仰去提升大家的心中这种归属感和生命的安顿。信仰的力量永远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个核心价值,如果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我认为法律、制度和信仰,是国家能够对公民幸福做出的努力。而站在个人角度上,我觉得就是每个人的心中怎么样去看幸福,他的需求又是什么。 其实现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当繁荣,科技也很发达,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总会觉得很惶惑呢?为什么总会有很多的流言让人去盲从呢?是因为人们心中信念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我觉得跟中国现在的经济、制度、发展的水准相匹配,信念的力量还应该再提升。其实什么是文明的历史?文明就是人类意志和信念的远征,他总是希望用一种强大的信念的力量去构筑出一个理想的持续,然后向着这种持续不断进发,这个过程中可以牺牲,可以克服千难万险,可以在个人的生活,肉体的生命上有很多舍弃,但是他会在持续的顶端完成他那种辉煌的精神的成全。 那么我们在今天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让内心有更多的信任。比如说对于核心价值的信任,对于爱,对于善良,对于悲天悯人,对于公平正义,对于所有这些我们口耳相传已经几千年,几万年显得那么陈旧,又那么朴素的东西,在一个如此繁荣如此聪明的时代里,我们还信任吗?我觉得这个时代在构筑很多,也在颠覆很多,只不过我希望那些最朴素的信念不被颠覆,它仍然在你的心里生根,让我们看见血脉之源,看见我们走来那条清晰的路,在温故知新这条路上,能够知道你的未来从脚下延伸出去,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可以走出来的。人之所以是一种高级的动物,之所以我们的GDP不完全代表幸福,就是因为这里面信念的力量太大了。所以我在此以文化的名义,去确立我们心中强大的信念,这件事关乎中国人的幸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礼敬诸佛,心跟事都是圆满的,没有差别;称赞如来,心是圆满的,事有差别。称赞有差别,因为称赞会影响众生,称赞善的,众生就学善;称赞恶的,众生就学恶,所以一定要懂得隐恶扬善。(学习《普贤菩萨十大愿》)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