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 王振耀:转身之美


2014/9/6    热度:536   

在缺乏爱与善的当今社会中,李连杰和王振耀就像两条渴望的鱼一样游到了一起,他们志同道合、携手一起,努力而艰辛地汇集所有的小善之流,要创一番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等有那么一天,小善之流变成了奔涌的大江大湖,他们便可以各自悠然游去,在善的江湖之中互相淡忘、老去。

而转身时划出的那条极美的弧线,眨眼便消失无痕……

文人王振耀,武夫李连杰,都在尝试着这种从“侠之小者”到“侠之大者”的艰难蜕变之途。

慈善拍档“史前史”

那一天,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黑色的T恤衫,外面套着黑色的皮夹克,脑袋上还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T恤衫和鸭舌帽都有一个酷似笑脸的“1”字。

他没带名片,只带来一张笑脸。会场上的每个人都认识这张脸,但大部分人只是平静而好奇地远观,很少有人主动上前去打招呼;而他和会场上的每个人几乎都不认识,却对碰到的每个人都很谦逊、和善地微笑着。

这一天,是2007年12月8日,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现场。对柳传志、马云、王石、马蔚华、李书福等中国企业界的领袖们来说,这位黑衣人算得上一名“不速之客”,尽管他拥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李连杰。

在这些骄傲自负的企业家们眼里,即使你是一名蜚声国际影坛的巨星又有什么了不起?果不其然,会议间隙,有几位企业家向会议组织者委婉地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咱们企业领袖年会,干嘛要让一个电影明星来吆喝、做秀?

连李连杰自己都觉得不该来。会议的前一天,他还在纠结地问助手:我去干嘛?

不妨把这一切视为一场电影。暂且把镜头摇回到三年后的今天,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天,对这位叫李连杰的主角的重大意义——之前一天晚上,他因为出演电影《投名状》而获得台湾金马奖影帝殊荣,这是李连杰得到的第一个男主角奖项,算是对他从影近30年以来的总结和肯定;而在这一天的企业领袖年会上,第一次进入这个圈子的李连杰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学者和官员,其中就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时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的王振耀。

这一天,认识的这两个人,促进了功夫巨星李连杰及其慈善事业的重大转型;而这一天,和李连杰的相识,也为学者型官员王振耀在两年半后毅然弃官从学埋下了伏笔。

想起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一个片断——郭靖对杨过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文人王振耀,武夫李连杰,都在尝试着这种从“侠之小者”到“侠之大者”的艰难蜕变之途。


“江湖”与“庙堂”

这个世界到底需不需要英雄来拯救?李连杰和王振耀都一直在追问和探索。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年,正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读书的学生王振耀,第一次观看了这部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

至今快30年过去了,王振耀对当时看这部电影时的激动仍然难以忘怀。后来他又看了好几遍,片中豪迈的主题曲及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最深的印记。从那时起,那个18岁就名扬天下的“功夫小子”李连杰,便深深地印刻在了28岁的青年学生王振耀的脑海中,也在他胸中激荡起了一个匡扶天下的侠客之梦。

不久,从南开大学毕业后的王振耀,又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攻读研究生,并于1986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此时,如同十万兵甲在胸的王振耀,开始寻求用武之地。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在大改革家杜润生带领下,开始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奔波调研。

而李连杰在《少林寺》之后,又出演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影片,获得巨大票房成绩。然而,1986年,他突患重疾,数月不能进食,靠输液维持生命,医生诊断为胃部移动压住毛细血管,经过长期***方逐渐康复。好强争胜的李连杰在这一年秋天,自导自演了影片《中华英雄》,并再次大获成功。

两年后,李连杰携妻将雏,远赴美国定居。他在美国开设了一家武馆,按照岳飞的词牌《满江红》自创出了一套“满江红拳”。当时才25岁的李连杰,却有着和这个年龄不相称的沧桑与急迫之感。

