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五个行动
2014/9/6   热度:202
小时候我们都有无止境的好奇心:为什么这个?为什么那个?但有一个问题可以让所有人停止追问“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追求幸福?”我们追求幸福因为它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如同许多不辩自明的公理一样。当人类行为动机背后的答案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我幸福”时,只要不伤害别人,几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挑战它的正确性。从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到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无数哲学家与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幸福是我们能拥有的最高财富,而其它的一切都是手段。
如果有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幸福(0是一点儿也不幸福,10是极度幸福),那么你的幸福指数是多少呢?
为了最大的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下面的选项中你会选哪一个呢?
A. 甜蜜的爱情
B. 高薪的工作
C. 宽大的房间
D. 年轻的面容
E. 充裕的金钱
F. 充足的时间
G. 可爱的孩子
H. 成功的瘦身
上面列出的其实是很多人心目中幸福的要素,但是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以上任何选择都不能让你感到真正持久的幸福,它们只会给我们的幸福感带来微小的改变。还记得半年前的炽热爱情如何变成现在的白开水么?还记得上一次加薪你快乐的多久么?还记得上一次长假你是如何的无所事事么?对幸福的追求本没有错,但是我们却经常误会了幸福的来源,把“得到”等价于幸福,却越得到越不满,越收获越空虚。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幸福感50%决定于遗传因素,这意味着本刊数以万计的读者刚刚对自己的幸福指数评分的差异有一半都是基因造成的,比如你天生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或者你是迟钝的还是敏感的。另外50%中环境因素只占到了10%,换句话说,如果把本文所有读者的变成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人(同样的住房、同样的婚姻、同样的收入甚至同样的容貌),你们的幸福感水平的差异仅仅能缩小10%!这是个坏消息,原来我们日夜梦寐,孜孜以求的望见风景的别墅、纪念款的Birkin包以及吹弹可破的皮肤原来作用如此有限;这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剩下的40%取决于我们主动的行动。看来两千年后的科学研究又一次回归到亚里士多德他老人家的那句话,“幸福源自我们自己”。
幸福不在于改造基因,也不在于盲目改变环境,幸福的关键在于我门主观的行动,幸福不是“得到”而是“做到”。玩转你的Happy魔方需要的是牢牢的把握的正是你手中的这40%,让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为自己的幸福做些什么。
Help──越助人越快乐
幸福原理: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那10%的人与我们的区别在哪里么?答案是他们拥有比我们更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别误会这绝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得到,维持亲密关系靠的是行动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什么比关心和帮助他人更能深化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了,而且往往受益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因为善举能够让我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力量、富有同情心、而且被需要的人,这会让我们更加肯定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彰显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也让我们收获自信,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掌控感。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喜欢你、感激你,这为你赢得了笑容、感激和可贵的友谊。这意味着在你需要脆弱的时候也绝不会孤独无助。
行动方案:研究表明,与每周做5件好事情相比,在一周中挑一天做5件好事情幸福感提升更明显,也更持久。研究还发现,如果重复做同样的好事情也会降低幸福感,所以做好事情也要富于创意,多想新点子,给闺中密友发个短信感谢她一直的陪伴,给隔壁的同事带一杯拿铁,给男友放一天假……所以,每周找一天做一件大事或者三四件小事,事情尽量新奇,与以往不同,这样做好事的幸福感就会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乐于助人不是要成为“圣人”,付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做好事应该是自愿自发的,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回报。
Appreciation──越欣赏越享受
幸福原理:这是个享乐的时代,但却未必人人都有享受的能力,要不簋街的招牌上怎么会有变态辣的字样呢,这无非昭示着现代人越来越麻木的感官与乏味的内心。懂得享受的人不一定占有的多,但却拥有的真切而深刻。没有玫瑰她们也会在上下班闭眼闻闻刚割过的草坪,不去咖啡馆也不影响她们在蜗居的房间里闭眼品茗,一句话享受到的才是你真正拥有的,这样的人自然不用财富等身也能感到生活的丰富与情趣,毕竟太阳不是只照在有钱人身上。研究发现,人超强的适应能力很快会将各种美好习以为常,麻木不仁,而那些善于欣赏眼前美好事物,沉浸于当下美妙感觉的人不容易陷入抑郁、压力、负罪与耻辱的心理,也有更高的幸福感,所以为了对抗享乐适应带来的幸福感下降,我们需要把一切都当成礼物,而不是理所当然。
