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育儿心得


2014/9/6    热度:505   

本人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知道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指引我们做一个好人,打下真诚、 善良、宽忍的心性基础,启发人的智慧。所以,我经常学习传统的经典,并决定用传统文化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妻子怀宝宝的时候,我正在学习《四书五经》。在睡觉前,我经常对着妻子肚子里的宝宝朗读《四书五经》,而妻子则时常播放西方的古典音乐《田园曲》、《春之声 圆舞曲》。也就是说,宝宝胎教时,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和西方古典音乐。

宝宝出世了,是个女儿。也许是胎教的成效吧, 宝宝五个月大就会叫“爸爸”了,这是我所知道最早的,这也增加了我教育宝宝传统文化的信心。

因为我知道儒家的启蒙典籍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所以我计划按顺序教宝宝这三本书。在宝宝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开始对宝宝念《三字经》。当时妻子说,宝宝听不懂的。我解释道:宝宝是明白我们说话的大致意思,只是不能准确的表达而已。我的一个亲戚,她有三个小孩,育儿经验很丰富,她也赞同我的看法。我就坚持下来了。

宝宝到了九个月,已经会说简单的双音字“蛋蛋”“奶奶”。有一次,我对宝宝讲《 三字经》里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宝宝听了之后,学以致用。那时候,我家经常吃核桃,敲开核桃,取出碎开的核桃仁,有大块,有小块,宝宝会分核桃,大块的给我和妻子或者爷爷奶奶,小块的留给自己。全家都很开心。

到了一岁两个月左右,我家宝宝会跟着我说“性本善”。之后, 我下班后有空就问宝宝,想不想学《三字经》啊?宝宝通常会说“学”,我就会教一段《三字经》(四句左右),讲一个《三字经》中的故事。偶尔宝宝会说“不学”,我也不勉强。每次学习的时间逐步增加,从开始时的一两分钟到两岁时能坚持8分钟左右。

小孩子天性善良,能明好坏。例如,我讲《三字经》配图所画的“二子学奕”的故事 ,她会指着认真学棋的学生说“乖”,指着另外一个学生(开小差想射大雁的)说“不乖”。在教的过程中,我也教宝宝自然知识,例如,在出外玩耍时,解释“三才者,天地人”。“曰水火,木金土”。

到了一岁九个月,女儿已经基本学完了《三字经》里面讲述历史之前的内容,比较熟练的前面的部分能够在提示下背诵。

这时候,因为她知道楼上比她大一个月的小哥哥在学习《弟子规》(那个小孩很小就能说话,会自己吃饭,也非常好,传统文化又一个成功的案例),她说她也想学《弟子规》,我看《三字经》中的主要内容也学完了,于是就转学《弟子规》了。《弟子规 》的教育方式也基本一样。有时候她不想学的时候,我就哄她,我们去看哥哥喂药给妈妈喝(《弟子规》配图里的故事)好不好啊?因为她很喜欢看这些故事图画,通常会说“好”,我们就去学了。

到了两岁左右,女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增加了,可以一次学习30分钟左右。有时候, 我会引导女儿复述《弟子规》附图中的故事,例如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

回想这两年多对宝宝的传统文化教育,很高兴,也很快乐。女儿能学习儒家典籍,保持善良的天性,我们一家和睦,享受天伦之乐。我个人也受益匪浅,教育女儿时,自己也把教的内容背诵下来了,这对于我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是很有益的,同时也启发了自己的智慧,对自己的中学教师工作也有较大的帮助。

所以,对于儿童学习传统文化典籍,我认为是很有好处的。

从本人的经历和经验看,对于儿童学习传统文化典籍的教育,我认为:

1、应该尊重子女的个人意愿,最好让子女乐于学习传统文化典籍;

2、学习传统文化典籍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例如,儒家的学习从启蒙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开始,然后到《四书五经》。(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也就是说,《四书五经》正常是十五岁之后的学习内容。)学习和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过程可以讲故事帮助理解,生活中学以致用;

3、学习传统文化典籍时间由短到长,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得到了下面的统计资料: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时间为: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 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轻则效率降低;重则产生厌学情绪。而且现在小孩还要学习其他东西。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