就在李连杰远赴美国的同年,王振耀调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历任农村处处长及副司长,重点研究落实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受命具体推进村民自治。在基层政权建设司工作的9年时间内,王振耀一路见证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诞生与发展,并让“海选”成为9亿农民的共识。这也是王振耀从政生涯最值得让他骄傲的几个人生亮点之一。

“居庙堂之高”的王振耀可谓顺风顺水,而“处江湖之远”的李连杰则几度遭遇了人生的种种挫败和打击。

1989年,李连杰回到香港发展。在那几年,噩梦始终如影随形。李连杰的经纪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欲将当时生活拮据的李连杰签下“卖身契”,从而套死在嘉禾公司旗下。

此后,李连杰又陆续拍摄了《黄飞鸿》、《东方不败》等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黄飞鸿》带动了一股港台武侠的风潮,对武侠电影这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当时经纪公司的压制,并恶意拖欠片酬,导致了李连杰的强烈不满。后来发展到中途罢演《男儿当自强》的决绝境地,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正当李连杰开始走出阴影时,两任经纪人先后意外身亡。经历过了这么人生坎坷,幸运的是,李连杰并没有被仇恨和暴力所吞没。他渐渐参悟:“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爱,武术是用来平息争斗的。”

1999年,当李连杰已经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时,王振耀也来到了美国,进入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深造。在此两年前,王振耀调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任副司长,这次出国留学,是怀着强烈而明显的目的而来的——那就是学习国外公共管理领域先进的经验。

而在一年的学习期间,王振耀感触最深的是国外对程序和技术的高度注重。比如在写作备忘录课上,几乎没有人讨论怎么归纳内容和提炼文字,大部分时间都发在了讨论一份备忘录应该写多少字、几页纸最好?以此确定页码和排版。更让王振耀感动惊诧的是:“他们保持厕所卫生,规定要先处理儿童粪便,因为更易传染细菌。这些程序和技术非常重要。但在中国文化中,道德和素质是大事,程序和技术只是小节。”

回国后不久,王振耀便被任命为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开始了十年救灾的奔走,并伴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见证了许多体制和制度的生成变迁,也承受了迅速膨胀的慈善事业带来的种种压力。

从1982年之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李连杰一直在影片中扮演着英雄,而如王振耀一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官员们,则在缓慢而艰难地推动着体制和制度的进步,企图建立一个和谐安康的社会,极力于消灭产生“英雄”的土壤。

那么,这个世界到底需不需要英雄来拯救?李连杰和王振耀都一直在追问和探索,从青年一直到中年。

寻找生命的真意

“我发现,物质不能带来快乐,我开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它是什么?”从那一刻起,李连杰决定投身公益事业。

“我回头一看,发现保姆已经呛水了。我奋力把女儿们拽回了酒店,回头再看大海,一分钟内,海滩上什么都没了……?年12月25日,李连杰偕妻女到马尔代夫度假,却想不到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海啸。回忆起那一刻,李连杰恍惚之间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拍电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一天,成为了李连杰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感悟道:“老天爷没让我死。如果水再高一尺,我就死了。你拥有的名也好,利也好,别人拿什么形容你都好,了不起也好,根本没有用。”

“我发现,物质不能带来快乐,我开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它是什么?”从那一刻起,李连杰决定投身公益事业。在向海啸灾民捐了50万元善款后,他又决定创建“壹基金”,初衷是用来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受过心理创伤的青少年。

其实,李连杰很早以前就参与了公益慈善事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13岁的李连杰就曾经作为国家志愿者前往灾区慰问。多年来,从1993年华南水灾到蒙古雪灾,从台湾1989年地震到他亲身经历的印尼海啸,到处留下了李连杰的身影。但这次海啸,让他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更紧迫的压力,促进他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公益慈善事业思考、奔波。

“如果要做,就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做,我不希望别人只把我看成一介武夫。”李连杰说。从2005年起,李连杰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周游世界各国,研究西方的公益模式和成长历程,以及印度、台湾、香港地区的模式。之后他开始学习中国法律、公益事业的现实状况、基金结构等,像所有创业者一样慢慢摸索接近目标的可行性办法。

成立“壹基金”之初,李连杰遭遇到了数不清的冷漠、质疑。很多人责问他:你号召别人捐款,那你自己为什么不捐?你自己捐了多少?我们为什么拿钱给你来出风头、作秀?你有能力把钱花好吗?

