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晋美彭措谈藏传佛教的现状(1)
2014/9/3   热度:939
【晋美彭措,对于佛教徒而言,他是宁玛法王,色达堪布,一代大德;对不是佛教徒的他者而言,他是当代西藏著名的宗教学者。他于1932年出生于西藏的多康地区;于2004年1月7日(藏历11月15日日)在成都圆寂。1980年,他在康区色达创办五明佛学院,求学者上万人,有出家僧尼,有在家居士;有各地藏人,还有数千汉人信徒。1999年之后,佛学院被当局整肃。临终前,晋美彭措最后一次在佛学院向学生授课时,专门做了一场很长的发言(佛教徒谓之“开示”),为了让现场的汉人学生得以理解,特由佛学院精通汉语的堪布索达吉全篇口译,后来在晋美彭措法王圆寂之后,该发言发表于五明佛学院的网站上,不读则已,读后甚觉振聋发聩,令人震撼。这并非一位远离红尘的衰老僧侣两耳不闻山外事、一心只顾己修行的心得体会,而是立足于危急当下、直面这滚滚红尘,向广大学生发出的痛彻肺腑的恳切之声,也有扼腕痛惜,更有难忍的呐喊,对于佛教徒来说是一击击棒喝,对于不是佛教徒的藏人或其他族人来说也有警醒的作用。为此,特转载于此,也是呼应最近正在热烈进行的有关藏传佛教与民族、社会和时代等等关系的讨论。】
色达堪布晋美彭措法王临终开示
索达吉堪布口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无垢光尊者!
一、对浊世众生的厌离
如今,一切安乐、寂灭的源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如西下的夕阳,快接近湮没了。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大部分的高僧大德都已圆寂,前往各自清净刹土。因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孤儿那样,羁留于这个世间,哪里还知道要去追求解脱大道啊!此时正值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末法时期,恰逢五浊兴盛,地处南瞻部洲的藏地雪域也在所难免。在看到野蛮无知与不修正法的人比比皆是后,我对此世间、世人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
无垢光尊者当年曾面对他所处的时世,唱出了一曲让每一个希求正法、希求真正高僧大德教诲的佛教徒都感到伤心难过的“厌离道歌”。在他的心迹表白中,尊者对末法时代颠倒错乱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最严厉的抨击,并因之而抒发了自己对乾坤混乱的时代与人的极端厌离之心。但我们心里都很明白,一个真正的大成就者,越是对愚痴的众生心生厌离,才越是会悲悯他们的愚昧无知。故而我们才体会得到,当年为什么尊者一边痛斥丑陋的人世百态,一边又会时常潸潸落下哀伤的眼泪。而七百年后的今天,人的品质就更加低劣了。据说现在在某地大成市和繁华区域,也常有歹徒出没。除去胆量过人和愚昧无知者以外,一般人外出时大多不敢携带过多现金。而原本为观世音菩萨所化之清净藏地,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正可谓满大地都充斥着蛮横无理、卑鄙无耻之徒。故而品行端正、如理如法维护生活的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依靠损害他人、欺骗掠夺等非法手段追求享乐的人却充满世间。更有甚者,居然还有人在假冒僧侣,打着佛教的旗号来骗取他人的信任!对此,我无法不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末法时代,众生的发心多为恶念,所作所为也多为恶行,以此心行,能摆脱痛苦的当然也就为数不多。因为世人心念、行为之转变均需随顺外境,而冬夏更替、风雨不调,都可导致各种痛苦于瞬间生起。更何况现代人的贪欲之心又极为强烈,心中整日被痴暗、无明所笼罩,这又怎么可能让他们轻易生起善心并引导善行?对此,我也不得不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现在的世间人特别喜欢追逐低级而庸俗的时尚,将不合人伦的叛逆行为当作新潮处处标榜。因而,各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几乎都被全盘抛弃,就连藏地的出家人也失去了以往的庄重形象,在家人更是不伦不类,在行为上光怪陆离、千奇百怪。本来,僧人在着装方面历来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本该身披袈裟、穿裙子、剃除须发等等,因为如理如法穿僧衣具有很大功德,这在律藏中均有明确记载。然而,现在的个别出家人,有些却上身穿着皮夹克,下身穿裙子,还浑身喷洒香水,真是不僧不俗,简直就是魔王形象!另据西藏以往的传统,身为一名密咒士,应当蓄长发、着白裙;而其他在家人也都没有穿长裤的习惯。然而如今的藏族男女,却一改以往的民族传统,都开始竞相改穿长裤了。
但是并非所有地方都如藏地一样,据我所知,有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依然保持着着装上的优良传统。比如当年莲师和益西措嘉佛母经常闭关修法之处---不丹,其民族沿袭自古至今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不丹与西藏本属一个国家,近百年来才独立分化出去。那里的男人至今仍禁止身着长裤,,所以当他们穿着裙子坐下时还会露出膝盖。而作为一国之主的国王,更是非常注意仪表风范。他日常起居时经常使用黄色披单,其他人则只能使用白色或者红色,绝不可上下错乱。另外除王妃以外,任何女人的头发也不准蓄过一定的长度。而且,即就是王妃偶尔在形象上略微打扮得西化一点,国内的群众便马上会议论纷纷、颇有微词......
