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密教述要(1)
2014/9/3   热度:1211
藏传密教述要
吴信如 著
一、藏密将是东西文化接合部人体科学的突破点
灌耕根据F·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而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结束语中曾说过一段话:“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神秘主义者则通过沉思的醒悟。”两者都是观察这两个领域,都把观察看成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当然,两者的观察是不同的。神秘主义者在不同的层次上探索自己的意识,其中也包括把身体作为精神的一种有形体现,在许多东方传统中实际上强调身体的经验,并把它看成是对于世界的神秘主义体验的关键。我们健康的时候,不会感到身体中哪一部分是可以分开的,而是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这种意识就产生了良好和愉快的感觉。同样,神秘主义者意识到整个宇宙的统一,这是一种对于身体体验的推广。用高宾达喇嘛的话来讲:“对于彻悟的人来讲,……他的意识把握了宇宙。对于他来讲,宇宙就成了他的‘身体’,而他的身体则是宇宙精神的体现。”物理学家与神秘主义者不同,他们是从研究物质世界着手探索事物的本质。他们越深入物质世界,就越意识到所有事物与事件的统一性,而且还懂得了他本人及其意识也是这种统一体中的一部份。于是,神秘主义者与物理学家得出同样的结论,一个是从内部世界出发,另一个则从外部世界出发。这两种观点的统一,肯定了古代印度的智慧,外部的最终实在梵,与内部的实在我是一码事。”卡普拉在书中接着说道:“我把科学和神秘主义看成是人类精神的互补体现,一种是理性的能力,一种是自觉的能力。它们是不同的,又是互补的。不能通过一个来理解另一个,也无法从一个推出另一个。两者都是需要的,并且只有相互补充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世界。采用中国古人的说法,神秘主义者懂得道的本而不知其末,科学家则知其末而不知其本,但是这两者对于人都需要。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种综合,而是在神秘主义的直觉与科学分析之间的一种动态的交替相互作用。现在我们的社会与此相去甚远。用中国人的说法,我们目前的态度过分偏重于阳,偏重于理性、男性与进攻性。……现代物理学所包含的世界观与我们目前社会是不一致的。这种社会并没有反映出我们在自然界所观察到的协调的相互关系。而要达到这种动态平衡,就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结构。这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文化革命。我们整个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许就取决于我们能否进行这种变革。它最终取决我们采纳东方神秘主义某些阴的态度的能力,要有体验统一的自然和协调生活的艺术。”钱学森同志在1986年4月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会首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中说:“气功和我国传统医学以及人体特异功能这几个方面综合在一起,一旦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一定会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现代科学。这件事做好了,必然导致爆发一次新的科学革命。”我非常赞赏钱学森和卡普拉这两位中外著名物理学家的科学论述和预见。我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现代科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尽管在历史上已经历了许多论战、交流、渗透,但基本态势还是两条平行线,并没有真正达到高层次的有机结合。这两条平行线接轨的结合部将是人体科学。而人体科学的突破点,又将是藏传密教的人体科学。
二、完整的佛教和密教在中国
佛教在印度本土流行,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粗略划分,可分三期:初600年,为小乘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600年,为显教大乘佛教发展时期;后600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两部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20个部派。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传。南传上座部,在阿育王朝时传入斯里兰卡,并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约7世纪后又自缅甸传入中国云南,迄今流行于傣族地区,形成中国的巴利语系佛教。中期的大乘佛教,主要是“中观”“瑜伽”二“见”的两大学系,于2世纪中传入中国汉地,7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11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印度这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统的佛教。可以说,完整的佛教在中国。
从密教说,其在印土的发展,也可略分三期。初期密教是杂部密教,称为作怛多罗,也就是作密;约在3世纪即从西域传入汉地。中期密教是正统密教。7世纪,印度完成密教《大日经》、《金刚顶经》金胎两部独立体系,称为行怛多罗,也就是行密,由金刚智、善无畏、不空“开元三大士”,于唐开元年间传入中国,世称唐密。唐密后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由日本弘法大师传入的东寺密教是东密,由日本传教大师传入的天台密教是台密。后期密教也可分两期,前期是瑜伽怛多罗,后期是无上瑜伽怛多罗,也就是瑜伽密和无上瑜伽密。它虽是印土8至12世纪逐步发展完成的,但于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即告衰亡。而在八九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开始传入西藏后,流传至今,此即藏密。因为后期密教吸收了印度古婆罗门教和新印度教的一些东西,较之中期密教更深入发展,更高层。可以说,完整的密教是藏传密教,完整的密教在中国的康藏地区。
三、藏密的弘传历史与主要派系