作为一个享誉国际的巨星,平时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李连杰,却开始为了“壹基金”低三下四地四处募捐,甚至为此不惜“自毁形象”。

2006年12月15日晚,是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式,李连杰却穿着一身旧衣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在长达5分钟左右的“演讲”里,他满脸堆笑、低声下气,用颤抖的声音和几乎语无伦次的话语,讲述他奔忙了两年的慈善事业,请求所有人来捐赠。他身后的几位著名主持人衣着光鲜,却一脸错愕,数次想打断他的讲话能没达到目的。从始至终,李连杰都没有稳稳的站立过,一直在鞠躬,一直在说谢谢。

自嘲自己为“全球最大的乞丐”的李连杰,通过自己的真诚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

有一次,李连杰和太太带着两个孩子去迪斯尼乐园。回到酒店时,一个服务员交给他一个信封。李连杰以为里面装的是钥匙或者酒店资讯。但出乎他意外的是,服务员说,这是我们酒店85位员工每个人出的1块钱,捐给你的基金。虽然85块钱不是一个大数目,但是85颗心就很大了。李连杰平时拍戏时哭不出来的泪水,那一刻差点奔涌而去。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管有多困难,都要坚持做下去。

2007年4月19日,在北京和平宾馆的多功能厅里,正式举办了“李连杰壹基金”成立新闻发布会。而从该年年底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开始,李连杰又成功“混入”企业家圈子。以后,他频繁在各个经济论坛和商业媒体版面上出现。曾经果断干练的李连杰,变得像唐僧一样唠叨,千万遍地向不同的人反复宣扬“壹基金”的理念,即:每1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汇集成大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就在李连杰为“壹基金”四处奔走呼告时,身为公益慈善事业主管官员的王振耀也一刻没有闲着。

王振耀在美国学习期间,思想观念受到了巨大的改变,这直接对他的工作产生影响。比如他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的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他建议,散居的孤儿每个月600元,在儿童福利院的每个月1000元。文件发下去后,全国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都震撼了,“从没见过这样的。”密密麻麻11页附件,列了近300项福利机构儿童养育费用支出参照表。从吃的土豆、苹果、猪肉,到用的内裤、拖鞋、橡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月在哪方面平均消费多少钱,全写得清清楚楚。

为了做这个参照表,王振耀前后花了半年时间,请各地儿童养育专家、营养学专家、福利院院长等轮番论证,最终才确定下来这样一个明细的标准。王振耀骄傲地说:“我们查了查,这应该是中央行政部门里第一个对群众生活列这么详细的单子。”

在民政部任职期间,王振耀一直坚持有个性地做事。他推动建立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削了自己的“权”;常常以官员的身份公开回应各种与慈善公益有关的舆论热点问题;他还曾为一笔500元的个人捐款办理个人所得税免除,“弄得北京市很震动”。

最厉害的武器是微笑

外表谦逊的李连杰,内心深处的自信心似乎越来越膨胀得厉害。李连杰想要为中国和亚洲构建“新慈善商业模式”,这样就可以“可持续推广”。

2008年1月,就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结束后一个月,李连杰受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博客)邀请,飞往三亚参加该院举办的年度论坛。

论坛结束之后,马云在自己位于博鳌的别墅里召集了若干人,开了一次在李连杰看来不亚于“遵义会议”的聚会。马云向李连杰建议,要调整“壹基金”过于狭隘的定位,将“壹基金”打造成公益领域的平台,就像淘宝和eBay的模式。

一直在困境中挣扎的李连杰,刹那间顿悟过来。

“壹基金”重新进行了定位,决定在未来专注于推广公益文化,包括和企业CSR的合作,包括和NBA、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迪斯尼这样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的合作。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推动中国公益产业的发展,主要就是壹基金的专家义工团队,和博鳌亚洲论坛合作的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以及名为“典范工程”的壹基金公益奖。

