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之国——藏传佛教建筑艺术
2014/9/3   热度:360
西藏最早的寺院是桑耶寺,建于吐番王朝(公元779年),标志着西藏第一座寺庙诞生。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经过灭佛打击后的佛教在西藏土地上再度兴盛,托林、萨迎、粗布等大寺相继出现。公元1409年,黄教首建甘丹寺,后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相继建成,西藏的寺院建筑进入了全盛时期。据《圣武记》记载,到雍正十一年上报理藩院的黄教寺院数字达3477座。
正如藏族的许多寺院一样,其每种形式、每个方面都具有意味深长的象征意义。桑耶寺在建筑的总体布局、殿堂设计上是以佛教的宇宙模型为蓝本,采取对比统一的手法。寺中央高置乌孜大殿,用它象征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南北的尼玛殿和达瓦殿,象征日、月;大殿四周有白、青、绿、红四座舍利塔,象征四大天王;围绕大殿的十二座建筑物象征须弥山四方威海中的四个大洲和八个小岛;圆形的外墙,暗示着世界外围的铁墙;几条沿围墙转经朝拜的小道,表示法轮长转。殿堂内部通过帷幕、色彩的处理,造成光怪陆离的神秘气氛,殿堂内一般都很幽暗,而佛像则十分光亮,大概也含有象征“举世昏暗,唯有佛光”的神秘意蕴。
西藏寺院建筑大体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
大昭寺可算是平川式建筑的代表作。这座群楼拥簇、金光闪耀的唐代建筑(建于公元641?/FONT>650年),融汉藏风格于一体,由它开创了藏式平川式寺院布局的新格式。主殿居中,经殿佛殿环绕四周,与汉式寺院的对称格局迥然不同。
主殿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干墙用花岗岩砌成,高三至五层,下大上小,侧视面略呈梯形,最上层为平台,土木结构的殿堂就建筑在平台之上。
殿堂的屋瓦及四周装饰与汉式琉璃瓦不同,用铜皮鎏金制成。金顶上的金鹿,传说是菩萨的化身,两眼盯住法轮,象征着佛陀在野鹿苑说法。金顶飞檐下的狮子、水兽、共命鸟雕饰带有浓郁的印度、尼泊尔寺院顶饰风格。
主殿正殿有二十根巨柱,支撑着大殿三层主体结构,大。殿的梁、枋、柱、门楣处布满飞天、禽兽等浮雕和彩绘,柱头斗拱上的浮雕有裸体或着衣人物以及天鹅、白象等,刀法古朴精练,堪称一流佳作。
布达拉宫。在西藏所有的宫堡式建筑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布达拉宫可作为藏式依山式寺院的典型。这座建于公元七世纪,被誉为人类建筑史上伟大奇迹的布达拉宫,以雄伟壮丽、金碧辉煌而著称于世。那些鳞次栉比的梵宫琳殿层层叠叠一直覆盖到布达拉山(红山)顶,宫城顶上的续金宝幢像火焰一样闪闪发光,照得整座红山,如同人间仙境一般。
在拉萨河谷平原的红山上,拔地而起一千间宏伟的宫室。布宫宫殿高达200余米,数米厚的宫墙基石全用巨型花岗岩直接砌在红山岩体上,由红山南麓,婉蜒而上,直至山顶。主楼十三层,分红、白两色宫,上有金殿三座,内有正厅、佛殿、经院、灵塔,回廊曲径纵横交错,犹如迷宫。宫内难以数计的浮雕、圆雕、壁画、彩绘、金银饰物,精美华丽,五彩缤纷。所有的廊柱、椽梁、门楣、斗拱都雕刻着花纹、人物、鸟兽和彩云,尤其藻井的精美堪称为东方艺术图案的佳作。
布宫内有大小不等的入座灵塔。最引人注目的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塔饰,塔身全用金皮所包,据说共使用了黄金ll万g千零82两,塔身金皮上镶嵌着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蹈等,有18677颗。布达拉宫是珍宝之宫,藏族宗教的艺术之宫。
甘肃夏河的拉楞寺也是这类藏式依山式建筑。
拉寺建于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主要建筑如大经堂、闻思学院、弥勒佛殿和嘉木样府邮,几乎全集中于依山的高处,从山坡到河边,基地由高到低,周围三面簇拥着大片低小的僧舍,参差错落,更衬托出主体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庄严巍峨。
藏式寺院的风格,体现在无论经堂、佛殿或僧舍,都注重墙面的装饰,墙头都用暗棕色的便玛墙带。“便玛”是红柳的意思,便玛墙是将红柳条扎成小束,染成暗棕色锄齐,中间用垂直木根贯穿,固定在上下墙中;墙上下各有一条水平木枋,表面刻出一个个黑底白饼,称为月亮枋。墙带上常贴有铜质鎏金佛教图案和梵文,在深红色的底上闪闪发光。经堂便玛墙下的藏式窗户,呈纵长方形,上沿挑出窗檐,挂布帏。梯形的斜边与倾斜的墙角轮廓相呼应,再加上飘动的帏,使整个墙面显得生动。
