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五脏与五变、五臭、五液


2014/9/6    热度:520   

变是变化,五变即指心、肝、脾、胃、肾如果出现变化,身体会有哪方面的表现。


  
肝气的表现是“在变动为握”,即肝气出现病变时,首先会表现在手的握力出问题,比如手没劲,或者是抽筋、肌肉紧张等,这是在表象上的病变反映。
  
心病的表现是厥症。厥症就是四肢厥逆症,即手脚冰凉。医生在把脉时,会观察到一些细微的东西。一个人凉到哪儿,他的四肢厥逆已经到了哪一步,手轻轻一捋就都清楚了。把脉时医生会发现,有的人只是手指尖冰凉,有的人是整个手指冰凉,有的人是整个手掌冰凉,有的人甚至凉到手腕,或者凉到肘部,这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很可怕的。中医甚至认为,一个人如果凉到肘部,那简直就是危症,很可怕。头顶和脚也是人体末梢,人们年轻的时候,心气很足,冬天很少戴帽子,可是如果老了,到冬天就会有点畏寒,因为此时心气不足,血脉上不来了。如果一个人腿冰凉,凉到膝盖,医生也可能会告诉他,他的心气现在有问题。
  
脾胃的表现是哕(yue,三声),“哕”这个声音在古代是呕吐的声音。人体正常的时候胃气是下降的,人体以降为顺,如果“哕”就说明元气虚,肾精不足,人的气收不住就往上走了。人会打嗝甚至呕吐,实际上都是脾胃出现了问题。
  
肺气的表现是咳。比如人们在肺寒时会咳嗽,就是通过振动把肺寒振出去,所以肺“在变动为咳”。
  
肾的表现是栗,即哆嗦。打哆嗦这个毛病实际上与肾病相关,如果肾特别寒,就会出现哆嗦、战栗或者打喷嚏的象。打喷嚏实际上是振奋肾阳,是身体要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把肾阳调起来,把寒气赶掉。所以,身体好的人还能打喷嚏,身体不好的人直接就会感冒。

还有就是五臭的问题,“臭”这里读xiu(四声),是指五种味道,即臊、焦、香、腥、腐。
  
肝味的味道为臊,心味的味道为焦,肺味是腥味,肾味是腐味,脾味是香味。这个味道表现出什么?如果你身体某个部位呈病态的话,就会特别喜欢吃某种味道的东西。比如脾胃如果黏滞,人就喜欢吃一些香窜的东西。香窜的东西,会宣开脾胃的湿滞。当脾胃特别郁闷、特别压抑的时候,香窜的东西可以开窍。古时候,如果有窍闭、昏倒的人,医生一般都会给他服用苏合香丸,这个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麝香,麝香可以通大窍。但是有些穷人,买不起麝香来通窍怎么办?一般来讲,可以用臭味的东西来通窍。比如将粪便在他面前搅和一下,照样能把他的窍宣开,使他苏醒。
  
最后一个是五液,肝液为泪;心液为汗;肺液为涕;中焦脾胃为涎,脾虚的人就经常流口水;肾液为唾,舌面干不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肾液的问题。(待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 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自性,众生的佛性为什么不见了?禁不起社会上种种邪恶的诱惑,无始来的烦恼习气现前,所以佛性不见了,就这么回事情。 佛性不见了,是不是真的不见?不是。佛跟我们说,是我们有障碍把它障住了。什么东西障碍了?烦恼习气障碍了。如何恢复?如理如法地修行。 这个如理如法,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是随顺佛陀的教诲去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陀的教诲去做,这个“去做”就是修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