再回过头来看看今日的藏地,除了类似于色达这样的偏僻地区以外,几乎到处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所谓的新鲜事物可谓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许多单纯的藏民在汹涌的现代潮流面前开始无法抵御这些往日从未遇到过的诱惑,从而一改昔日的生活传统,也纷纷追求起新奇与怪异来,以至于最后连评议也变得不藏不汉,不纯不正了。短短十余年间发生的这些变化,的确令人难以接受。放眼环顾如今的整个藏地,且不说佛法的清净传承了,就是能够保持古代优良文化及生活传统的藏人都已是非常罕见。每当看到这些末法时代众生的丑陋形象,我就抑制不住要生起极大的厌烦心。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藏地的生活曾经与天界无别---夏天风调雨顺、秋天果实累累;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没有疾病,也没有烦恼。正如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中所讲的那样:整个大地美妙异常,到处充满了快乐!然而往昔的亭台楼榭,如今已不复存在。荒凉的大地上,猛兽出没、盗贼横行。人口倒是越来越多,但行持善法、佛法的人却越来越少。而且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在越来越旺盛的人类贪欲的掠夺下,正变得越来越匮乏。人们心中的快乐、自在、和谐正在被痛苦一点一点地慢慢侵夺......
的确,如今众生的痛苦与烦恼实在是太多了,各种天灾人祸,以及内在的秩序紊乱、人性贪婪,导致众生共业往往以各种灾异的方式显现出来:春天反倒寒冷,夏天又遇干旱。秋天冰雹成灾,冬天大雪封山。如果身为农民,那真是要忍饥挨饿,食不果腹了。而牧民的牲畜也时常会遭到瘟疫与寒潮的袭击......
但是,当某些人在贫穷与痛苦中苦苦挣扎时,另外的一些豪门富贾及达官显贵却又在穷奢极欲中暴殄天物。他们对待财物无比悭贪、执著,吝啬之心异常强烈。这些人非但不能对穷人进行布施,甚至对碰到的一些外出化缘的僧人也不愿提供帮助。更有甚者,有些不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借口,对出家人进行攻击和诽谤。诸如说什么现在宗教政策开放了,连出家人化缘的方式也开放了等等。这些人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果你心有疑虑或不信佛教,可以直接声明,真正的出家人对此绝不会介意。反之,如若家中富有且条件许可,则当尽力供养僧众,如此则可为自己和家人培植不可思议的功德与福报。古代一位大德曾经说过:当乞丐或其他人前来化缘时,应当满心欢喜地尽快布施,哪怕只拿出一点点青稞也好,千万不要恶语相伤。按佛陀的教言,僧众肩负着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重任,故而是众生殊胜的福田,每一个在家人都应把供养出家人当成是应尽的义务与光荣的职责。但由于贪著财物的缘故,如今却很少有人能这样做。面对着众生日益加重的物欲与自私心态,我不由得要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应选择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当作供养的对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心怀叵测的奸诈之辈。喇拉曲智仁波切曾经指出:福德浅薄之人即就是供养财产,也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此话十分有理,确是金玉良言。现代人往往是非混淆、真伪不辨,因而很难值遇真正殊胜的大善知识。这样,他们即便是想种福田也是枉然。因为以他们那没有智慧的凡夫分别念来观察,具有智慧、守持净戒,却又生活俭朴的出家人,往往要遭受这些人的贬斥;而对那些信口开河、妄说神通的虚伪狡诈之徒,他们倒会钦佩有加。这些人的见解如同猫头鹰的眼睛那样,永远也是见不到阳光的。
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一位公平、正直、内心中蕴藏有过人智慧的人,往往会遭受世人误解,被人讥谤为品格虚伪;而知足少欲的行者过着清贫的生活,大家又会认为他缺少福德;真正具有佛法修养的人,大众又经常以之为愚昧、软弱;如果你在如理如法地进行修持,众人可能会当你脱离现实、自命清高,从而产生重大的偏见。在这种种情况下,谁会成为这些颠倒错乱的凡夫的供养对境呢?无垢光尊者一语道破:恰恰是那些一心捞供养,根本不事修行的人们。的确如此,纵览当今时势,有些人表面上挂着堪布、阿阇黎的名位,声誉广大、名气远播,实则并不珍视佛法,只知追求世间种种妙乐享受,真正悲悯众生者实是寥若晨星。许多所谓的“高僧大德”往往皆是徒具虚名而已,这些人外著僧衣,道貌岸然,行为举止也似乎清净如法,其实他们的内心贪欲却像烈火一样炽盛---名声小的追求一般财富,名声大的追求巨额财富,这就是他们的人生目的! 但就是这些人在堂而皇之地夺取名闻利养,而普通凡夫也竞相恭敬、供养他们。这真是末法时代佛法的悲哀、僧众的悲哀、信徒的悲哀。
