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彻底的孝顺


2014/9/6    热度:440   

  如今是商品经济的时代,由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而忽略内在的精神生活,导致社会道德的逐步沦丧;多少家门支离破碎,有多少老人儿孙满堂却流落街头,人们呼唤道德的迷失,期盼道德的回归,提倡孝道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中国的孝道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那么,这种孝道文化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从民族的宗族社会来。孝道是古代维系社会的中心力量。孔子的学生曾子写了一部重要的书叫《孝经》,为孝道的典范;此处就佛教孝顺思想的应用予以简单说明。

  佛教孝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思想是不—样的。佛教孝道分为“世间的孝”和“出世间的孝”、通常世俗社会的人们对孝顺父母的是世间的孝,大多以物质如饮食、衣服、汤药、卧具、金钱等,尽自己的能力供养父母身体所需.使生活安隐,精神顺畅,冬夏晨昏,诚心照顾;每逢过节、生辰以礼庆贺、使父母欢喜。这就包括了赡养父母,给父母吃好穿暖,经常陪着父母。享受人间天伦之乐等等,这些都是为人类羡慕的世间孝顺。孝顺方法于佛教看来就是“小孝”,真正令人钦佩的世间孝子.其行止是“大孝于天下”。这种精神同佛教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行愿,正好不谋而合。孝与忠也是同样一回事,国家危难时.顾不了自己父母,勇敢地做个忠臣而为国牺牲,一点都不后悔。这也是孝道——孝自己的国家、孝自己的民族。这种孝道意义就扩大了!

  而佛教所说的孝顺是出世间的孝——解脱生死轮回:佛教认为孝顺父母最究竟的方法就呈让父母离苦得乐,脱离生死轮回,这是最彻底的出世间孝顺方法。我们以佛陀的孝顺为例,可以清楚的知道佛教孝顺思想观念是如何落实于现实生活中,并把世出世间的孝顺融为一体.达成究竟圆满。

  据那拉达法师《佛陀与佛法》中说:佛陀成道后,特别应自己的父亲——净饭王迎请回到迦毗罗卫,并为父王说法,净饭王闻法后证得三果阿那含。 当净饭王病重时,佛陀为他做人生最后一次开示,使他证得阿罗汉果,并亲自体会了解脱之乐。七天以后。净饭王入灭.永远脱离轮回之苦,这就是佛教最大的孝顺了。

  佛陀的父亲示寂后。佛陀回来举丧,亲自把自己父亲的遗体放入棺木中入硷,然后和他的儿子罗侯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将父亲的棺木抬上他自已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灵山安葬。像佛陀这样,合情合理的孝顺做法,人们怎么能说释迦牟尼佛不孝呢?因为佛陀是世间最大的孝子,真正把出世间的孝顺彻底落实在教导自己的父母,修习佛法,离苦得乐。所以古德赞叹说:“大孝释迦尊,历劫报亲恩。”

  又如大乘佛教的《地藏经》被称为孝经。经文一开始就是佛陀到忉利天说法,报答亲恩。接着是地藏菩萨前生为婆罗门女及光目女,救拔慈母于地狱、饿鬼诸道中……再如莲池大师《七笔勾》中说:“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说父母恩重比山丘更高,父母生我、哺我、育我、教我、令我长大,立足社会,纵然用世间最好之物质,如皇帝的五鼎三牲这样珍贵的物品,丰富饮食去供养父母,也难以报恩于万一。唯有学佛办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菩萨道,将此功德回向父母,使令父母脱离生死烦恼,方算圆满为人子女之责任。这就是佛教所讲的出世间孝道,让父母离苦得乐,趋向解脱。

  佛教孝顺思想涵盖了世出世间的孝顺之道,在世风日下的今天,道德沦丧,很多人不孝顺父母,为此,提倡佛教的孝顺思想,利益一切众生的俗世生活或出家修道生涯,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 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很多人问:“到底人有没有命运?有没有风水?” 答案是:“你执着有,你相信有,它就真有?如果你的心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它就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