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当代使命是什么? 汤一介:要自我觉醒


2014/9/6    热度:247   


——纪念孔子诞辰 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者,未必尽同”。

  如果说欧洲第一次启蒙的口号是“解放自我”,那么新世纪的第二次启蒙的口号则是尊重他者,尊重差别。

  日前,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学术研讨会”。

  面对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儒学文化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理念、智慧及解决之道?如何通过多元文化的对话和融合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如何使传统的儒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来自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位儒学界知名学者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研讨。

  正义秩序:儒学的价值追求

  价值是人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也许动物只有本能而无价值,人却不能只靠本能生存,而必须要在生活中实现价值。有价值,生活才有意义。那么儒学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呢?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成中英教授认为,人的社会是由小而大,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的需要而演进的。但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脱离维护社会存在的正义秩序,也就是必须紧密切合人的生命与人的知识而发展,即使道义也是建筑在生命的需要与知识的需要之上的。

  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必须要有一个维护生命秩序的知识体系,一个维护知识体系的道义体系。当然,今天的人类历史还没有发展到这样一个能维护生命与知识的正义体系,使人们在生活中可以享受和平、安全与生活的福利。但充实生命,开拓知识,可以进一步来完善我们的社会及其道义的秩序。完美的社会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可以作为目标来现实的,至少是我们生活的动力与生命的价值所在,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儒家的信念,也是中华文化的信念。

  成中英说,在多极矛盾冲突中为全球化的世界促进和平秩序,在经济萧条与金融萎缩的危机中提供信念希望与实质的关切,重建经济伦理,为人类的生态环境恶化提供出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这就是儒学的当代使命。

  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在《论儒学的复兴》的主题发言中则明确指出,“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

  修身为本:养浩然之气

  “圣贤千言万言,只是教人做人而已。”儒家学说为何尤其关注怎样做人的道理及其人生哲学、人生智慧的问题呢?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认为,孔子表现出了极其深邃广阔的眼光,他所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不仅超越了一朝一国、一姓一君的保国安邦的狭隘眼界,也超越了君民关系的思考,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思考的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政者正也”、“为政以德”的思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而且首先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孔子认为,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稳固,基础在人,不在物;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实质不是管制,更不是镇压,而是“正”。使社会秩序和人心走上正道;治理的手段主要不是强制,而是教化,恃德不恃力。孔子从人出发,立足于人的完善,把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建立在人们“有耻且格”的基础之上。在孔子的思想中,人是一切的主体,人的完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如果说,孔子(论语)的核心思想,即整个儒学的核心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韩国成均馆大学的吴锡源教授在其论文《对孟子修养论的研究》中指出,现代社会正经历着剧变,由于利己主义和物质万能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和物质中心的价值观正持续着恶循环,已达到了精神文化的荒废状态。科学与经济无论怎样发达,运用这些的主体仍然是人类。所以,当今社会最迫切的课题就在于:随着物质文明的发达,弥补被忽视了的道德性,从而使人类涵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成熟的人格——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天人合一:一种生命哲学

  在人类社会进入新千年之际,人们都在关注:人在自然界居于何种地位?自然界有没有内在价值?人在自然界采取何种生存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培元研究员在题为《儒家仁学的实践意义》论文中认为,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不是工业社会才出现的,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至于人类创造或选择何种文化形态,则是不相同的。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之学,就是一种深层生态学,在今天仍有其普遍价值。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天人合一之学实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天既不是超自然的上帝,也不是没有生命的物理世界,而是处在生命创造中的自然界。天有不同层面,其中有超越性的一面,但不是绝对超越的实体,而是生命和价值的创造之源,即天道。天道生生不息,就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之中。因此,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有其内在价值,人与万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儒家肯定,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是“万物之灵”,即肯定了人的主体性;但人绝不是与自然界绝对对立而二分的矗立主体,而是与自然界相统一的德性主体。天人合一论的核心是“生”的哲学,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这就是仁心。

  汤一介教授说,当今人类社会正处在十分不和谐的情态之中,有许多人类社会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导致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人们身心失调,人格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人们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要忏除业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障?乱心是业障,妄想是业障,烦恼是业障,忧虑是业障,牵挂是业障……如果心上没有这些,业障就统统消除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