据《俱舍论》及其它一些论典的记述,要想证得真正的禅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以这项条件来衡量当今的修行人,则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记得无等塔波仁波切有一次曾向自己的上师表白道:“在七八天内,我的相续中连一刹那的分别念也不曾生起。”而他的上师,至尊米拉日巴仅将之确认为一种欲界禅定而已。以无等塔波仁波切的修证与成就,他当时所达到的境界尚且如此,更何况现代的这帮整日起识造境之辈呢?社会是这样的喧嚣和浮躁,人们相续之中的烦恼与分别念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片刻也未曾停息过。这样的环境与心行让行者又如何能证得欲界以上的禅定呢?因此,我们应时刻审视自相续,看看是否存在片面追求神通而不重真正的修定、修慧的过患。如果存在的话,则应当痛下决心予以断除。
再来看看当今那些外出“弘法”之人的行为吧:他们动辄就自称为活佛或大成就者,借此欺骗众生、聚敛钱财;有些出家人则胡乱授记,利用打卦、占卜欺诳他人。不过他们的这种做法,却最易获取不事闻思、不重慈悲的“行者”们的首肯,因而用不了多久工夫,这帮“神人”们便会声誉鹊起。这些人的如此作为当然会种下地狱的种子,但他们却不自知这种种邪行有如此危险!
以上只是就某些方面痛陈了当今社会种种非理非法的现象,如果就佛法的整体状况而言,那没落的情形就更令人耳不忍闻了。以前,德格地方有过一位法王名叫单巴才让,他创立的佛法教规曾颇令世人瞩目。如今,这一切早已荡然无存了,就像逐渐远去的过去一样。受藏传佛教滋润的藏族人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或迟或速的退化、倒退、堕落现象。
尽管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物质生活也相对富足,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佛教并不兴盛。而在法王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代的藏地雪域,人们依靠殊胜的佛法而非发达的科技来治理国家,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随着世事变迁,这些曾经有过的兴盛也渐渐地走向衰败。时至今日,人们大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对高尚的行为不加以推崇,对卑劣的行径也不进行抨击。在一味畸形发展的科技催动下,精神文明反而在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中悄然失落了。
在显松德赞和莲花生大师弘法利生的年代,世上存在着两种行为准则,即人规(世间准则)与佛规(超世准则),它们都是督促世人行持善法的社会道德规范。例如人规中规定:即便是在家人,也不可行杀生、偷盗、邪YIN、妄语等诸恶业,如有违犯,必将受到严厉惩罚。而今呢?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杀人的罪犯竟受到众生的敬仰;而寡廉鲜耻、利欲熏心之徒更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备受世人拥戴;那么忠厚善良、奉公守法之人的境遇又如何呢?他们反倒会成为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弱者,遭到大家的嘲弄---这种种扭曲的现象实在是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啊!
以往正法住世时期的藏地,无论白天、夜晚都非常安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到处都充满了祥和的气息。在松赞干布时代,每当新年来临时,从中原、尼泊尔等地赶来的八方使节便云集拉萨,游人商贾更是往来穿梭,热闹非凡。当时藏地所具有的这种凝聚力,无疑是靠佛法产生的向心力。但这些景观如今早已是时过境迁了,现在的藏区道路上,劫匪横行、危机四伏,人们担惊受怕、怨声载道;不仅如此,最关键的是,藏人的心中已渐渐抛开了神圣的佛法。如此发展下去,没有了佛法的熏陶与约束,藏人的将来更是不堪设想。看到这种令人痛心的变化,我能不生厌烦心吗?