拉寺的大经堂、佛殿、学院等建筑的空间大小,高低都有强烈的对比,通过精心安排的转接和过渡,结合成有意味的系列,以造成不同的气氛。走进闻思学院,从前殿、前庭到经堂、后殿,地面越来越高,光线越来越暗,进入大经堂,空间顿感压抑,一座面积1700平方米的大殿,高5米,四周不开窗户,矗立的柱网和满月的幢幡,昏暗中闪动着酥油灯光。后殿地两比经堂更低,但内部空间骤然高起,拥挤着巨大的佛像和灵塔,这时人们的心理在经历了压抑和恐惧之后。升起一种崇敬和圣洁感,五体投地匍伏在神佛的脚下。
按教义规定,寺中的主宰建筑使用红、黄、深棕色,而大片僧舍和塔一律刷碎白色,有形的窗框四周和大门洞凹入部分则涂以浓黑色,再配以闪闪发光的金顶和屋顶上鎏金饰物,更加深了中心部位建筑的统率作用。寺院外围的转经廊则把全寺中心浓郁绚丽、边缘清淡素洁的色彩统一起来。
汉藏结合式的寺院在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分布较多。这类汉藏式殿宇较多地吸收汉式寺庙中轴线布局的特点,棗般也有三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等。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主体结构基本采用汉族的木结构间架,最顶端还加上了一个汉式歇山式大屋顶。但常常是将数个殿宇组合成一座相连的建筑群,俗称“勾连搭”,在组合中又交错安排纯藏式或汉藏式建筑。
内蒙古海拉尔的甘珠尔庙、古达茂旗的百灵庙大经堂、包头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大经堂就是这种样式。大经堂由三座歇山顶的殿宇组合而成,在中殿外部底层则围以藏式围墙。最后一殿乃是通天柱一贯到顶,‘内供大佛,并建二层回廊以便观瞻。在这些殿的细部装饰上“,除正吻、角兽外,又常用喇嘛庙特有的火焰掌、莲花、倒钟等,‘四角还装有三股戟、宝幢,使建筑物显得灵活轻巧。
最著名的汉藏结合式是青海西宁的塔尔寺。塔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的建筑布局和殿堂结构十分巧妙。它把汉式的坡屋顶、斗拱、方亭和藏式平顶密梁的碉式结构、梯形窗、异形柱等结合在一起,生动和谐,构成汉藏结合的艺术风格。
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和密宗殿都采用院落形式,主殿与亭阁间杂配合。斗拱、飞檐保存了汉式建筑色彩绚丽、
结构严谨的风格,与藏式平屋顶上的金色法轮、宝幢辉映照耀。
尤其独具特色的是大金瓦殿那金碧辉煌的金顶。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l万两把平屋顶改为金顶;1740年(乾隆五年)又用白银27000两重镀金瓦,并安置金顶宝瓶、喷焰宝瓶、金鹿;金轮等喇嘛教的饰物,形成了一座三重檐歇山式的大金瓦殿。
最为奇特的是有168根柱子的大经堂,面积为2050平方米,加上回廊共计有2750平方米,可供六千僧人诵经。这是一座二层平顶密梁藏式大殿,堂内各柱都用蛹龙图案的彩色藏毯包裹,主梁雀替纹饰类似汉式建筑的大雀替图案。整个经堂内挂满了唐卡、帏幔;幢幡和堆绣制品,加上彩绘、精雕梁柱、藻井和壁画,在幽暗的光线下,显示出一种密教特有的深邃而神秘气氛。
塔尔寺的门框、山墙和照壁上保留了大量藏式砖雕装饰。绿色琉璃照壁、砖壁吸收汉式砖雕技术,而人物、禽兽、花卉图案则带有明显的黄南五屯藏传佛教艺术风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完成任何功德善事之后,都要马上回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因为信念不坚定,对很多事情无明,甚至是愚痴的,有时我们做了善事之后,会后悔,后悔之后再回向,就不圆满了。那如何做回向呢?我们念佛的人,通常将所做善事之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都能早日脱离六道轮回,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象发心一样,我们也可以在做完上面回向之后,再加上:如家人生病,就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早日蒙佛得度,早生极乐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