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禅修:请勿活在概念中(六)
2014/9/6   热度:162
“The wisdow of no escape : rather than to escape from the situation, meditate there.” - Godwin Samaratne “不可逃避的智慧:与其逃避,不如就在这里修行。” - 葛荣居士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相信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 在未认识禅修之前,以为压力是源于外。例如,当时在写字楼工作,同一时间有几位上司,每一位上司分配给我的工作都有所不同,他们的要求和办事的准则也不一样,当我正在忙于处理某一位上司的工作时,另一位上司又会预期我尽快处理他的工作。若然我把工作做得好,没有人会赞赏。相反,若然工作上出了错,便会受责备。因此,当时我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害怕犯任何大小的错误。所以,当时觉得压力是源于工作的环境,认为在这么样的环境下工作,有压力是必然的。 压力源于预期、害怕、逃避 后来认识禅修,渐渐明白到压力是源于内,不是源于外。当上述几位上司预期或要求我工作不会出错的同时,我亦自觉或不自觉地预期自己的工作不会出错,那当然会有很大的压力。相反,当上司们预期与要求我工作不会出错的同时,若我没有预期自己不会出错,只是尽自己当时的经验与学识而为,明白到在工作里偶有犯无心过错是必然会有的、很正常的,只要这过错不是故意的,便无需责备自己,那压力便会大大减轻,甚致没有压力。这便说明压力的重或轻、有或无,不在乎周围环境对自己的预期与要求,而是在乎于自己的心对自己有没有预期与要求。 进一步耐性地观察自己的心的运作,渐渐更明白到除了自己对自己的预期之外,另一部份的压力是源于自己害怕被别人责骂。因为就算心不再盲目预期自己不会犯无心之失,心也会害怕上司们会没有耐性听任何解释,有理说不清,他们有时是会很冲动地不理会对错,气冲冲地责备,有时甚致乎会在其他同事面前责备自己令自己在众人前很尴尬。表面上,这害怕是源于上司们的没耐性或不讲理。禅修却使我明白到这害怕其实是源于内,源于「自我」不想被伤害(the "ego" does not like to be hurt)。换句说话,这个“自我”为了要面子,为了不被别人责骂,为了不受伤害,不但强行要求(want/demand)自己做事要百无一疏,还预期事事的发展要顺意顺利。所以,压迫自己的并不是上司,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我)。 预期与要求自己不会犯错是妄念,没有人是不会犯错的。何况,自己认为做得对的,以上司的态度与意见来看可能是错的。若然要求自己不会犯错,更要自己做到在别人眼中也不会犯错,这更加是没有可能的。若然预期与要求自己做到这么样的十全十美,事情的发展也顺利顺意,这只会陷自己于忧悲苦恼之中。 因此,要学习的是如何放下自我。既然自我这么怕受责备,便需友善地培育与训练心,敢于面对责备,敢于经历责备,适当时敢于澄清与解释,有需要时亦敢于承认错误,这才是减压的治本方法。最后,无论自己处理得当也好,不得当也好,实况是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包括自己与上司在内,所以可以友善地原谅自己或上司的一切错误。 还有,若然心觉得面前的情况难或烦,不想正面处理它,想拖延、推卸、抗拒或逃避,这也会不自觉地给予自己压力也不知道。因此,需友善地经常提醒自己积极地面对与处理面前的的公事,或遇到困难时其实正是磨练的机会,学习倍伴自己经历整个处理的过程。 培育心与身的智慧、觉醒、面对 其实,在工作的环境里根本就从来没有压力,在家庭的环境中也从来没有压力,在任何的环境(外境)中根本就从来没有压力,因为压力若然有的话,都只是在自己的心中。所有的压力其实都只是惟心所造、所虚构的。既然从心生,亦需从心灭。因此,第一步是需以智慧看穿压力的虚无,认识压力根本是无实质的、是虚空的,压力根本是没有力量的,除了自己给予它的力量之外。第二步便是训练与培育心觉知觉醒地如实运用经验与学识尽力而为,重点是需有勇气地经历这个过程,不在成败,因为若要次次成功只是故事(story)而已。第三步便是训练身体力行,不只是知、不只是讲,还需要实践实行,如实地行动,处理与经历面前的情况。亦只有心与身的行动一致,才能渐渐透过不断的付出而培育真正的自信。当这有智慧的自信渐渐提升,压力便会渐渐减弱,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祝愿各位不活在虚幻的压力(概念)中,而是觉醒地处理与经历实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看到世间这些过失,那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为什么说看一切世间人都是善人?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我们的心好了,变现的境界全是好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礼敬诸佛。但是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个行善我们赞叹,造恶不赞叹,但是恭敬心是完全一样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