古代的藏地民风纯朴,大多数人品行高尚,极少欺骗他人。如果做错了事,就会马上感到羞愧并立即忏悔。并且大多数藏人都非常讲求信誉,很多人为了恪守誓言,即使以付出宝的生命为代价也毫不吝惜。然而,现代人为了达到种种个人目的却可以不择手段,哪里还讲什么高尚人格、羞耻之心,又哪还有信誉可言?他们会因贪图一点蝇头小利就不借背叛亲人、践踏法律,这种无耻的行径实在令人作呕!
另外,古人对待给予过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大多心存感激、牢牢铭记。等到因缘成熟时,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村夫,都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今人非但不能如此,反而常常要恩将仇报。对于这种忘恩负义之徒我又如何能不生厌烦之心。
再从日常礼仪来看,以往人们在见面时态度温和、谦逊,言语礼貌周到,相互之间极为友善。现如今的人们即使本无仇怨,见面不久之后也会产生隔阂与不快,继而就生起嗔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已没有了感情可言,各个背后都怀藏有自己的利益目标与贪心。这样的利益冲突的结果,当然是使人们的关系发越发冷淡而僵硬起来,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了。也有的人在相识之初感情还比较融洽,但旋即反目成仇、互不往来,人与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因为今人的心胸过于狭隘,并且变化无端,导致人与人之间不能和合。明显的表现便是,目前社会上的诉讼案件变得越来越多!许多人甚至对自己的亲友也不能关怀照顾、慈心相待,性情暴躁得如同毒蛇一般。
这些人一般都是些不希求佛法,却贪念世间妙欲之辈。发展到极端,便会对自己的父母也忤逆不孝,经常令他们烦恼伤心。父母必须恭敬承侍,不能违逆他们的正当要求。如果对他们也生起所谓的“厌烦心”,那只能是无大悲的一种掩饰与借口,这些人连自己的父母也敢顶撞打骂,更谈不上好好瞻养,致使年迈的双亲衣食无着、流落街头,晚景十分凄凉。还有更令人发指的,某些败类竟因为家庭琐事,灭绝人性地残杀亲人,这样的衣冠禽兽实在是猪狗不如!
而所有这些无不正应验了莲花生大士的授记:在末法时代,每个男女老少的心中都有一个恶魔,而且并不是因环境的改变才造成这种结果,其根本原因乃在于众生的行为自己趋向恶劣之故。
进一步讲,以往不仅人与人之间,甚至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如今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之间都在爆发冲突,到处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所谓的和平年代也并不和平,即便是同一集团内部,其成员国之间也会因各自的利益矛盾而勾心斗角、暗动干戈。与此相应,社会上也很少有人能真诚相待,大多数人在相互交往中都是互相戒备、互相损害。整个人群中到处都弥漫着尔虞我诈、恶意中伤的氛围。对此,我也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
另外,古人的视野、胸襟也要比现代人开阔,绝不会因区区一叶或一利而障蔽视线。所以他们的举止超脱、豁达,甚至对怨敌也能够容忍。而今人则往往将芥子般的利益视若泰山,以至父子反目、师徒结怨。每当见到这样的恶劣行为,我就不禁生起厌烦之心。
以往在遭遇灾难之时,大家都能相互帮助、共度难关,并借此忏罪积福、清净业障。而现代人却因为种种理由,经常为一已私欲之满足而造下无边罪业。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贤善行为就像消散在天空中的云朵那样,已难寻踪迹。我对此也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
再从人格方面衡量,在古代,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的官员多得数不胜数,哪里像如今的藏地,能全心全意利益众生的人已如白日星辰般稀有难得。一些官僚为了达到小我之目的,往往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在他们心中,除了装满个人私欲外,一无是处。唉!如今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波忙碌,这个世界真是令人伤心难过。
更让人难过的是,现代人还时常口是心非,心中的真实想法与实际行动,往往与口头的冠冕堂皇背道而驰。比如有人热情地邀请你到他家做客,但内心却并不希望客人出现;当他很慷慨地声称要赠送别人名贵物品时,实际上却一毛不拔,吝啬透顶。每当我看到这些人间丑态,就不禁生起厌烦之心。
而古人无论面对任何人,基本上都能够平等、谦逊、虚怀若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言行谨慎、恭谨行事。至于弟子在上师面前,那就更是毕恭毕敬,他们时时刻刻都想方设法令上师生起欢喜心。然而今人却勇于为少许利益就不顾因果,即使为此落得个身败名袭、恶行累累也在所不惜。
此外,古人也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接受他们的忠告。今人却对这些逆耳的忠言无法容忍,只愿听到一片赞美之声。许多人一旦受到恭维,便如饮甘露,心中欣欣然忘乎所以。如此一来,自己对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便会距离事物的真实面目越来越远。我对此也不由得生起厌烦之心。
