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能改变和不能改变而纠结


2014/9/6    热度:246   

  “JUST DO IT”(尽管做吧)。但要做到这句话,可没说起来那么简单。不过我们很多的快乐都来自于这句话。你是不是常常听到你自己或者周围的人说,“等我……我就会高兴”?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我称之为“大西方病”的症状。任何一个感染了大西方病的人都会这么想这么说:“等我怎样怎样了,我就会高兴。”比如:

  1.等我有辆新汽车我就会高兴

  2.等我结婚了我就会高兴

  3.等我得到那份工作我就会高兴

  4.等我再轻几磅我就会高兴

  5.等我把假都度了我就会高兴

  6.等我有了一百万我就会高兴

  我为自己是一个修行将近40年的佛教徒感到幸运。我相信它让我远离大西方病,并教会我体会当下的快乐。我不会期盼在我得到汽车或者工作或者百万美元的时候,才会得到的那份快乐。我专注于眼前的快乐。谁会满足于一百万呢?什么比一百万更好?两百万美元!什么比减掉20磅体重更难呢?防止反弹!什么能让假期将尽更好?回味这个假期带来的快乐——拜访了朋友和家人,开怀畅饮或大块朵颐,尽情的聚会,还有与我们爱的那个人分享幸福。诸如此类。

  相信达到目标我们才快乐——一个非常西方的思考方式——意味着我们会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目标在不断的变化,它总在我们能达到的地方之外。我们自己甚至会不停提升这个目标。其实这也没问题。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有所追求。问题在于,我们常常为了一味追求那些未来的虚幻目标而牺牲了当下对生活的体会。舍弃这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思维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它意味着舍弃西方(或文化)程式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而接受关注“这里、现在”,而非“何地、何时”的非西方心态。

  最近,我在飞机上偶遇一名富有的投资商,他对一家小公司投入过多。他一直抱怨,以至于我知道他投太多了,坐我们周围的人知道,甚至连空姐都知道。我们都知道他不高兴,还为此抱怨公司的创建人。

  我不关心他为什么沮丧,我更关心他已经沮丧了多久。他说自从这事儿发生以来,几个月了都不开心。几个月?对于负面情绪来说,可真够长的了。

  人们总是这样。我们每个人至少都认识这么一个人,他让我疯狂,打击我们,或者让我感到沮丧——而且他们似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这样做。重复那些一次次不假思索的、让人讨厌的、不诚实的行为让我们血压升高,气不打一处来。

  你们一定都在想,我的邻座就是一个“什么都有”的特例:一个有着漂亮房子和家庭的百万富翁,投资过很多成长型公司,应该不会为了个别的烦恼就忧心忡忡。他应该高兴。但没有,他一直不高兴,而且总是一遍遍重复过去而让自己更不高兴。

  我告诉他:他可能对他自己,而非目前的处境或者公司创建人更生气,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对这笔投资足够慎重。他承认也许真是这样,而且开始自责。这不是我希望的反应。我提醒他,除了这个错误,其实他非常成功。我建议他把这次经历写下来,做一个教训,用在下次投资当中。当然只这样是不够的,我要让他解脱出来。

  我说:“那创建人可真够让你烦的,我看得出来。那你觉得他现在会为你失眠吗?”“不!”他回答。“那么谁被这种状况惩罚呢?而且谁在实施惩罚呢?”我问。这时他才明白,是他自己在惩罚自己。他决定不再生气了。这意味着他接受了现实并原谅了自己。

  原谅,我们就会停止伤害我们自己。总是愤怒、不满只会让我们情绪低落,让我们很难有机会找到快乐的意义。我说到专注于接纳,并不是建议你不去创造机会,不去改变世界,我只是建议改变你能改变的,剩下的,顺其自然。

  听起来不错,可怎么做到呢?

  以下三个方法,是我的接纳练习中的利器。我自己用,也教别人用。试试吧,它们真的有用。

  椅子就是椅子 

  下次当你觉得谁伤害了你或者让你不高兴时,问问你自己:到底是谁让你不高兴、生气、发疯。然后深呼吸。把每种念头、争执,还有让你生气的人的脸都放一边。放轻松。如果你真的还是要想那些,那就别做这个练习了。先不想那些伤人、生气的事,把注意力放在此人在你生活中的角色上。不是他们曾经是什么,曾做过什么,将做什么或者将成为什么,而是想想,他们是谁,进而惹恼了你——不是他们是谁对你有何影响,而是他们是谁。就像如果椅子惹恼了你,就是因为它是把椅子。没办法,椅子就是椅子,就像某人就是他自己。你不需要非得喜欢他们,也不需要跟他生气,甚至不需要尊重他,只是接受他们就是那种人。当你能接受他们,你就会谅解他们是他们那种人,而且也许你也会原谅你自己是你自己这种人。

  谁做决定?