藏传佛教,一般以藏王郎达玛于841年毁佛灭法(与唐武宗在汉族地区毁佛灭佛的会昌法难同时)的前后,分为西藏前弘期佛教和西藏后弘期佛教。前弘期的藏密,主要是8世纪莲花生大士的弘传,就是宁玛派(藏语“宁玛”意译为旧,西藏前弘期所传的佛教,对后弘期所传的佛教而言,后者为新,前者为旧),俗称红教。后弘期的藏密,首先是11世纪初阿底峡尊者的弘传,就是迦当派(“迦”是佛语,“当”是教授。这派说,一切佛语、经论都是修行的教授,所以名为迦当派),为后弘期的主系主派,对前弘期的旧教而言,此为新派。其后也是11世纪初马尔巴的弘传,就是迦举派(藏语迦举,意为教授传承,就是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意),俗称白教。再后就是11世纪中叶昆君初波的弘传,就是萨迦派(萨迦是寺名,意为白土),俗称花教。最后就是13世纪宗喀巴大士的弘传,就是格鲁派(格鲁派又名格登派,是依寺庙立名的。因宗喀巴创建迦登寺后,晚年长住这个寺中,所以就称此派为迦登派。在藏文习惯上略为“迦鲁”,一般人称之为“格鲁”,于是就称它为格鲁派),俗称黄教。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固有宗教为笨波教,又称笨教。佛教传入后,笨教吸收密教内容而加以改造,成为密教化的笨教,是藏密的一个特殊派别,俗称黑教。所以藏传密教虽然派系很多,但主要的就是红、白、花、黄、黑这五大派别。
这五大派系中,宁玛巴(红教)依“本净见”,亦名“自然智见”,又名“大圆满见”而修,认为一切众生本身是佛,无须向外驰求,法尔如是,无有生死取舍等垢染。任运而往,诸法起时刹那圆满故。其最高法为大圆满。迦举巴(白教)依“俱生智见”,亦名“法生见”修持,知一切法本以不用会得之方便,知一切法俱生之故,依此修持,便成正觉。其最高法为大手印。萨迦巴(花教)依道果而修,分两钟:一是依三境说“中观见”,二是依续说“大手印见”,依此而修,能证佛果。其最高法为大圆胜慧。格鲁巴(黄教)依“中观见”,亦名“天生见”修持,知一切法无自性,不生不灭,藏识影像等,均无自性,诸法本不生故。依此得证佛果。其最高法为大威德。笨波教(黑教)分因笨四派,果笨五派。比较复杂。一般评论,前弘期的红教胜在直接。顿超,较能得力修证,近似汉地佛教的宗下。黄教胜在威律、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似汉地佛教的教下。尽管藏密各个派系依据不同,传承不同,行持法门不同,但对人体科学的看法上,可说是大同小异,基本一致的。藏密的三密,实质上就体现了藏密的人体科学。
四、藏密三密中的身密
(一)藏密的“身一心”统一观
佛教的禅定,无论是显教的如来禅、祖师禅,还是密教的秘密禅,都吸取了印度瑜伽禅的精华内容和形式,藏密继承了印度瑜伽的观点,认为“身一心”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现代医学也认识到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许多事实都证明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说肉体的生命有赖于某种心理稳态的建立,但是身心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联系,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功能层次。按照《瑜伽经》的说法,这种中间功能状态不仅存在,而且有自己的特征,属性,甚至解剖学位置,而且明确指出,这种中间功能态与能量有关。印度瑜伽经典的看法和中国古代气化论的看法是相通的。中医经典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形、气三者的统一。道家也讲,人的生命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这里,神(即“心”)是生命的主宰,形(精)是生命的基础,而“气”则是生命信息的体现。把身和心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现代瑜伽师证明,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最能表达瑜伽中物体一能的关系。根据《吠陀》《奥义书》(即优婆尼沙昙)的说法,万物各层次——有形的物质,无形的心,形成一种连续状态。因此,如果心要作用于身,必须通过改变能量流或者元气来实现,反之亦然。可见印度禅家和中国的医家道家,都是以气功为维持身一心关系的中间环节的。藏密的人身观,也是“身一心”统一观,下面讲身心层次时将评述。藏密讲修身或讲修心,首先都要讲修气。
西方医学向来很少研究呼吸,很少研究人体的气化。他们只把呼吸当作一个简单的物理、化学过程。东方,如中国的医家、道家,印度的瑜伽和佛家,则非常重视呼吸,重视气化。许多深密功法都是在呼吸和气化上做功夫的。东方文化对呼吸问题的看法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它是两条平行线,至今还未接轨。差异的来源还是对宇宙认识的方法论不同。西方习惯于分析法,善于对有形的物体分析其物理、化学的属性,其结果是认识了这些物体存在的形态。对于人体生命的认识也大体采取类似的方法。因此现有的西方医学和人体采取类似的方法。因此现有的西方医学和人体科学是建立在研究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体上。虽然心理学也对思维的某些方面做了研究,甚至出现了“心灵学”——现代西方超心理学,但在更高级的意识过程研究(如禅定、修法)则知之甚少。但东方传统文化则擅长综合地整体地认识事物和人体生命。所以我说,东西文化的接轨将在人体科学,而人体科学的突破,将在藏密。下面详述的身—心三个层次的统一观,就可概见。
(二)密的意义及身密
密教之所谓密,约有十义,即:1尊贵密,2微细密,3普遍密,4隐显密,5总持密,6发心密,7次第密,8无知密,9盖藏密,10慎重密。大体上说,就是诸佛所秘,众生自秘,法体秘密,言说秘密,密教之密是公开之密,即自然性,公然性之奥秘,所谓“密在汝边”,就是说秘密不在别处,就在你的身边。更深透地说,就是“密在汝身”,秘密不在别处,就在你自己身体内部。人类发展到今天,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宏观微观,对宇宙已了解不少,但是唯独对人的本身,则了解不多,知之甚少。人,在自身的存在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中,留下了许多玄而又玄的千古之谜。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大谜。人类越是如此,科学越是发达,越是要了解自己,越是要了解人体。