如果再从智慧的角度来对比,则古今之间的差距更不可同日而语。当古人对某件事物要作出判断时,他会首先依赖佛法的标准,其次才参照世间法。要知道,一个人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佛法的智慧去观察和抉择,对一个人的人生与事业该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今人却盲目地听从自己的私心与他们的分别见解,更谈不上运用佛法。像这样连世俗生活的常识与道德都不具备的人,又怎能不造下无边罪业呢?我对此也同样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特别强调:无论我们从事任何事情,事先都必须运用智慧观察。如果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那就应该向具有头脑的人请教,在权衡得失之后,方可付诸行动。对修行者而言,若欲成办某种事业,则一方面应在上师面前询问讨教,同时祈祷三宝加持;另外还要自己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有这样,他的选择才会被称为明智,才能够避免自损损他。相反,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不经观察就随意行事,那不仅所做之事很难成功,还会为自己带来无穷后患,并最终把自己导向痛苦之源,只落得个心中懊悔不已的结局。
同样的道理,国家大事如果不经过协商和研究,也会造成处理不当的后果,类似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随处可见。如果当权者唯我独尊,容不得他们的半点意见,那肯定会为其治下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由此走向衰亡的。反之,如果一国之君能够胸襟豁达、礼贤下士,处理问题的时候集思广益,则可成就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其国这会变得更加繁荣和昌盛。例如当初藏地在修建布达拉宫时,每天都有许多大臣聚集在一起周密策划、具体协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雪域藏地最为辉煌的宗教与艺术的结晶---布达拉宫,才经历了历史上的风风雨雨,至今还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并时时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以往的古人,正因为深解此中的奥妙,故而在行动之前无不深思熟虑、反复斟酌,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今人却行为鲁莽、举止荒唐,处理问题异常草率,甚至连最基本的思考也忽略过去。这样的人,其所作为无异于愚痴之辈的行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事业则定难成功,日后肯定会追悔莫及。
今人不仅在人格、智慧等方面较古人卑下,若论及他们的本性,那除了“贪”字冠之外,更别无它种形容。现在的一些贪欲之徒,当他们不顾一切地攫取个人利益之时,那犹如饥饿的豺狼一般,根本不顾及他人死活的丑陋而凶残的面目,让我对之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
实际上,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内心愿望,那你必须具有端正的态度和善良的心愿,并且在这样的前提下,如理如法地去行事,你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否则,即便取得一些暂时性的效果,也不可能维持长久,一切终将付诸东流。无垢光尊者这样谆谆地告诫过我们,请大家一定仔细观察自相续,小心护持正念,谨慎地取舍善恶。
总之,末法时代众生的智慧实在是浅薄鲜少,其愚痴的行为如若广为宣说,两大阿僧祗劫也无法言尽!凡是听闻这些恶劣行为,且对佛法具有坚定信念的人,都应当对空上五浊恶世心生厌倦,进而远离尘嚣,前行寂静的地方去精进修持。
二、对不如法僧众的厌离
以上只是大概宣说了我对当下世界的厌离之心,因为生逢末法时代的人们,如果不接受佛陀的教言,他们的行为方式便只能像如上所述的那样,令任何一个正信佛教徒都难过而悲伤。这样的话,人们的厌离心当然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世人的行为让人看不到佛法的希望,就连僧团内部的人也往往心行不善。如若广述他们的行为,我想大众也会与我一样,更对这个人世生起不可遏制的厌离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法之徒,他们无恶不作、劣迹斑斑,我对此自然深恶痛绝。不过有时我又觉得这一切也还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人从来就没有福德资粮与机会去修习善法,因而根本也就不可能懂得取舍善恶。这样的话,造下罪业当然也就是必然的了。而某些出家人的行为不能合乎教规,这就令人不可原谅了。因为他们毕竟学习过真正的佛法,也通晓戒律,故而一旦破戒就纯属明知故犯。但我恰恰多次看到他们那令人大失所望的举动,这就让我不由得生起厌烦之心。
这些所谓趋入解脱大道的人,是多么可怜、可鄙,正是他们自己的丑恶行径,才使佛法进入末法时期,并且破坏了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对此,我无法不生起厌烦之心。以下我要叙述的内容就与此相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谛听。