  2010年4月20日,ABC新闻的女记者采访我时问了我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她说:“在你提出的提升自我的建议中,排名第一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这世界上每个决定都是由“掌权”的人做出的,而非“正确”的人,或者“聪明”的人,甚至不是“最被认可”的人。更关键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你做出的。如果你影响了这个决策人,你会创造一个积极的动向,你会得到提升,职位,假期,随便什么吧。如果你不能影响这个人,你可能就得到一个消极的动向,你将不会被提升,也不会得到职位、假期什么的。而谨记这一点,你的生活会变得好很多。你会为你的组织创造更多的积极的动向,你也会更快乐。

  道理很简单,做到不容易。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决定都是由掌权的人做出,因而每次我们都为不喜欢的决定唉声叹气。我们真正在做的,无非是抱怨我们有多弱势,而非勇敢面对实际情况。

  我的朋友菲利普和三生有幸 

  多年前,仰仗我朋友菲利普的推荐,我得以与三个我很喜欢的同事共事,而我又因为与这三个人的关系而认识了更多的人物。不肖说,我欠菲利普一个大人情。不是他,这些关系不会存在。

  菲利普开朗、和善、有朝气。他的想法非常有见地。他很成功。但是这位卓越的,有创造力的,和善的人却在守信上有点小问题。就是些无伤大雅的恼人行为,比如:最后一分钟取消约会,没接该接的电话,诸如此类。这确实让我有点烦,但不足以让我跟他断交。菲利普总是会为这些事道歉。我总是接受他的道歉。我好事做尽又忙不迭地被他涮,这件事儿上无人能出其右,对于我的忍耐,他可算是“三生有幸”。然后,我就这么告诉了他。我这么做的时候,他感觉很好,我也为当他是椅子而原谅了他而感觉好多了。今天,我们仍然是朋友。我是他的朋友,是因为当我想起某些人的行为时,我问我自己:“我的生活是因为有他更好,还是更坏?”

  对于菲利普,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就有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变。有菲利普做我的好朋友,对我的生活来说是件大好事儿。这比总是想着他的“不靠谱”强多了。这就是三生有幸。有多少人在你的生活中,你让他三生有幸?在你心里这个数字是大还是小?多数人都希望是更大的数字吧。

  多数人认为朋友关系,甚至家庭关系的破裂是因为对方“不可饶恕”的行为。其实,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才使得我们失去这些至亲至爱的。

  这样值得吗?我们的生活因为从前的朋友或家人离开我们,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这个小练习让我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能在所有的事上都是对的。

  接受,是最大的挑战

  你能改变什么?什么超越了你的控制?看起来简单,表面上的确如此。现实地面对我们在生活中能或不能改变什么,是这世上最容易的事情吧。但问题是,你能让自己多现实?很难。有时候简直是不可能,“接受”有时候是最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面对:接受谁来做决定,谁在工作中是权威,谁得到了提升,谁涨了薪水。承认事业不成功很难,找个替罪羊却很简单。对不开心的事抱怨别人很容易,但是抱怨不能让任何人高兴,也不能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达到平和快乐的关键,最难做到的是“顺其自然”。管理

  (译者注:本文作者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是帮助领导者成功、改变领导行为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他独自撰写或与人合著了22本书,其中包括畅销书《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他曾被《福布斯》、《商业周刊》、《经济学家》以及其他商业刊物誉为世界级高管教育家和培训师。美国管理协会把他列为过去80年对管理领域产生了影响的50位思想家和领导者之一)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 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是庄严?我们通常人讲的美丽,就是佛法所讲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七宝庄严,是自性清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那是真正的庄严。其次讲正报,相好光明这是正报庄严。看相的也会说:“相随心转。” 你常修慈悲心,人家一看见你,就晓得你很慈悲。你心地很险恶,人家一看,“这个人不容易相处,很可怕”,一看就看出来。所以你要修正报庄严,修清净、修慈悲。天人的相,是因为修慈悲喜舍,他修十善业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