密教所谓之密,就是身口意的三种内涵的奥秘。密教认为,即身成佛就是要转身口意三业成身口意三密,迷则为业,悟者为密。惑则为识,觉则为智。显教讲成佛,讲转八识成五智,着重教相。密教则着重事相,要转识成智,首要三业转成三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现实证得。密教所谓身密,粗略讲来,具有两种意义:①身密就是人体本有的奥秘。宇宙是一大奥秘,人生是一大奥秘,人体更是一大奥秘。人体与天地宇宙万有的功能,本来便具有互相沟通的作用,用密宗的理论来讲,就是“六大无碍常瑜伽”,因为宇宙也好,万物也好,人体也好,都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体相用。本来是互相融通,没有妨碍,经常协调一致互相感应的。只是人们没有觉悟,没有通过大智慧去理解,没有得法,没有经过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没有开发出人体本有的潜能,发挥出伟大的功能作用。②身密就是人体得到加持的奥秘。密宗也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身口意,佛也是身口意,如众生能修持三密,将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修转成身口意三密,使能得到佛的加持力量和法界的加持力量,能很快的改变人体的素质。密教根据各人的根基不同,而传授各种不同的修持人体方法,加持到修学密法的人身上,便可很快激发各种特异功能,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所谓梵我不二,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同体,万物备于一身,人体与宇宙合体循环,用密宗的理论来讲,就是“三密加持速疾显”。
关于身密的道理和修法,东密和藏密各有不同的传承和基础。东密是透过人体两手十个指头,配上观想,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挽成各个不同的“手印”(中国道教叫做捻诀),便可产生加持修学密法者的效力。因为人体部分信息便可获取全信息,如耳针可治全身各部之病一样,两手之五指,代表地、水,火、风、空,即可获人体五脏六腑地水火风空即人体局部和人体全部之信息。人体是心身统一的整体,局部可以反映整体。因此人体十指对外则与法界佛性(宇宙本体的功能)相通;对内则与五脏六腑相通,所以具有无比潜能的奥秘。密宗认为修习密法时,结成“手印”,便可与法界中已经成就的诸佛菩萨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的效果,同时自身也就等同有佛菩萨的神通功用。东密手印如图例:
(二)藏密的身密在修微细身
藏密特别是由莲花生大师开创的宁玛派,它的无上瑜伽有一套独特的人体气脉学说,为瑜伽实践的理论依据,它是在印度传统医学人体说的基础上,经过瑜伽行者修持而发展的,对于人体的奥密,提出了三脉七轮的人体学说,涵盖了密宗和瑜伽术等一切修法的内容。对于现有的身体——色身的修持方法,综合起来,便有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或称为灵热和灵能)等的成就步骤,对于现存的心理——精神的修持,综合起来,就有加行瑜伽、专一瑜伽、离戏瑜伽、无修无证等的成就程序。三脉七轮的学说,初步揭示了人体的一些奥秘。
藏密认为人之一身乃六大所成,地、水、火、风、空前五大组成人的色身,即是色法,亦即人的肉体,称为身。识大组成人的心识,即是心法,亦即人的精神,称为心。六大无碍,金胎一体,色心不二,身心二者是互相融转,互相依存,不可以分割的统一体。身为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主枢作用,无上瑜伽内视人体生命之秘,把身心从粗到细分为三个层次来剖析,在每一个层次上,身心二者都为一体不即不离的圆融辩证关系,犹如灯光不离灯体。
第一层:粗身、粗心。粗身,指地、水、火、风、粗“四大”所和合的血肉身躯。粗心,指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根(器官)对色、声、香、味、触五尘(外境)而生的感觉,及第六意识对各种法而生的知觉、观念、想象、思维、记忆、梦幻、情绪等等心理活动。粗身粗心皆属常人所知见,故称为粗。粗身为产生粗心的浅层心理机制。粗心亦为粗身表像的心理活动。《八识矩颂》云:“动身发语独为最”是也。
第二层:细身、细心。细身,就一般人而言,指由气、脉、明点,即细四大所构成的细微生理机制,类似现在所谓生命场或生理能。气就是气息(包括呼吸系统和消化排泄系统)、脉及经络(包括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明点即内分泌物质(包括血液和循环系统)。细心,指意识层之下的含有本能欲望,自我执著,生的意志及行为倾向等的潜在精神作用。细心实际就是第七末那识,及第六意识之根,即是意根,包括现在所谓下意识、潜意识的活动在内。细身细心非肉眼所能见,亦非常人意识所自察,故名为细。细身虽不可见,却为粗身生存的动力;细心虽微,常为粗心意识生起的潜势,特别是末那识的俱生我执,乃意识迷悟的总开关,掌握着人体变化的方向。细身细心亦互相依存,细心必有细身为其基础,细身也自受细心制约。细身细心虽然细微,但修密的瑜伽者,在一定功夫上可内视内省其存在。《八识规矩颂》云:“恒审思量我相随”是也。
第三层:微细身心。最细身,即微细身,亦名最细风,即最为微细的能或场,因不具固定形态,故名为风。可聚可散,如道家所说“散则为气,聚则成形”,实际就是法身。就是普贤法体,遍照尊、净琉璃身。最细心即微细心,为潜在于粗心、细心下层,超越意识及本能欲望,自我执著等的心体,亦称光明体,或称自性,即禅宗明心见性之性。实际这就是“去后来先作主翁”的第八藏识,阿赖耶识,即种子识。微细风心一体不二,为人生生命心灵之本。密宗所谓“即身成佛”,就是就吾人之粗身粗心,依靠密法加持,经过细身细心的修持,而成就微细身心。微细身心,即一般瑜伽行者所难知见、只有在极深定境深入四禅,吸呼停止,能所双忘之时,才能自见。《八识规矩颂》云:“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是也。
身心三个层次的性相,列表如下:
粗身(粗四大) 细身(中脉明点) 最细身(法身、普贤体、净琉璃、气化虹光,聚光成身。)
粗心(第六意识) 细心(第七末那识) 最细心(法性、第八阿赖耶识、转识成智、法界体性。)
藏密虽把身心分为三层次观察,而三层次实际却浑然一体。粗身心活动时,就是细身心、最细风心在起作用。但粗心在睡熟、晕厥时,有时中断,而细心却从不止息,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细身在推动机体运转,有细心所含生的意志等在起作用。最细风心则是常住不动,总持一生。《成唯识论》云:“是先我执所生引故,令六识相缚不脱。”又云:“当阿赖耶识生起之时,内变根身,外显器界,即以所变而为所缘,心所行相仗之而起。”《唯识三十颂》云:“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即唯识所谓三能变。此中第一为异熟能变,指阿赖耶识,第二思量能变,指第七末那识,第三能变,指前六识。
由于业力的关系,五大业气和合的身,和第六意识受意根末那识俱生我执的控制,使人们的身心天生就处于经常矛盾之中,主要表现为意识与粗身,意识与细身心,意识与最细身心的不协调、不相应,特别是意识与最细风心的不相应,即第六意识与法身、法性的不相应,成为生老病死之根源。藏密无上瑜伽的修炼,目的是要成就微细身心,而关键着重在修细身心,就是修气脉明点。