究竟安乐的根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现今在人间弘扬已接近的尾声了,此刻正是正法隐没前最为危险的时期。正如古德世亲论师所言---世尊已入灭,无数高僧大德也相继圆寂,不尊重佛法的曲解者(分别寻伺者)开始摧毁佛陀教法,真正具足菩提心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贤劫千佛将要示现成佛的地方---印度的金刚座,其所在地的菩提迦耶和附近的大城市,当初,佛法之兴盛犹如日上中天。但如今也无可奈何地归于觉寂,人们再也无法见到昔日那种辉煌的景象。至于释尊降生、苦修、成道乃至传法的诸多圣地,也已面目全非。
譬如释迦牟尼佛居住了二十四年的舍卫城,当年曾是古印度一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却连一间佛堂也没有留下,仅仅剩下僧众寮房、比丘尼经堂等几处遗址。此外,佛陀涅磐处如今也只遗留下一个小土堆,涅磐像也是由泰国与日本的信众日后所造。而在世尊曾讲经说法的王舍诚、广严城、灵鹫山,现在我们已根本无法再寻找到佛法的踪迹。至于那些众多天人居住过的地方,如今也大多变成一堆堆黄土,许多佛陀转fa轮处的佛塔也不复存在。
历史上,印度以金刚座为主的无数圣地曾惨遭外道蹂躏,许多地方至今仍被他们占据,情形十分可悲。在古代,异教徒如盗匪一般的军队,曾计划摧毁金刚座的全部佛塔(佛陀圆寂后不久,由阿育王在此建造,龙猛菩萨又于其上加造。),并砍倒佛陀成道于其下的菩提树。幸而有内道居士将菩提树的树枝暂时转移到斯里兰卡,又将佛塔将埋洞中,这才勉强躲过劫难。
本来,作为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发祥地,以及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弘扬佛法的道场,印度的佛教应当极为兴盛才对。但诸法无常,世间的一切往往事与愿违,如今那里真可谓物是人非。目睹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唏嘘感叹,心中生起无限悲凉!
不过,与其要在外道身上找原因,还不如反观自己。回过身来,我们就会发现,末法时代的种种征相,其实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出家人身上。例如有些形象上的出家人,打着大活佛、大阿阇黎、大和尚的旗号,但他们自诩的标准,不是来自以佛法修证层次为宗旨的判断,反而肤浅地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能成为高僧大德。在他们心目中,甚至嗓音悦耳也成了当法师的资本。这些人从不闻思修行,也不具备些许功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佛教常识也弄不清楚,常常表演一些将五方佛误认成“可怜如来”等的笑话。他们的行持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让我们为佛教的前途黯然神伤。他们这些人,仅仅是身穿了一身出家衣服而已,根本就不拥有与之相应的智慧。
然而,越无知的人却往往越加傲慢,当他们有幸见到真正的高僧大德时,非但一丝恭敬之心也不能生起,还狂妄无礼、目中无人。这些人表面上削发为僧,似乎舍弃了尘世的小家,实际上却在建立和维护另一个更大的名利之家。他们的心念仍旧觉湎在世俗的事物当中而不能自拔。看到这种迷乱的现象,我也不禁生起了厌烦之心。
其实据佛经记载,早在迦叶佛时代,就在一个人的梦中曾出现过一头大象,它的身躯已经飞出窗外,尾巴却迟迟不肯出来。这个故事暗示着释迦佛教法的末期,出家人虽然身体出家,心中却仍然保留着从事世间八法的愿望。
无垢光尊者就不无遗憾地指出过:如今真正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可谓少而又少,如理如法的行为反倒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寺院已类似于在家人的社区,与喧嚣的闹市毫无区别。作为佛教的道场,寺庙却不具备闻思修行的条件,这样的寺庙中安住的“法师们”,既无弘法利生的事业可言,也不护持清净戒律,我们对此都应当生起厌离。
同时,有些未破戒的比丘也仅仅流于形象上的护持净戒。他们虽然天天在积累资粮,而内心里却仍幻想得到今生的名闻利养。这种人也不可能存在解脱的机会。还有一些人本来就没有好好修持,却自以为行持如法,特别喜欢在他们面前吹嘘自己的善妙功德。看到这些人,我也只能心生厌烦。
对比他们,我便更加钦佩和仰慕我的根本上师托噶如意宝,我认为他老人家才真正具有大德风范。以常人观点来看,他的财富不可谓不丰厚圆满,但他本人却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日常生活异常检朴,有时候甚至到了缺乏食物的地步。但即便这样,托噶如意宝也从不轻易享用他们的供养,而是像普通僧人那样参加诵经,以获得其中所应分得的一份财物。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他老人家的一生可说是非常平凡,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然而,其不凡之处也正在此---这正所谓寓伟大于平凡之间。托噶如意宝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向世人展现了他严谨的作风和高超的境界。但你千万别以为托噶如意宝是一个吝啬之人,在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方面,他从不吝惜。仅以供类为例,在他一生中,平均每天供的灯就多达五百余盏!
