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


2014/9/6    热度:222   

内容简介

佛陀的一生有四个关键时期——发愿出离、证得正觉、传授教法、证入涅槃,相应的四处地点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蓝毗尼、菩提伽耶、瓦拉纳西和拘尸那迦。

本书作者对上述四个佛教圣地的历史意涵和文化环境做了介绍,更重要的,作者对圣地所代表的生命意义以及我们朝圣所要达到的目的,给出了清晰的说明,字里行间处处是有如明珠一般通透的正见正觉,不仅能够有力校正把朝圣当旅游的心态,而且能够为读者树立起像佛陀一样觉醒和证悟的信心。因此本书与普通的旅游指南或观光札记绝然不同,而是要带领你完成一场庄严的心灵朝圣之旅,作者以其深刻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最终是要告诉我们:一条能够超脱轮回、去除所有污染的道路,确实存在。

精彩文摘

佛教圣地

前往圣地朝圣,是数千年来所有宗教都鼓励信徒们从事的修行。近年来,朝圣愈来愈受欢迎,部分的原因是它让灵性追求者有个机会,享有兼具游乐与善行的假期。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到具有异国风情的地方去旅行,比起我们传统所鼓吹的严峻修行,来得有意思多了。虽然追求玩乐不应该是前往朝圣的唯一理由,但它毕竟是个很有效的“胡萝卜”,可以诱使像我这种物质主义的佛教徒,至少做了某种形式的修行。而且朝圣也是相对容易达成的事,这就更吸引我们了。

 一般而言,心灵朝圣之旅的目的,是要造访某个“神圣”之地。然而,“神圣”是什么?它在何处?这会随着不同的灵性传统和修行方式而有所改变。对有些宗教而言,由于曾经有先知出生或被谋杀在某个地点,该地就被认为是神圣之地;或者,因为有圣人加持过某根钉子或某块木头,它们因此成为“神圣”之物。从佛教的观点,一个人、一件东西、甚或一个时刻被描述为“神圣”,是指它不为人类的贪婪与嗔恨,或者更重要的,不为二元与分别的心所染污。因此,严格地说,我们并不需要寻求外在的圣地或圣人;如同佛陀亲自所应允的:“任何人忆念我,我就在他面前”。当我们对佛陀与他的教法生起忆念心或虔敬心的那一刹那,他就会与我们同在一处,而该处也就会成为“神圣”之地。
  

然而,我们多数人的问题是,不论听过多少遍这种说法,我们“聪明”、悲观而且多疑的心根本就不相信,以致于我们一点都不像来自贡布的阿班(BenofKongpo)。阿班是属于那种稀有的人--一个具足丰裕福德以及绝对信心的圣者,他的纯真与清净的虔敬心,使他毫不费力地消除了制约感知的局限。他从小就心仪在拉萨闻名的觉沃佛(悉达多太子十二岁等身像),一直听说他的各种故事;经过多年的渴望,阿班终于得以成行,从藏东康地远行到拉萨,前来亲见觉沃佛。

传说阿班抵达供奉这尊佛像的寺庙那一天,正好四下无人,因此他得以直接走到觉沃佛的正前方;他凝视着佛像金色微笑的脸庞,心中即刻生起极大的好感。然后阿班注意到,这位好喇嘛四周有许多供品和酥油灯,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他思忖,也许这些食子和灯上熔化的酥油是喇嘛的食物,而且,礼貌上他应该跟喇嘛一起分享才对。于是,阿班就拿了一大块食子,沾了灯上的酥油,很高兴地吃下去。

接着,阿班想,他应该去绕佛。可是问题来了,他必须把鞋子脱掉,却不知道要放在哪里才安全。他心想:“这位好喇嘛应该可以帮我看着鞋子吧!”于是他脱下鞋子,放在觉沃仁波切的脚下,就前去绕佛了。一会儿工夫,看管寺庙的人回来了,他看到这双最旧、最脏、最不成体统的鞋子,竟然放在觉沃仁波切面前,惊吓不已。他二话不说,立刻上前想要把这双鞋子拿开,然而,出乎意料地,当他弯下腰拿起鞋子时,觉沃仁波切开口了,他说:“不要丢掉这双鞋子!这是贡布阿班要我帮他看着的!”

最后,阿班要离开时,回到这位好喇嘛面前,谢谢他帮忙看着鞋子,而且还邀请觉沃仁波切到他贡布的家乡造访。这尊佛像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我会去。”根据巴楚仁波切所说,觉沃佛翌年造访了阿班与他太太,而后消融至附近的一块巨石中。从此之后,这块石头一直被人们认定与拉萨的觉沃仁波切一样神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 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出世间一切法和为贵,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为什么要斗争?斗争是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社会大众所受的影响更大,影响什么?社会大众对宗教不信任,都不是好东西,你看他们自己互相斗争。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只有赞叹,没有毁谤,别人毁谤我,我赞叹他,决定不可以毁谤。为什么?我们不能谤佛,不能谤法,不能谤祖师大德,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