(三)气脉轮明点的性相
要知人体奥秘,首先要深入细身心层次的探索,特别是无上瑜伽修细身心,更要明了构成细身的气、脉、明点的性相。由于脉为风(即气息)所乘,为识(即心理)所依之主要者,故脉道是修气与明点的生理基础,特别重要。故历代经典,如宋法护译《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元译《大乘要道密集》、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等都对脉道脉轮有所论述。
一、气性相:藏密把人体之气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根本气,第二类是支分气。
第一类根本气分为五种:
(1)持命气:乃生命之本,为其余一切气的能源。略当于道家和中医所说的真气,元气。主要产生脐下三脉会合处,乃得之父母,先天形成,藏于命门、肾俞两穴,遍存各个细胞,既包罗万象,又周遍全身。
(2)上行气:起推动气血上行的作用,发生于心之东南方。
(3)下行气:起向下流通精血,大小便的作用,发生于会阴之上。
(4)平行气:起消化饮食,输送营养的作用,发生于心之东方。
(5)遍行气:遍行全身,为人动作之本,发生于心之南方。
第二类支分气也分五种
(1)行气:亦名龙气,行于眼能生视觉。
(2)循行气:亦名象气,行于耳能生听觉。
(3)正行气:亦名海马气,行于鼻能生嗅觉。
(4)最行气:亦名提名,行于舌能生味觉。
(5)决行气:亦名财生气,行于身能生触觉。
气为生命动能,若有错辖阻滞,必生疾病。特别是持命气,若稍错乱,则令人昏迷、疯颠、乃至死亡。所以持命气又名命根气。即指有持续寿命的功能。密教同显教一样,认为“息暖识三,是谓命根”。藏密更深透指出:“中脉即命根,命根即中脉”。
二、脉性相:脉是气所循行的轨道,略当于中医所说的经络。藏密认为医学所说人体共同显现的脉,从种类上分为三类,即:
(1)水脉:从头向下伸脊髓及其支脉,是白色之脉。白色水脉有2万4千条。
(2)血脉:从身体中间,如红玛瑙柱子一般向上而起,属于黑白脉的静脉之类。黑白脉的静脉也有2万4千条。
(3)气脉:气血相合而行,与黑白脉并行向上,气血之脉红色,属于动脉之类。红血脉的动脉也有2万4千条。
以上三类脉,就是生命之脉,脉数共7万2千条。主要有120条(即四轮脉道),其尤要者有24条,其中14条较重要,14条中又以6条重要,六条中又以左中右三脉为最切要,中脉为中央阿斡都帝脉,左脉即左畔辣麻荼脉,右脉即右畔辣罗荼脉。这左中右三脉就是根本生命脉,或称命脉。其他气脉为分支事业脉,或称工作脉。脉与气是相应的。气有根本气与支分气,或者说有智慧气与事业气。脉也有根本脉与支分脉,或者说智慧脉与事业脉。手印也有智慧手印与事业手印。脉轮的表像如下图(三脉的起讫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脉轮数说的多少、次序和俯仰光色等,藏密因派系不同,传承不同,所说各有出入,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是大同小异,本文论述及图说系综合而说):
三脉部位,如《教授穗论》:“脉谓阿芙都底(即中脉)”,顶髻至摩尼(即男性生殖器顶部)及足心际,然于顶髻、顶、喉、心、脐、密轮(即会阴)、摩尼中央,如其次第有四、三十二、十六、八、六十四、三十二、八支。于莲花(即女性生殖器)及薄伽轮中作脉结形。”又云:“拉拉那(即右脉)与惹萨那(即左脉)等诸脉,上至头轮及至密处,结如铁锁,缠绕阿芙都底而住。”
(1)中脉:位于脊柱中,沿脊柱走向,粗如麦秆,上端经头顶百会穴,开窍于头顶,即所谓“莲花顶”。向前弯下至眉间,下端经脐下开口于外生殖器。实际就是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一片三角形地带,藏密称为生法宫,女性海底就是子宫。中脉是白色。中脉为人生命之中枢,但多扁缩不通,藏密认为,每人身中皆有“俱生智”,此智自吾人入胎后,被父精母血之浊垢气所薰,形成一种有形无质之脉根。此脉由心间一直通至眼根,人之身中,唯有此脉能常与佛相通,亦即与法界相通。藏密功法主要是“通中脉”,即通由心至眼与佛相通的这一条智慧脉——“胜义智脉”。
(2)左右二脉,即左脉与右脉:左右二脉夹持中脉,距中脉约二指。其上端经两耳后,分别开窍于左右鼻孔。即左脉自左向右盘旋,开窍于右鼻孔,右脉自右向左盘旋,开窍于左鼻孔。左脉下通右睾丸,右脉下通左睾丸,女性则通子宫。其下端在脐下四指处(相当于中医的气海穴)与中脉会合。左脉为红色,右脉为兰色。左右二脉分别为精血运行的中枢轨道。因为气脉是交叉的,它的路线与神经有关,所以右边病时则左边痛,左边病时则右边痛。
气脉决不是筋或者血管之类的东西。中医所谓十二经脉,那是包括了有形的血管,在解剖学上,是肉眼可见的人身具体的组织。但是道家所讲的奇经八脉与藏密所讲的三脉七轮,只是具有作用,而在人体解剖时,那是看不到的。道家的奇经八脉与藏密的三脉七轮,在历史上的争论,已经有千多年了。但从佛法圆融的观点来看,两者都是正确的,实际是相通的。有人认为藏密中脉即道家奇经八脉中之卫脉,左右二脉即道家所谓左青龙而右白虎。圆融不碍行布,差别不碍平等,法归法位,各明各系为好。
三、轮性相:左中右三脉在顶、眉心、喉、心、脐、密处、脊根七处缠绕成结,谓之脉结。七脉结处以中脉为粗心,分别辐射出至65支脉,有如车轮,称为脉轮。七个脉轮简称七轮,都是修身炼气的关键部位,有如道教所谓丹田、玄关,于七轮处打通脉结,使一切气进入中脉,是藏密无上瑜伽修炼功法之关要。由于功法重点和传承不同,讲轮性相对,有的讲顶喉、心、脐四轮,谓之四轮脉道。《大乘要道密集》云:“言四轮者:一、脐化轮,内具八道脉,外具六十四道脉;二、心间法轮,内具四道脉,外具八道脉;三、喉中极轮,内具八道脉,外具十六道脉;四、顶上大乐轮,内具八道脉,外具三十二道脉,是名四轮脉道也。”有的讲顶、喉、心、脐、会阴,谓之五轮,有的加眉心为六轮,有的讲七轮,有的在七轮之上加顶髻轮为八轮。
(1)顶轮(大乐轮、最高意识轮):此轮在人体上触发点是头颅的最高点。在脑穴部位,相当于白会穴。具体说,从额头发际开始,往后横拚四指的距离处,就是顶轮的位置,也就是婴儿幼小时会跳动的部位。按道家的说法,此处在封口以前为先天,那时婴儿不会说话,但却表情丰富,好像有说有笑的样子。因为婴儿还处在形而上的境界中,与以往的精神环境保持接触,等到顶轮封口以后,婴儿会语,就开始进入后天的生命。所以顶轮实际上并不单纯是一个气轮,它是通向一个超越一切物质名称与形体领域的通道。造诣高深的瑜伽师去世时,通常总是一心通过这个头顶穴位而离开自己躯体的。此轮又名大乐轮,入定未通此轮,常腿麻脚酸,一旦打通顶轮,脑部气轮充满,其乐无比。道家称头部为诸阳之首。阳神即由此出入。顶轮有三十二根气脉,如张雨伞,由间脑向外分散。所以此轮的符号以千瓣莲花标志。相当于道家所谓天根。《密宗道次第广论》说:“顶轮三十二脉中,除三旋母等最后五脉(五脉中司视的名三旋母脉,司听的为韵母脉,司嗅的为家母脉,司味的为猛利脉,司微细感觉的为破魔母脉)与左中右三脉,所余二十四脉,住顶间等二十四处,是为身语意脉(此谓人们头上的二十四脉,分布二十四处,司运动、思想和语言)破魔母脉其中脉合杂化,上自舌端乃至脐部,是为时脉。三旋母等四脉是四方脉,各分二脉,故成八脉”。次由八脉转成二十四脉。