迄今为止,典范工程已经经过了三年的评选,总共向草根NGO发放了2300余万人民币典范奖金。现在看来,这个项目正是壹基金的整体蓝本,它佐证了壹基金的专业操作方式和平台化的商业模式。中国有30余万家草根组织、1400多个非公募慈善基金组织,在这个项目中,壹基金更像是一位职业蓝筹股顾问,它做的事情是试图改变慈善市场的结构,而并非简单的赈灾救世。“壹基金”平台化的运作模式,大有改变慈善领域现有版图之势。

同样是在2007年12月8号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个性官员王振耀遇到了他年轻时就喜欢、崇拜的“大侠”李连杰。在该年会上,王振耀、李连杰和王健林、蒋锡培(博客)、资中筠、王兵等人共同参与了“公益、慈善、基金管理”论坛的对话讨论。通过这次活动,王振耀和李连杰感觉到彼此的理念和想法比较相近,都意识到了公益慈善事业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两人能够谈到一块去。

而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公益慈善事业的主管官员王振耀及民间杰出代表人物李连杰更加凸显出来。

灾难发生一周之后,李连杰带领工作人员几次前往灾区探访,为灾民带去了矿泉水、食物和帐篷。而自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以来到当年9月30日,短短四个多月,“壹基金”共筹得善款现金总额为人民币9300多万元。

李连杰来到了四川羌族山区。地震之后,8000名羌族妇女在大山的最顶端生活,每个月领取国家350元人民币的灾后生活补助,而且这笔费用只能提供3个月之久,此后的生活费用和生活重建,国家也难以顾及。

2008年9月,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先生在听完李连杰关于“壹基金”的介绍后表示:“你不只代表一个非营利组织,我认为你也是一位真正的社会企业家。什么是社会企业家呢?就是比尔·盖茨与特蕾莎修女的混合体。他必须以极有效益的方式为社会服务。”2009年1月,他在瑞士把水晶奖颁给了李连杰。

2008年11月,李连杰再次登上《时代》杂志。《时代》称他开创了一个“杰世纪”(The Jet Age),而他表示:“我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才体会最厉害的武器是微笑,最强大的力量是爱,现在我要凝聚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汶川地震确实是我国慈善事业的一个分水岭。”时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的王振耀亲眼见证了民间慈善事业的突然爆发。“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钱物捐赠之外,有无数来自各地的人放下一切,来到灾区当志愿者,让人感动。”在被称为“中国慈善事业公益元年”的2008年,中国的慈善年度捐赠额突破了1000亿元。

大灾之后的2008年9月1日,原民政部慈善协调处升格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耀出任司长。

在不到两年的任期内,王振耀提出要建立与中等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并正在直接推动中国福利制度、特别是养老服务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而在他任内,中国已注册的慈善组织数量达到了1600多家。当然,李连杰所创建的“壹基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外表谦逊的李连杰,内心深处的自信心似乎越来越膨胀得厉害。李连杰想要为中国和亚洲构建“新慈善商业模式”,这样就可以“可持续推广”,在亚洲、在全球推广,至少要让“壹基金”影响10%的人类。这绝不是他冠冕堂皇的客套话,而是坚信可以完成的目标。

为了这个“新慈善商业模式”,李连杰需要寻找更多的志同道合者,需要寻找更多杰出的公益人才。于是,时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成为了最佳人选之一。

他日深藏身与名

李连杰和王振耀就像两条渴望的鱼一样游到了一起,他们志同道合、携手一起,努力而艰辛地汇集所有的小善之流,要创一番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2010年6月21日,在李连杰等人的反复劝说和诚恳邀请之下,王振耀正式宣布辞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一职,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在出任院长的第一天,王振耀便发出了一个颇受争议的呼吁:中国的富翁们要按自己身价的1%来进行年度捐款,比如说你是亿万富豪,那就得每年捐赠100万的善款。尽管这个呼吁引来了不同的声音,但王振耀觉得特别痛快:“当司长时,我可不敢说这话,那会有很多人批判,你政府想干什么呀?但我作为院长说,就不存在这个顾虑。”王振耀认为,一个院长发挥的社会影响力,比当一个司长的时候要大得多。

