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钱”奢侈为哪般


2014/9/6    热度:316   

购买奢侈品的年轻人都是“富二代”吗?其实不然,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只是学生或“啃老族”,但他们会利用超前消费方式比如说信用卡透支或借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

  一件衣服30万元,一个手包20万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近期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罗列了这样几个数字,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首次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如何成了奢侈品的消费大国?是什么推动着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突飞猛进?奢侈品消费的“中国式”狂热又折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节衣缩食”为奢侈

  唐俊是北京一家外企的普通员工,上个月咬牙买了一个标价近万元的GUCCI米色手包。她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刚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不到4000元,为了买这个包,她三个月没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她说,外企公司很注意品牌,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包可以天天拎,好多年也不会过时,而且拎上它确实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特显档次,唐俊认为这是自己最划算的消费了。

  今年28岁的王洛菲身边已有不少朋友成了奢侈品的“瘾君子”。“我的一个朋友,每月工资加奖金不足5000元,却经常穿梭各商场购买奢侈品。她爱刷卡购物,常常透支。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她出行尽量走路或坐公车,连地铁都很少坐。奢侈品就像鸦片,越买越上瘾,一旦恋上就无法再适应那些平庸的衣物。”

  《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洪晃曾经无限感慨,她去过的跨国企业,连前台的小姑娘都背着LV的最新款。在一些外企,你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开什么车都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一只不起眼的手袋也许就让你的合作伙伴怀疑你的精力和眼光。于是,连带后勤、前台、助理秘书等非业务人员,也“严格”要求自己。

  这些年轻人都是“富二代”吗?其实不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表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只是学生或“啃老族”,但他们会利用超前消费方式比如说信用卡透支或借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他们会用省吃俭用几个月后攒下的薪水去购买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然后提着这个包去挤公交车。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白领每月花几千元去买名牌化妆品,很难有余额作为积蓄。还有的很多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例如领带、钱包、腰带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群体中不乏入不敷出的“月光一族”。

  “差钱”奢侈为哪般?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有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4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不差钱买得起奢侈品的年轻人只是少部分,而那些“差钱”的年轻人为何也如此热衷购买奢侈品?

  买名牌,主要是寻找一种感觉。“差钱”的年轻人热衷买奢侈品,其实是一种悲哀:他们无法过上完整的“不差钱”生活,但是与生活条件不符的过度消费反而使他们生活得更加拮据。这是不差钱阶层畸形消费对全社会的负面效应。对于一个还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这不能说是一种繁荣或进步。这样的“全球第二”也未必值得庆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有评价,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拥有了接近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往往去消费自己根本不认识和不了解的产品,完全以别人的价值判断作为依据,什么贵就买什么。但是奢侈品它确实有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很多财经类杂志的封底都是名牌手表的广告,而女性时尚杂志的封底经常是一款包的广告。

  如今,奢侈品已经不仅仅是成功的附属品,而变成了成功的标志。中国网曾有文章指出,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从本质上说,妄图用奢侈品消费来提升尊严是一种文化自卑。要获得真正的尊重,需要提高的是内涵。

  尹韵公说,如今在物质上一部分人的确是已富有了,但在心理上还很“贫穷”,因为只想着用物质来装扮自己的外表,改善自己的生活;而真正的富有应是更加注重内在,比如去做慈善来回馈社会,这样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奢侈消费应“量力而行”

  品牌之所以奢侈,是因为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奢侈品“高高在上”,既取悦了一些人,也拒绝了一些人。处于宫殿般的奢侈品店前,如果没有钱,没有地位,又不足够美,再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格调和品位,那么注定“这里”的人都会把你排斥在圈子之外,连服务员也会对你不冷不热,即使你真的打算在这里花掉半年薪水买走一个手包。所以,当你决定走进这些名品店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是谁?是什么让我去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能够美化我?

  尹韵公表示,“未富先奢”这种消费观无疑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亟须好好警醒。

  象征身份的奢侈品也许会成为年轻人奋斗的动力,鞭策他们努力工作。但不想踏实工作,只想图捷径,不劳而获,更难免有人会铤而走险,付出代价。超前消费,势必负债累累,而向父母不断索取无疑更加重了整个家庭的负担。

  尹韵公建议,奢侈品消费者不要“惟奢侈品是用、惟奢侈项目是选”,沦为货真价实的“烧钱一族”,要量力而行,更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像个别人那样时时享受到奢侈消费而“消得人憔悴”。

  没钱还热衷买奢侈品,这是一种畸形消费。有些外企里的女白领,为了在“气势”上压倒人,几乎把工资都用来买奢侈品,而在回家没人看到时则只能煮泡面吃。这样的紧张与吃力,很难让人相信,她在穿名牌服装时,能流露出自信。自信不是用名牌堆积出来的,而一定要有内心的从容才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 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忧郁症怎么来的,我们要懂得。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活的,又没有人教他,也没有看到一个好的榜样,怎么不患忧郁症?他怎么能够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哪个人不喜欢?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教人“常生欢喜心”。孔孟教人,《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亲近善人,亲近圣贤,亲近仁人(仁义之人)。为什么?仁义道德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如查不亲近圣贤,不亲近善友,肯定你每天接受的是烦恼的薰习。烦恼日久天长不断地薰习,你怎么会不起烦躁?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跟贪嗔痴慢相应。烦恼引导你,你的思想见解怎么能得其正?当然是邪知邪见,忧郁从这儿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