但如今的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们,则不会这样行事了。他们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善行,也会想方设法加以鼓吹,借机提高自己在世间的声誉。例如有人刚刚修建了一座佛塔,便对其又是拍照又是录像,随后就手捧照片跑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大搞宣传。他会逢人就说:“大家快来看看哪,这是我一人建造的佛塔呀!”有的人甚至还会借机化缘,以便中饱私囊。针对这种悖离古训的做法,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也传讲了一些教言。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脱离了尘世中的家庭,却仍然在寂静之处积累财富。也有人自以为戒律清净,其实只执著于依食住行等细微处,对更加重要的方面却满不在乎。他们偷盗、邪YIN乃至杀害众生,对待因果毫无正信,仅仅具备严持戒律的假面罢了。每当面对那些不懂道理的比丘,我都禁不住会生起厌烦之心。
那些自以为已经远离红尘,却不懂得取舍因果、从不闻思修行的人,肯定无法得到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他们还会由此而五毒炽盛,经常处于迷乱散漫的状态。更有甚者,个别僧人连四根本戒也没有听说过,但当别人问起时,却大言不惭地说:四根本,我不知道,有个三根本可能是上师再加护法神吧!如果一个人出家修持净戒,却连一点佛法方面的智慧也没有得到,这就犹如天鹅在水中嬉戏,羽毛却没有沾上一滴水,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还有人一旦皈依佛门,便认为自己已经趋入了佛道。其实他既不具备正知正见,也不具备出世间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心,只是获得了表现上的身份而已。这样的人,甚至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都不坚定。每当见到这种自欺欺人的佛教徒,我都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而我们学院中的一些堪布、活佛(色达喇荣佛学院),在智慧、慈悲、戒律等方面都可谓出类拔萃、堪为人天楷模,无论就品格修养还是出世间的成就而言,他们都非常优秀,这在整个南赡部洲也希有难得。然而他们一旦到了其他地方,却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前,我也曾安排一些德才兼备的大堪布前往藏地各大寺院。但这些寺院中的僧人们对他们却并不重视,致使这些大堪布、大活佛连一般寺院中方丈的地位也无法获得。现在的世人就是这样愚蠢,他们不懂得敬重那些具有智慧而又戒律清净的善知识,却对虚伪狡诈之徒倍加信任,这种现象令人非常遗憾而痛心。正如至尊米拉日巴对日琼巴开示的那样:“在藏地,智者不会受到恭敬,愚者却倍受拥戴;了义的佛法不会受到重视,对不了义的法门却备加奉行。所以,你应当努力追随智者和真正的善知识,支寻求了义的法要。”如今,这样的教诲对我们依然有效。
我还看到某些“金刚上师”并不悲悯摄受精进修行的弟子,反而贪婪地笼络那些只知以钱财供养的追随者。他们也从不善待禀性正直的人,只对虚伪狡诈之徒异常宠爱。如此觉溺于世间八法的“金刚上师”,让人怎能看到正法弘传的希望?
另外,现在还存在着以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对于生活清贪的智者,大家不仅不懂得尊重,反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对于拥有财富的人,哪怕其头脑愚钝无比,有些人也会追随着拥戴他们。有些活佛并不具备清净的戒律、深邃的智慧和广大的功德,仅仅因为他们拥有一点点财富,便立刻受到大家的敬仰,似乎钱财成了衡量他们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此前的某些地位卑下者,一但其地位发生变化,或得到大笔财产,大家也随即见风使舵,对他奴颜婢膝、交口称赞起来!在这个末法时代,世人对智者不生恭敬,对愚者却阿谀奉迎,看到这些可耻的行为,我当然要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世界上那些以各种因缘而富有的修行人,头脑里往往被悭吝的思想所占据。他们非但舍不得利用财物于有益社会人生与佛法利益之方面,更不会对贫苦者进行布施。正如龙猛菩萨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人既不享受也不布施,财富反而会成为痛苦的源头。”当这些人临近命终之时,恐怕将身无所剩,只能以恶业随身了。每当看到这些守财奴般的出家人的行为,我也只能对之生起厌烦之心。