“壹基金”研究院是中国第一家授予EMPA学位的公益教育科研机构,由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任理事长,马云、马蔚华、马化腾、王石、冯仑等著名企业家也都出任理事。而在王振耀手中,拥有一支在国内学界知名的社会政策研究团队,首批筹措的2000万元人民币运营资金,将主要用于慈善事业的研究,打造像布鲁金斯学会那样的智库。

在李连杰和王振耀的规划中,将建立多家高校共同参与的全球公益教育培训体系,力争5年内新增100名左右具有公益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教授或研究人员。

当然,“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创建除了以上作用外,业内人士猜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李连杰正式申请注册成立“壹基金公募基金会”的前奏,或者是正式进行注册前的一次“热身”或者“铺垫”。

“壹基金”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和挑战是体制上的。因为体制所限,“壹基金”从一开始就是挂靠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下的一个公募基金计划,没有独立法人资格。随着“壹基金”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身份和体制上的掣肘越来越大,连在租用办公室这样的小问题上,也因为没有法人资格而大伤脑筋。曾经有企业想要给“壹基金”捐款,但是因为“壹基金”没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公章,难以让别人相信,从而撤消了捐款的承诺。

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李连杰就有一个三步走的计划:首先是个体户,然后变成集体户,最后筹备“上市”,进行“IPO”,也就是成为公募慈善基金会。李连杰觉得,仅凭自己来完成第三步会特别吃力,所以他需要借助更多人的力量,请来了在体制内沉浸20多年的王振耀,并让各界知名人士一起来帮他进行“信用背书”,一起推动“壹基金”上升到更高一层楼。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分析,“这件事情一旦办成,壹基金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办的公募慈善基金会。壹基金如果成为壹基金会,它会是一个没有什么包袱的基金会,代表了公募基金会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政府的公募基金会向民间转型提供一个新模式。”

在很多人看来,李连杰是一个极度入世的人,对在现有体制之下如何更好地运作很有手段和智慧。李连杰也把自己比喻成善于“闯黄灯的人”,“我觉得黄灯的状况就是,它既不能说是非法的,也不能说是合法的。黄灯不表明两边的任何一边,是可以选择前进和等待。我可以等待法律清晰了再走,但是,我是喜欢在黄灯中已经走了就不踩刹车的人。”

在第一届京师公益论坛上,有学生问李连杰:你本人想从“壹基金”中得到什么?李连杰回答道:“壹基金就做一个推土机,把没有路的路推出一条路来,给后人找到经验。而我本人没有想得到任何东西,所以我不会被打倒。”大家掌声如雷……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笔下侠客的境界。李连杰也有这样的梦想:“将来壹基金公募的时候,理事们负责壹基金的发展,我就可以翘着手在旁边看了。我退居二线,不再抛头露脸的时候,就是壹基金成功的那天。到那时,也许我还会再去挑战别的事情。”

在《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同样,在缺乏爱与善的当今社会中,李连杰和王振耀就像两条渴望的鱼一样游到了一起,他们志同道合、携手一起,努力而艰辛地汇集所有的小善之流,要创一番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等有那么一天,小善之流变成了奔涌的大江大湖,他们便可以各自悠然游去,在爱的江湖之中互相淡忘、老去。而转身时划出的那条极美的弧线,眨眼便消失无痕。

默然,欢喜。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莲池大师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觉悟的人他去什么?去识心。觉悟的人,他去能变的那个识心,他不去外头境界。于是,他得到的是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得自在了。愚人一定要找一个好环境、理想的环境,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改变他心理,找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为什么?还不尽理想。理想的环境到哪里去找?心地里面去找。外面境界找不到!在外面境界上找一个理想环境,那可找惨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