(2)眉心轮(眉间轮、慧眼轮、第三眼气轮):正如脐轮是身体之气的中心那样,此眉心是视力和直觉的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智慧轮。它在人体位置是在脊住的最高末端,即颈椎,直接在两眉之间的中点,即眉心的后方。道家或藏密部认为此脉轮打通后,易得天眼通。即视觉无障碍的功能。所以印度在两眉心间点红化妆,不只表美,而且表法,即具有第三个眼——智慧眼。
(3)喉轮(极身轮、受用轮):由眉心轮向下,到喉结的地方,即是喉轮。此轮在人体的位置是喉核背后的脊柱部位。此处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雨伞,接眉轮诸脉,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气管。此轮是清洁作用的中心,喉轮十六脉若不干净,身心就难以安宁,清洁此轮,便得受用,故又名受用轮。
(4)心轮(法身轮、法轮):此轮在人体的位置是在胸腔内,与心脏同一高度的人脊柱中,也就在脐以上四寸之处,共有八脉,也如雨伞,向下分散。即心脏神经丛。此轮为字形,即相吉祥云,转动时心光辐射四方,为诸佛持法之密号,故称为法轮。
(5)脐轮(化身轮、脐化轮):此轮是人体之气,健康和体力之中心,是热和火的中心。它的位置是肚脐部位,相当于道家所谓下丹田。即脐内往下一寸三分。此轮是神经丛的中心,由此开始,向外分散六十四脉,中间分散达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到达心间,向下分散达脚跟,即通涌泉穴与踵。
(6)密轮(生殖轮):位于中脉基座,它是能量所在之处。相当于道家所谓月窟。由脐分散的脉,接到海底轮。此轮在人体的触发点,在男性的会阴穴,就是在生殖器和肛门之间臀下的三角地带。在女性就是子宫和阴道相交处子宫颈上。此轮的符号乃一三角形,即是生法宫,符号中心是一条睡眠并盘成一团的蛇,周围是熊熊烈焰瑜伽,称为军荼利蛇,实际表示业气,就是末那识的俱生我执所在之处。此蛇不动,业气不冲出去,中脉就不能通。藏密认为,元气通常只流经左脉右脉,而不通中脉。因为中脉在脊柱底部通经密轮处时,是被断开的,类似道家讲督脉在“下鹊桥”(尾闾、谷道)与任脉断开一样。无上瑜伽要通过左右二脉开窍处与丹田隔断之门,一旦中脉通经丹田之路打开,汇集在丹田之穴的能量就像那熟睡之蛇被唤醒,如熊熊之火势不可挡。沿中脉上冲,从眉心(相当于道家玉枕穴高处)直抵百会,迅猛异常。故通中脉,需用拙火(即火光三昧)燃烧此蛇,使之向上冲出,乃藏密大圆满法之关要。
(7)脊根轮(座轮、海底轮、力源轮):此轮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联系,在人体上,此轮的触发点是尾骨,即脊柱基座末端的小骨头,从身上正面看,可说它是NB066骨那个部位。此轮具有无穷的潜力潜能,故称为力源轮,有时又叫“生命之气发源地”。
除以上七轮外,还有额顶上挽发髻高处的空轮,即顶轮处四指之外的上方空处,顶髻轮,乃头顶光辐射之处,又名梵穴轮。红外线摄影,证明任何物体都可能发光。据实验证明,当我们离开坐过的地方三小时后,红外线摄影仍可摄到我们残留在那里的光。除上所述八轮外,还有头颅后边最高部位,即传统留着长绺头发的地方,名为太阴轮,梵名宾都,意为“一滴精液”,故此轮又名精滴轮,与人的性能量有很重要的直接关系,对修拙火驱赶军荼利蛇有重大作用。还有人体后腭根部的甘露轮。人体精华精液由此轮留下,故名甘露轮。
上述七轮,都有一个符号表示,这些符号都是表达法门的深奥秘义。
四、明点性相:明点,亦译真精,真水,义为精华,指能产生生命、精神的精华。主要分为离戏明点,不坏明点、物明点三种。
(1)离戏明点:即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精神精华,其来自父精者,名曰菩提心,这个明点,主要位于顶轮,其来自母亲者,名红菩提心,主要住于心轮。
(2)不坏明点:常住中脉,为人生命之本,常住不坏。它依心理活动变化而在中脉内上下移动。于睡眠时称心真水,做梦时称敕真水,觉醒时称盼真水,性欲炽盛时称智慧真水。
(3)物明点:为有形的水液,实际就是内分泌物,可分为十六种:净四种、浊四种、净中浊四种、浊中净四种。净者为饮食精华化成的精血津液,浊者为汗涕尿等排泄物。
脉、气、明点集成细身,互不能离。脉为气之轨道,其中中脉为不坏明点所在之部位,不坏明点则为产生气的基础。中脉即命根,命根即中脉。《唯识三十颂》云:“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就是讲的中脉命根。
藏密阐发身密的奥秘,人之身心粗细三层,即人之三身,实质也就是吾人法报应(化)三身。这也就是肉身能显三身果。人体的奥秘,最浅层义,指出了人的微细身,气、脉、轮、点的性相,这说明了人体就是胎藏的莲花身。人之本身就是一大莲花。顶轮是覆着的三十二瓣莲花,喉轮是仰着的十六瓣莲花,心轮是覆着的八瓣莲花,脐轮是仰着的六十四瓣莲花。莲花本身就是清净,处污泥而不染。所以清净本身也就是莲花。莲花有五德,花果同时,即因果同时,根藕相连即根果相连。来因就是去果,去果就是来因。藏密宁玛派无上瑜伽以修大圆满为最高。“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即是内心的清净分。此派说众生心本有染净二分,染分叫心,净分叫了)。“空明觉了”中,本来具足生死涅NB231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了知这“空明觉了”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空明觉了”,因此名为“大”。也就是说,众生身中元始本有的清净心为大圆满。实际也就是说,众生身元始本有的清净身也是大圆满。而修大圆满,就是要修微细身,就是要修气、脉、点。藏密初修三密,身结手印住本尊,语念本尊咒者,意作本尊观想,这是属于外相的粗修。进一层次,就应内修气、脉、点。因为藏密认为,身只是粗相,脉才是细相;语只是粗相,气才是细相;意只是粗相,明点才是细相。只有外修粗相,内修细相,修中脉成咒轮,修气相成咒音,修明点成咒轮放光相,所谓:脉细气能通,气通点易融,点融光可化,直奏虹身工。这样才能逐步发挥即身成佛的本能。才能逐步做到“以色身透法界”和“以法界透色身”。
五、藏密三密中的口密
(一)声音的奥密
密教之可以成为秘密的特点,无论是东密或藏密,主要都是神咒“声密”的秘密。所谓“声密”,就是密宗中三密之一的“口密”。也就是神秘的“咒语”。
关于神秘咒语的问题,这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实,也是人类迄今尚未探明的奥密。世界富有历史性的神秘古国,如埃及、印度、中国,在他们的古文化中,都认为咒语与原始的语言、文字一样,是文化的重心。因为咒语早在文字语言之前产生,但人类因为有了实用的语言文字的进步之后,对于声音的研究,除了应用在文字语言的结构以外,便把有关声音的神秘部分,推之于巫术或宗教。现在人类有系统的咒语,就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密教里。