行动方案:从现在开始当好事来临的时候,不要仅仅是被动的反应,而要积极的享受,就好像这是生命中的第一天或者最后一天。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品味一些你通常匆匆完成的事情比如午餐、走路到地铁、甚至喝水,这已被研究证明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所以对于那些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情更要想尽办法让它美妙的感觉慢慢延续,比如你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可以用手机拍下来随时温习、也可以发到你的微博上……感受与庆祝生命的不平凡,哪怕只是瞬间的一点点美好,也会让我们从心领受命运的祝福,这样的习惯更会让你拥有一颗敏锐而感恩的心。“享受生活中的平淡小事儿吧,也许有一天你回首往昔才发现它们才是你生活中的大事。”
Pursue──越追求越满足
幸福原理:回想一下你最幸福的时光是无所事事呢还是正投入的做些什么?如果你有机会观察身边幸福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不是在开心的与孩子玩耍就是在用心的为家人准备一顿晚餐,再或者全然的投入自己的爱好,总之她们一定在做些什么。一句话,她们的生活有着明确的目标以及为目标付出的努力。当然很多苦着脸的人也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比那些幸福的人还多,但是她们与幸福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她们往往把目标的实现作为幸福的条件而忽略了,追寻目标的过程比目标实现本身更能带给我们持久的愉悦与满足感,所以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向幸福的,幸福就是这条道路本身。幸福的人之所以能够在走向目标的每一步都体验快乐,因为目标对她们而言不仅仅是必须实现的结果,更是赋予了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以意义。
行动方案:研究发现最能带给我们幸福感的是对内在目标的追求。内在的目标源自我们的内心,它体现出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与热情,常与名利无关,与成败无关。比起金钱与声望,这些目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追求它们的过程中即是自我表达与自我满足的,让我们感到独立、强大和自信。从下周开始认真想想哪些是“不给你钱你也愿意干”的事情,小到学做一道西点大到从头学习钢琴,重新布置卧室。如果想不出来,那就另辟蹊径回忆一下在你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目标曾经让你在追求它们的过程中就感到无比的幸福,其中有哪些可以应用于今天的生活。
Perspective─越乐观越幸运
幸福原理:失恋的人们常会向老天问个为什么?求职屡败的面霸们也会想不通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乐观与悲观的人最大区别在于对同一件事情的解释不同。悲观的人更容易把生活中的挫折解释为自己的命运不济、苍天无眼这些恒久不变的因素,“没有人会雇我,我什么都做不来”;而乐观的人更倾向于把人生的低谷解释为暂时的、局限的情况,“他不爱我并不等于我没有价值”,“他不懂得欣赏又怎样?我依然能遇到珍惜我的人”。所以悲观的人遇到难题倾向于在自己的哀怨的情绪中反刍,透过一双黯淡的双眼看到的只有失意与不平,行动力就这样被眼泪彻底瓦解。乐观的人则是解决问题导向,她们不会错怪命运,而相信只有行动才能带来转机,她们专注行动的过程削弱消极情绪的侵扰,“我还能做些什么?”代替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行动方案:人生说到底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所以有人说,“无论你如何看待自己你都是对的,因为你带着什么样的预设就会看到什么样的证据。乐观让我们“转运”不是在于阿Q式的自我解嘲,而是摆脱“较真儿”后的行动。乐观有天生的成份,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习惯,研究表明每个人通过练习都可以变得更乐观,只要你坚持。下次你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情绪稍稍问定后,请把它写下来并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写出你的答案:1.这种状况还可以怎样理解?2.这种状况会不会有好的一面?3.这事情对我是不是还可能是一次机会?4.也许这个经历不让人愉快,但是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5.在这个困难中我做得哪些是值得肯定的?
Yours──越自主越持久
幸福原理:上面介绍了一些普适的幸福的方法,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兴趣、习惯、资源和价值观,所以你的幸福计划应该包括许多更加个体化的雄动。很多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尝试了大量的方法依然没有幸福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就如同减肥,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但是能坚持下来的才是最适合你的。在这样的幸福计划中你不必盲目的模仿别人,就像有人说的,“幸福方案若相宜,人自勤,心自悦”。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时的给自己惊喜,减肥天王罗伯特×杰弗瑞发现每种减肥方法超过六个月,他的顾客就会因为厌倦而无法坚持,所以他每隔6个月就会变化减肥方案。你也许不用这样变来变去但是为了克服人类伟大的适应能力也许你需要多给自己安排一些小的变化,就像你天天跑步也可以变化不同的跑步路线一样。
行动方案:建立自己的幸福方案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对自己的留意与观察,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对幸福的在意与投入。很多人都口口声声的说自己在追求幸福,可是一旦发现原来幸福不是自来水的时候就变得泄气和懒惰。
没有人相信不浇花的人爱花,同样我们想怎样收获就要怎样播种,好在为幸福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令人愉悦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我们学佛,佛法不错,能说得天花乱坠,“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没做到,那就是“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你所学的,跟你的果报没有关系。我们要想到,佛为什么这一句话千叮咛、万嘱咐,因为你这一生能不能离苦得乐,能不能破迷开悟,关键就在这一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太重要了,所以佛不厌其烦,千万次的重复,目的是加深我们的印象。凡是佛多次重复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