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慈善不是一场竞赛
2014/9/6   热度:216
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如何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一个强国,从内在的软件提升,与公益慈善是分不开的 当《中国慈善家》记者提出采访要求的时候,李连杰腼腆地笑了。那一刻的他,绝不像一个久经“秀场”的演艺大师。 从11岁开始,连续5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冠军,18岁因为《少林寺》一夜成名。所谓“出名要趁早”,也许没人比他更幸运了,但他现在却将慈善作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电影明星到慈善家的转变,其间有怎样的心路历程,李连杰可谓如数家珍。 1997年,对生命的反思使他求助于佛教的智慧,而学佛带他走上了慈善的道路;2004年,海啸中的死里逃生,坚定了他从事慈善事业的信念,更催生了他的“壹基金”计划。 李连杰不会因为慈善而放弃演艺生涯,“如果我放弃了,那我的平台就塌陷下去一半。”在上海的价值上亿元的豪宅,也并不打算捐赠出来,那是他太太利智所竭力守护的。苦出身的利智,曾经“三兄弟和妈妈住一张床长大”,至今不愿意出门,愿意呆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书、看碟、打坐、休息,不希望跟社会有交往。“只希望老了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有个叶落归根的地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生命,探讨禅修,探讨电影和哲学。” 李连杰的慈善,不只是简单的时间投入和捐赠,而是有很多理性的思考,并用壹基金来践行这些理念。他的壹基金不仅是一个进行筹款和资助的机构,还要给专家和学者搭建一个平台,指导人们更有效率地做慈善、做公益。 其行其思中的深谋远虑,以及言谈中流露出的谦逊,让人敬佩。 白天去剧组演戏、“杀人”,想的是如何设计血腥残酷的场面,一收工,就马上开始想怎么去做“壹基金”的工作,这真的挺有意思。电影只是我的工作,而慈善,却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事业。 记得成名后,总有人找我签名、合照,虽然我会很配合,但自己却知道,其实这样的秀场我并不喜欢。这么多年,金马奖没去过一次,金像奖没去过一次,春晚也没去过一次。从1997年开始,我对生命有了反思。名和利,我都有了,可生命到底是什么?周围很多人比我更有钱,但他们却不快乐。人生下来难道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吗?看到了太多的不快乐,我开始从佛教中找寻答案。 通过学佛,我才了解到宇宙是怎么回事,人性是怎么形成的,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美国人为什么这样,西藏人为什么这样,大家的价值观、生命态度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我开始学着做善事。学佛让我感受到,这是家里的事,我要去做,要去承担一个家人的责任。如果没有佛教的智慧,我肯定不会这么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中来。2000年,我在美国成立了基金会,用来帮助17岁以下的犯罪青年,和他们聊天,资助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然后是2004年的那场海啸,我和女儿一起幸运地从海啸里走了出来。老天爷没让我死。如果水再高一尺,我就死了。经历过那次象征性的死亡,之前的李连杰消失了,一切从头开始。回到香港的那个晚上,太太说,“你拿100万去捐吧,50万捐给海啸,50万想办法去成立你的基金。”那时,我就萌生了救助心理遭受严重创伤的受灾人员的强烈意愿。 2005年,我把在美国的基金会改名为“壹基金”——每个人每月拿出1块钱,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积少成多,就可以有很多的钱,来帮助很多的人。慈善不是一场竞赛,你捐5块,他捐100块,不能这样比较。就像我不能和李嘉诚比,李嘉诚不能和比尔·盖茨比一样。爱心是不能计算的,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想起来就做一下。慈善也没有数字划的线,不能说跨过某条线就是个好人,慈善就应该是这样。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哪怕每个月一个小时,就是愿意承担一点社会的责任;愿意给一块钱,也是一点责任;有能力给一百万、给一个亿也很好。这个领域没有道德的审判,应该是每个人自觉自愿地形成。 壹基金使用的方法,有点像零存整取的意思。筹集的善款除了救灾以外,每年还分配给中国一些最优秀的公益组织,由壹基金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选。壹基金资助这些组织,使它可以复制,可以建立起类似连锁店一样的模式。做慈善事业总会遇到一些困境,有时候会吃力不讨好:灾民的文化程度不一样,10人受灾,你只送了8瓶水去,就可能会有人不高兴;广东和陕西都有灾难了,你只去了广东,陕西就不高兴了,很难做。还有一个全球现象就是:第一批救援可能是公仔面,大家都去抢。第二批如果是高档一些的东西,大家马上就会扔掉手上的,去拿更好的。这是人的本性。中间还可能存在贪污腐败、基金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在各国都有出现。而国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愿意做善事的人很多,却对捐出去的钱有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心存顾虑。对此,壹基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尤待解决。比如,善款的分类问题,捐赠者的这一块钱是一定用在教育上,还是用在救灾上,或者其他方向;过程还可以做到更加专业化、透明化,等等。但这些现在的壹基金还做不到,因为它才三岁,还在努力学习中。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灾害发生的时候,有大量的好心人、志愿者,却不知道怎样做、做什么,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别人。每次灾难后都应该有个总结,给后人一个提示。比如,可以出一个地震白皮书、水灾白皮书、火灾白皮书,当灾难出现的时候,一打开这些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比如地震,72小时救人,缺帐篷,缺物资,然后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这些总结一定要在网上可以查到。我们希望,一旦发生灾难,人们上壹基金的网站,就知道头几天做什么,接下来几天应该做什么。不需要完美,起码每一次都应该有些进步。壹基金还想给专家和学者搭建一个平台,希望可以制定一些措施,让人们知道,怎样做慈善、做公益更有效率。 壹基金属于每个关注中国慈善事业的人。李连杰最多是一个希望推动“人人公益”的推动者,一定不是慈善家。慈善家不是我的梦想。我能做的,其实就是搭建平台给每一个老师,把自己最专业的知识,通过这个平台告诉社会。 我们应该总结出一条好的路径。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如何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一个强国,从内在的软件提升来看,与公益慈善是分不开的。在未来的二十、三十年时间里,要让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从软件方面得到提升的民族、一个人人都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政府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企业、社会团体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个公民都要尽到自己应尽的公民义务和责任, 李连杰真的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悟透了一个东西。我一生下来就是靠别人帮忙的,得有一个护士把脐带剪掉,拍拍我的屁股,然后我一哭出来就开始呼吸,这个东西是别人帮我的。小时候的十几年里,什么都不懂,一定是父母、阿姨、兄弟姐妹在照顾我,帮助我成长;到了学校还有老师、同学的照顾。所以说,人生的头十年,必定是在别人的爱护和照顾下成长的。而在最后的十年,说不定那时我可能已经老年痴呆、坐在轮椅上了,还是得需要别人的照顾。说句最不好听的话,假如哪一天我心脏病发作一下子死过去,甚至来不及最后说句感谢的话,可还是会有个人帮我穿衣服,火化我。 所以我的人生中,应该有责任去帮助别人。 对话 中国社会要变得真正强大,必须经历思想的转变。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尤其是我所从事的领域,容不得按常规出牌,你必须得要“正道奇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知识!念念不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善知识!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