印度传统文化,一直重视声音的奥密。早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前,印度古老文化重心的婆罗门教,就非常重视咒语的神秘性。他们和密教修持者的信念一样,认为咒语的作用,可以与形而上的无神的心灵,直接感应而发生效力,等于修持密法念诵咒语的人,认为咒语与佛菩萨的电报密码相似,可以呼应通灵,互相感召。婆罗门教衍分出来的弥曼差学派,就极力宣扬“声常住论”。佛教非常重视声音,学佛的人,不但要通内明,而且要通五明,五明之中就有声明,佛教以通音为小悟,声言“我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早期密乘,即显教的杂密部分,就有不少密咒。如显密加持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仅270字,其结尾就说:“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印度许多教派和瑜伽术,都是重视咒语,相信咒语有神奇的能力。密教可以说是继承印度文化咒语传统而集其大成。
密教如此重视声音的神秘,难道声音真正具有神秘作用吗?这正是目前科学尚未能说明和解释的事实。综合东西文化的学问知识,人类文化虽然有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成就,但对于声音的神秘功能,至今还没有知其所以,更不要说穷其究竟了。古今中外所有声音之学,也大都是为了语言文字的应用而加以研究,并未能真正从根本上加以探讨。就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上,虽然对于“声音”“光学”已有很深的研究,甚至可以追求银河系统的声波作用。但所研究的目标,也还没有转移到探讨声音与宇宙万有生命关系的神秘功能。现在人类已经知道宇宙间有许多声音存在,如同有许多光存在一样,可是人的耳目有限,人的视觉可见光范围很狭,人的听觉可闻声范围也很狭。例如频率过高与频率太低的声波,人们都无法听到。所以老子也说:“大音希声”。透过有形声音的作用与功能,在人类的知识范围内,尚且知之不多,甚至无知,更何况还有无形象可得的心声心音的神秘呢?
密教所谓三密之一的口密——声密,在东密而言,它所根据的,是印度上古梵文字母的声母与韵母的组合。印度自古至今,始终流传着几十种语言文字。梵文是印度古文之一。它还有古今音声的不同。梵文约当中国唐宋时代,那时还有东南西北中五印度发音的差别,与字体形声的不同,梵文通过唐密传到日本成为东密后,大体上也变成日本音的梵语。藏密自初唐开始,依梵文而创造了藏文之后,他所传授的咒语,也便以藏文为根据。藏文的发音读音,也有古今地域之别。密教所观想的梵文、藏文,同咒语音声一样,也有古今书写方法的相异。所以光想透过梵文、藏文,或者梵语、藏语的文字语言研究来了解古印度所传梵文密咒的神秘,那是很不够的。因为其奥秘并不单纯在语言文字上。
密教口密——声密的奥妙究竟何在呢?修习密宗口里念诵的密咒,有时又称为“真言”。密教对这些密咒,不但虔诚信仰,具有信仰作用,而且非常尊重,这是由尊敬修法的观念而来。他们认为世界的语言文字,都是虚妄不实、变动不居的假法,只有佛菩萨等神秘的咒语,才是周遍圆融,真实不虚的。是通于人天之间、万物之间极为奥秘的声音语言和信息符号。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要简单的以迷信目之。
口密——声密的奥秘,如同身密一样,密在汝边。那就是声音有关人体奥密的问题。
声音在物理世界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已经了解声学的原理和应用之外,至于宇宙间的生命与声音的关系,以及植物和矿物等有无声波辐射和反应等问题,都有待研究和发掘。声音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作用,人类已有所知,但也只知声音能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间的思想感情等等,至于利用声音促使人与动物等的生命,得以启发生机,或者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在目前人类知识范围内,还是一片空白,尚有待开发和新的探索。
从密教念诵咒语的修习方法来讲,它是利用一种特别的音符,震动身体内部的气脉,使它发生生命的潜能,变为超越惯有现象界中的作用,而进入神妙的领域,乃至可以启发人体特异功能和高度智慧。所以东密密法中,如金(金刚界)、胎(胎藏界)两部,便有各自不同的咒语,使修学者为不同的目的而达到不同的效果。因为密教咒语的声音秘密,它的最大重心,就是声音与人体气脉的关系,现在科学还无法解释,它是一种超越宇宙物理的奥密作用。据佛教的说法,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方可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总之,声音的奥密是人类未知的领域,声音与人体的关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声音的念诵对人体功能的作用
无论显教或是密教,念诵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法门。显教禅门日诵功课中都是念诵,其中包括唱念。唱念在文学上叫赞颂,佛经上有时名为赞诵,有时也叫歌呗、唱呗,或叫赞叹,叹不是叹气,也不是哭诉。拉长声音谓之叹。赞叹不是悲伤的长声短音,而是文学上所谓“曼咏”,像唱歌拉长声的唱,拉长声代表感情之至切。礼佛唱赞,象征自己心诚意识及恭敬之情升华到了极点,随之身体会跟着起相应的变化。密教《大日经义释》说:“一一歌咏,皆是真言,一一舞戏,无非实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曾说一偈:“天龙夜叉鸠NB231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就是说菩萨行愿,修普贤行,就要通达三界六道,天龙八部一切众生的语言,能按各类众生不同的语音而向他们说法。佛教认为这虽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并非不可能。如何才有可能呢?那就是念持密咒,把“陀罗尼”修好、学好。《佛祖历代通载》和《高僧传》中,都曾记载印度一些高僧大德来到中国,他们原不懂中国语言文字,为了翻释经典,就按佛法入定,发愿,念诵持咒,随即能写出中国字来,显出特异功能。这类事例虽是不可思议,但按佛法能修行到相当的证量,也并不难了解其中奥妙。
《普贤行愿品》偈中说:“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NFDA5智力普能入。”
佛法讲佛与众生,佛性不二,平等无别。其所产生差别,就是觉迷境界不同,佛之所以觉,因为三业清净,如语业,就是“一切如来语清净”,众生之所以迷,因为三业不净,如语业,就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随著心念的转动,不断制造口业。“谁个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口之为祸大矣。“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可不慎欤?
