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最少的时间找到最适合你的鞋


2014/9/6    热度:288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里,人类大概被分为三种根机。

  第一种根机的人希望通过修行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了解轮回不讨厌轮回也不希望离开。他们期待过更好的轮回生活,他们期待借佛法达到这一点。第二种人虽然讨厌轮回,也了解轮回的实相,但他相信自己不具有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离开的能力。他比较相信如果努力的话自己可以离开。第三种人拥有比前面两种都更大的目标和耐心,他要让所有众生解脱,并且不在乎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

  这并非在说这些人天生不平等,只是因为大部分人还没准备好。所以佛陀根据他们的现状把他们划分为三种。在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是第一种人,然后你阅读佛书,并且修行,通过这些你会加深对佛法的理解。这个时候你可能愿意成为第二种人。最后,你会变成第三种人。也就是说,第一种人可以成为第二种或第三种人,但第三种人也不是没有成为第一种人的可能。

  基本上,佛陀是对着这三种人开示。所以你有时候会看到他赞叹并鼓励行善,因为行善可以导致我们获得较好的果报(但这个目标不是佛教徒的终极目标)。在这种时候,佛是在对第一种根机的人说话。如果第一种人依教奉行,那么他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第二种人。而在另一个场合,佛可能会说任何善业,如果不是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的话,他都会成为我们令继续轮回的业因。甚至有些时候,佛会说你不要行善,只需要把心安住在本然状态即可。在这样的时候,善行也被视为多余。看上去这些说法似乎互相矛盾。但如果你了解这是对不同根机的人的开示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你对五岁的孩子解释一件事情和对成人解释同一件事所用方式肯定不同。

  有老师的好处是,你可以化较少的时间从他那里得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你可以去学那些适合你的法。如果你恰好遇到一位合格的老师。并且和他相处一段时间,那么他会知道你是哪种根机。有些卖鞋的导购看你一眼就知道你需要多大码的鞋。好的老师所起的作用与此类似,你可以花最少的时间找到最适合你的鞋。如果缺乏这样的老师,你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一双一双的试最后还不一定能找对。我见过一个人,他学佛的方式是把大藏经全部看一遍。这就象是把一个商场的鞋都拿来挑一遍一样。而且,你不能保证你最后买走的就是你需要的,因为光线的缘故,可能你出了门才发现不合适。

  虽然阅读大藏经值得赞赏,但若没有老师,只是读读佛经很可能你多年之后依然烦恼炽盛。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如果你不明白佛是对不同的人说法,你可能会认为佛是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人。甚至你会说,这些都是后人假借佛的名义杜撰的。

  我有个朋友,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里的分法他应该属于第一种人,他会去随喜他所看到的任何善事,但他既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有一天他看到一句话,那是别人引述华严经里的一句话,那句话的大意是:如果你忘失了菩提心,那么你所做的任何善业都是魔业。很明显,这是说给第三种人(那种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听的,很不幸他被第一种人听去了。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作为。甚至怀疑这句话是否出自释迦牟尼佛。

  你要知道,对不同的人佛陀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对于第一种人,断除杀生,偶尔放放生都会令佛陀高兴。但是对于已经发菩提心的人,就不能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如果你忘失了菩提心,那么你所做的任何善业都是魔业。因为,那些业都会成为继续轮回的因。这是对于第三种人的要求。第一种人不拥有菩提心,没有的东西不会忘失。我从不主张乱看书,如果你不了解佛是对着几种不同根机的人说话,不知道自己是哪种根机,阅读过多的书可能对你并无好处。还可能导致谤法。这种行为就象是看到东西就吃一样,你需要了解你的胃的承受力。否则你吃的再多可能都会吐出来。

  有位禅宗祖师对他的上根弟子说:不需要修行,也不需要解脱,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解脱的。

  很不幸这些话被那些下下根听去了,所以成为了不去修行很好的借口。上根和下根的区别之一在于上根能够正确理解自己所听到的东西。

  而下根之人。他完全被自我掌控,任何东西到这里都要为自我服务。包括佛法。自我会把他所听到的佛法解释的符合自己的要求。自我是个奇妙的化妆师,他能把任何自私的要求装扮成佛法。我们都应该小心自我。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 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命不要紧,慧命要紧;肉身不要紧,法身要紧;利益自己的不要紧,利益众生的要紧;常常这样想,我们才真正能够发起护法心。念佛人心地慈悲,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随分随力。没有力量的时候,欢喜赞叹就是结法缘,有能力的时候要随分随力,成人之美。人家做一件好事,这个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有钱,用财物帮助他;没有钱,我们有时间,我们去做义工,以劳力帮助他。年岁大了,做义工做不动了,欢喜赞叹,用善念帮助他、赞美他、鼓励他。这都是行善,这都是做好事,与大众结法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