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民与中亚人民的友好往来


2014/9/6    热度:677   

----以中国与帕提亚(安息)的交流为例

2007年11月,我应邀去土库曼斯坦出席了一个国际研讨会。下面是我会上用土库曼语发言的汉文翻译稿:

首先,我要向组织举行有关古城尼萨(NISA)国际研讨会,并邀请我们中国学者来出席研讨会的土库曼斯坦民族文化中心"MIRAS"、土库曼斯坦文化传媒部和阿哈勒(AHAL)州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借此机,对古城尼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KO)评定为“历史名城”,而光荣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特向土库曼斯坦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胡教授在龙泉寺作讲座

一﹑帕提亚(PARTHIA)与安息(ARSACID)
帕提亚(PARTHIA)是古代的一个国名(公元前248年---公元224年),它存在的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和三国(公元220年—公元 265年)初期。PARTHIA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也包括形成土库曼民族组成部分的先民。关于土库曼斯坦和土库曼人民的历史,已故的总统萨帕尔穆拉特•土库曼巴什(SAPARMURAT TURKMENBASHY)在他的两卷本的著名著作《沙合纳玛》(《SHAH NAMA》)中已经讲过。帕提亚(PARTHIA)强盛时疆域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BAKTARIYA)和印度,西达幼发拉底河。初建国时的国都就是尼萨。中国的《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中有关于帕提亚国的记载。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由于创建帕提亚国的第一位国王姓叫阿尔萨克(ARSAC),在西方文献中把PARTHIA的前四代国王都分别写作阿尔萨克一世﹑二世﹑三世﹑四世(ARSACESⅠ﹑Ⅱ﹑Ⅲ﹑Ⅳ)。中国的史书中把国王的姓名当成了国名,把ARSAC音译成了“安息”这两个汉字。因为古代汉语中无R音,常把AR音译为AN,即“安”,古代汉语中“息”不读作现在的XI音,而是读作SIEK,当时是用“息”(SIEK)来音译SAC的。外国学者说的“帕提亚”(PARTHIA)与中国史书上写的“安息”(ARSAC)都指的是同一个国家。

二﹑著名历史古城尼萨
著名历史古城尼萨尼萨(NISA)位于今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喀巴德(ASHKABAD)西北18公里的巴古尔(BAGUR)村附近,包括新尼萨和旧尼萨两处。1930---1936年,1946---1960年都进行过考古发掘。在旧尼萨有帕提亚国的王宫城堡及王陵遗址等。新尼萨在旧尼萨南,也保留有残存的城垣遗址。尼萨是帕提亚建国初期的国都,后来虽先后迁都两次,但尼萨位于东西交通要道的中心和必经之地,所以它在历史上,在东西经济与文化交流中也起过重要作用。尼萨迄今还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这也是今日土库曼斯坦的骄傲!

三﹑古代中国人民与帕提亚人民的历史友谊
中国的史书上早在公元前就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帕提亚国的概况和记录了中国与帕提亚交流的情况。中国史书对帕提亚国的介绍很多。这里,我想只举几个例子来展现一下历史上中国与帕提亚交流的缩影。

1.公元前115年中国汉朝皇帝派使臣到过帕提亚,当时是帕提亚国王密特里达提二世(MITHRIDARESⅡ)执政时期。他曾派两万骑兵到东边的国界前去迎接。

2.公元前126年中国汉朝皇帝派张骞到中亚和西亚去访问,他本人未到过尼萨,但他了解了帕提亚的情况,带去了中国人民对中亚和西亚人民的友谊,并把这里葡萄﹑目蓿的种子和中亚的汗血马(TULPAR AT)带回了中国。张骞之后,丝绸之路大开,中国的丝绸﹑茶叶和造纸及制铁技术等也都通过中亚﹑西亚,传向了世界的四面八方。

3.公元87年,帕提亚国派使臣访问中国,带来了狮子等珍贵的礼品。

4.公元97年,中国汉朝大将甘英本来要经过帕提亚去罗马帝国访问,但到海边未能过海,曾在帕提亚滞留过。他也带回了有关帕提亚的介绍,增加了中国人民对帕提亚人民的了解。

5.公元111年,安息王来中国访问,增送狮子﹑大鸟等礼品。

6.公元147年,帕提亚国王的太子作为友好使者来中国传教,他很快地掌握了汉文,用汉文翻译了佛经。他是用汉文翻译佛经的创始人!在中国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帕提亚名字,而写的是“安世高”。我认为:“安”(AN)是“安息”(ARSACID)的第一个字,表示他是安息国人,“世高”是他的名字,是说他的家世身份很高。安世高在中国传播佛教是有很大贡献的!

我举的这几个例子足以说明:中国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与中亚各族人民进行了友好交流,结下了历史的友谊。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各国各族人民要继承祖辈们的友好传统,共创人类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戒律,从初学一直到成佛都离不开。戒律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定,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开慧。佛法终极的目标是开慧,开智慧。开慧是“道共戒”;没有开慧之前有定,在定这个地位叫“定共戒”;连定都没有,那就是“律仪戒”。“律仪戒”那是有条文的,五戒,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菩萨戒,这有条文的,这叫“律仪戒”。律仪戒非常重要,除律仪戒之外,还要懂得佛没有讲的、没有制定的,有“摄善法戒”。没有条文的,只要对自己有好处,能增长自己的善根,增长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德能,这一类的就叫“摄善法戒”。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