要修到口业真的纯善——“一切如来语清净”,是要下功夫的。禅宗祖师有这样的说法:“悟道与否,听声即知”。语业有无功德,听声可以知道。凡是佛语,一定清净。佛经上说佛之说法是迦陵频伽之音。迦陵频伽,名曰妙声鸟、美音鸟,相传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美妙和雅,听者无厌。《正法念处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紧那罗(音乐天神,能歌善舞)无能及者”。佛的声音,美妙和谐,庄严动人,使人听了生欢喜心,一听便得甚深正法的利乐。“一言具众音声海”,佛证得法、报、化三身圆满,一念具足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体相用,他常住在宇宙根本究竟处,一言一行皆能合摄全体法界,所以一言出自能与一切众生各种不同的言语相契,这是一音具足一切音的微妙,也是佛经常说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道理之一。佛因其口业,已了断了所有言谈所可能犯的过错,不妄语,不两舌,也无恶口与绮语,凡有言谈,皆本实在,以本实在,能够自然在现象界中成为现实,所以佛言名为真言。佛法所有咒语的母音为“NC267阿NB557”(嗡、哑、NFDA5)三个音,像华严字母也是同一道理,它因转音的关系,一音可转出平上去入四音,其实同一字音可转出的音实在很多。世界上众生的语言根本道理却是相通的。国与国之间,族与族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乃至六道中人与畜生之间,表面上语言大有差别,无法直接沟通。若从佛悟得一切宇宙生命的本源一事与所有声音的基本发生结构中去省思探讨,是可以证得其中一些规律的。儒家孔门弟子公冶长就懂鸟语,现在也有一些懂鸟语或默音之人,这已是事实。人类的语言音声大致就是那几个音母音的组合转化,同一个音不同地区的民族人种有不同的含义。反过来,同样一句语意相同的话,每个人讲出的音声语调又各自不同,不同民族的语言讲起来更有差别。这就是“一音具足一切义,一义含摄一切音”,由此也可体会一点“一言具众音声海”的道理了。
佛法认为密咒或者咒语,是一种清净语,包含无量意义,无法翻译完全,所以只译音而不能译义。勉强译义,反而会弄错了,甚至造成过失。过去显教丛林和禅门课诵中每逢初十、十五还念普庵咒。普庵祖师便是南宋时得道的一位大祖师,他悟道之后,说出普庵咒,声音非常和谐好听,这是要八地以上菩萨才能做到。佛菩萨说咒,犹如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与众生联络通讯的电台,自由收发信息。咒语就是信号密码,发出之后,必然会收到,必然会反馈,讲起来是有点神奇,佛教认为这种能力是来自语业清净的功德。
由于众生的业力不同,意乐不同,音声海也就不同。要“随诸众生意乐音”,就要通达一切语言,要通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技巧明,乃至一切科学技术,才能语言清净,辩才无碍,“一一流佛辩才海”。要语言清净,就要喉轮打开,语言自然清净。反过来,语音真正清净,喉轮自然打开。这两件事是互为因果,一而二,二而一的。佛学认为,要了解“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一音可说三藏十二部的法门,一种法门可以用种种无尽的音声来传达,“恒达理趣妙法轮”,由此展现推动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正知正见。这就要修口业转口密,对佛的语言功德,要发愿修学,“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声海中,不管念诵持咒也好,日常作事也好,随时培养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开发自性无可限量的潜力,深入佛法重重无尽圆满无碍的华严世界。
唱念是八万四千法门中一种很柔软温和的修炼方法,这软修法门修得好,一字音中即能“一言具众音声海”。在烦恼痛苦中,放开一唱,就得解脱,就会体会音声海确是既微密又美妙的解脱法门。《楞严经》的观世音菩萨法门就是实证。宇宙音声无穷,我们耳根听力有限,然而我们这个自性的观音之功能是无限的,《行愿品》又说:“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这就是音声海法门的延展。现在科学还难解释。因为未来一切劫的事,一念之间都能知道,那真是不可思议。依显教的说法,成佛须三大阿僧NB05C劫,现在一念顿悟,即超三大阿僧NB05C劫,这与修音声海法门的关系极大。李长者云:“七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这是时间与空间融化在定慧的境界中,融化在音声海的境界中,只此一念可以转化时空,一念之间超越了这个地球成住坏空的历史,自我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就是“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这是由音声转念的修法,音声即是念,念动声动,“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入师子,亦当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因为普贤如来的根本咒通一切音声海。普贤如来有如幻三昧的修法,在中空的境界中,在音声海的境界中,能起无限威力,能作无量事业。佛法认为这种特异功能,是众生自性本具此项功能,潜在人体而未发挥罢了。
(三)念诵得法可通气脉入音声海
修密教口密,要持咒,念诵真言。念诵得法,至为重要。一般来说,念诵方法,要点有三,即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这三项如果做到,音声自然不同,尤其身体内部的气脉,海底轮、脐轮、喉轮、心轮、顶轮等等都会震开,一下便能进入音声海三昧中。“NC267阿NB557”三字明是普贤如来根本咒,它通括一切咒。念诵“NC267阿NB557”三字也好,念诵其他密咒也好,念诵的声音与华严字母及身心的气脉都有关系。能如法念一口气顺着下来,有助气机畅顺,贯通中脉,念诵不如法,气就外散乃至断了气,就不易震开气脉。念诵正确得法,上下七轮的气脉都能振动到,抑扬顿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节拍自然顺畅,而重点在于声音随着气机自然在体内任运转动,该高则高,该低则低,三部音轮回周流,声音保持一样,但是音调可以不同,随气自然而转。如NC267字音转到头部发出来,阿字音在喉部,气下降到脐轮则是NB557字音,NB557字音震动脐轮,此音屈低,然后气再接着自然上冲至顶轮。顶轮有时会发胀,此时要把觉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这些都要靠智慧。知时知量,善加调整,持密咒要懂华严字母,其中转音的道理,与气脉的修持大有关系。佛教梵唱确是一个修行法门,不单是供人娱乐的音乐。以前丛林住众多,为求方便,古德仍将佛法的音韵统一整编,配上法器,藉供大家一起熏修,后来逐渐演变成音乐性质,忽略了它实际的修行功用。华严字母一字转了四个音,以“有”字为例,拉长音时还是“有”字音,“有”字转音可以,但不能加上花腔,多成别的字音,因为转成别的字音好唱也好听,但已形同一般音乐,在生理上不合气脉原理,而心理上也失去梵唱那种恭敬赞叹的情操,心一散乱,所有唱念修行的利益都要大打折扣,这一点极为重要。华严字母每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阶,而平上去入中又有各之四音,练习纯熟的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而唱,循以悟道,乃至方便度人,大有作为,妙不可言。关键是要念诵得法,就是要作到心气,声气、身心三合的境界,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心一境性”,才能发生实效。
念诵的方法,也是持咒的方法,一般来讲,有开口念诵,莲花念诵、金刚念诵、瑜伽念诵。这四种方法,一般来说,也可以说是四个层次,但各有其独立的特殊功用,不可执著。
开口念诵首要调气,调气就是调心。调气念诵,就要声气合一。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分的气脉很难通。要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出声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一开口诵,没有妄念想,自然身气合一,而且身心皆空,感到与法界同体。开口念诵眼宜睁开,与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为无相光,身心俱忘。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为的是使内心气脉打开,那么心轮、顶轮、大乐轮等整个气脉就会逐步打开。开口念要尽量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念时要回转来听自己的声音,不是听别人的,念到速度相当快时,便自然由开口念诵转为金刚念诵。即心气慢慢自然向内合一,嘴巴自然不动,唇齿微动或不动,而只由舌根弹动了。
开口念诵中有莲花念诵。莲花念诵是观自心月轮上或自己舌心上有莲花,莲花上有白螺贝,从螺贝中发出妙音,产生念诵。莲花念诵一般是开口,唱赞也同样可用莲花观想唱赞。深入一步,闭口念诵也可以莲花念诵。
金刚念诵是唇齿不动,而以舌根弹动。舌根就是心苗,心气合一,心平如静,念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诵了。
唱诵也是开口念诵之一种。唱诵每句最后一个字音拉长,在这音的平上去入音节之内舌头去弹动。调子虽是固定的,但腔可因人而异。入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沉,吸进气内,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轮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驰求,心气合一,自然而得,得止得观,并不太难。唱诵修好了,气息深长微细,睡时无呼吸声,这就是龟息。佛教梵唱不仅是清净的音乐,要懂华严字母,要通声明,而且是修炼身心的法门。修炼得法,一开口就梵音清净,令人一听妄想杂念就没有了,能修到如此境界,这种软修法门的唱念就功德无量了。这软修法门的方便力,要同时与华严字母的咒音配合研究,再以观世音菩萨法门的修法,回转过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内闻心声,达到“入流忘河”的境界,再进而“反闻闻自性,性无上道”,就会发生种种感应和种种成就。
金刚念诵也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音声气脉都都在身体里面念,犹如一身千百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全部身心都投进去了,成为金刚诵。因为人身体的障碍,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就是气质不能转化。气质是个真东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克服。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始。金刚诵就是气脉震开,完全融合在一片音声海里,然后转为光海,即由气声而光。
修定与念诵,一般都容易犯两种毛病,一种是散乱,就是攀缘不止,散乱不定,由甲想到乙,由乙想到丙,由东事想到西事,由南地想到北地。念头不易集中。一种是昏沈。就是昏昏欲睡,沈沈不起。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甚至身口意观想的念头都没有,那是严重的昏沉。很多畜生,尤其是低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沉中,在睡眠中,在冬眠状态中。天气冷打坐,觉得很清净,很舒服,那是细昏沉,一种变相的冬眠状态。气候太热也会昏沉,只想睡眠。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天气冷的昏沉是内敛的,天气热的昏沉是外耗的,对付昏沉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闭气。闭气不是宝瓶气,做法好像差不多,实则有别。气一闭精神就来了,然后提神冲上来,气势就不同了。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声音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所以常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现在出生在一个没有佛降世、在世的时代,无论哪个大德,他的修行再好,也还只是尚未成佛的人(佛菩萨转世另当别论)。只要是学佛的人,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的师父,都还是佛的学生。既然都是学生,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成绩差点的,这些都非常正常。当然我们要以成绩好的学生为榜样,学习他的优点。但也不能因为发现他有些缺点,自己沾沾自喜甚至四处宣传他的缺点,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而且如果我们诽谤了大德或善知识,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重的业障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