可以想象,在这些人短暂的一生中,从早到晚都在辛苦忙碌,不停地积累着财富。如此沉浸于贪欲的游戏中,将日甚一日地远离真正的快乐。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拥有一条茶叶肯定会拥有一条茶叶的痛苦,得到一匹马的同时,自然也得到了一匹马的烦恼。”他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还指出:“拥有百数以上羊只的主人,必将堕入一次地狱。”因为得牧场中的牦牛、山羊若造下罪业,其主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果报。其实,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所拥有的财富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必然而直接的因果关系,作为修行人,我想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如今这个迷乱的年代,却总有一些所谓的修行人沉迷在世间法当中,行为与普通在家人迥然无异。我对此无法不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要知道,以上我所指出的种种过患,可谓满目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纵使历经数劫也不能完全道尽。目睹了不如法的出家人的这些行为,我们更应该远远避开这些相似的出家众,前行寂静的处所,去精进修持胜妙的佛法。
前面我曾经讲过,有一些在家人并未听闻过佛法,也从来没有修学过戒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知取舍因果,也还情有可原。但有些人明明在善知识面前听受过这些道理,却不能身体力行,还要终日散漫放逸,这的确让人心生厌烦。假若一个人不能认真地守持戒律,并且明知故犯,其过失会较通常不知而犯者更大。相反,如果造下恶业之后,心中能生起强烈的忏悔之心,则过患也会相应减小。因此,当我们理解了佛法中因果不虚的道理后,当力争不造新恶业,且厉力忏悔已作的恶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趋入菩提大道,走向解脱。
然而,如今世人的许多行为却实在是荒唐可笑,令人难以接受。有些人道貌岸然地讲经说法,其实他们的自相续根本没有得到调伏。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通过各种方法毁坏他人的相续,对别人造成极大损害。有些人虽然也懂得一些因果法则,却经常享受世间五欲,五毒烦恼异常深重,他们喜好杀生、邪YIN、绞尽脑汁欺诳他人。而当自己有了过失时,便想方设法瞒天过海;如若别人犯下错误,则竭尽讥讽嘲笑之能事。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与佛法的教义背道而驰,只能为众生带来烦恼,每当见到这样的修行者,我都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我们还会时常碰到这样的一些“金刚道友”:他们于佛法和有意义的事物漠不关心,却特别擅长挑拨离间等小动作。一旦见到别人享受安乐就会妒火中烧,却从不知随喜众生的功德,真乃一群无惭不愧、极不可靠之流。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成办任何事业,却对他人要求极高;有求于人时便慈颜上向,事情过后则形同陌路。这种人的品格极不沉稳,性情也游移不定,品行贤善的人都不应与之交往,否则只会近墨者黑,使自己也于不知不觉中随顺起他而招致堕落。故而,当我一看到这样的小人,立即就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还有些人自以为精通显密教法,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已通达三藏。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相续中根本不具备慈悲心,嫉妒心与嗔心却像烈火一般炽盛。这些人虽然心高气傲、好为人师,但如果以《佛子行》的要求同他的行为两相对照,就会发现,他连其中一条都难以做到,更谈不上以自己的安乐交换他人痛苦,或者纵遇命难也不杀害众生等境界了。这种人还极易被嫉妒的火焰灼伤,每当见到别人拥有广博的学识、诱人的财富及崇高的地位,就会嫉火中烧,痛楚难忍,就如同某些女人见到其他女人容貌出众,就会感到气愤和沮丧那样。他们其实并不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每当见到这些人,我也不由得会生起厌烦之心。
还有些高傲自大、不知天高地厚之人,对佛教义理的认识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漏洞,但他们反而认为自己是持藏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其实他真正是孤陋寡闻,根本不清楚自宗与他宗观点的同异之处。这样,即便是当他在造论讲法之时引用了一些教证,其中也难免会搀杂进自己的大量邪见、分别念。另有一些人尚且不能理解佛经的甚深意趣和高僧大德言辞的密意,就贸然提出质疑,乃至前往辩论,如此一来则很可能造下极大罪业。例如,当年萨迦班智达曾在其所著的一个论典当中,提出并不存在舍利子的观点。他说即使是高僧大德,圆寂后也根本不会有舍利出现。但是当他本人圆寂之后,其遗骨上却出现了很多佛---即舍利子。智慧浅薄的人肯定会由此断定他所造论点有误,其实作为凡夫,我们又怎么能理解圣者的密意呢?
作为业障深重的薄地凡夫,我们几乎无法领会圣者教言的究竟涵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努力接近圣者的智慧。因此,宁玛派弟子应当重视全知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殊胜开示,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便认为只有自宗的观点才是唯一正确的,其它各宗观点通通存在瑕疵。这是因为高僧大德的密意深不可测,他们为了适应不同根器的众生,往往从各种角度方便诠释佛法义理。如今,的确有一些人在没有真正理解无垢光尊者教言的前提下,便盲目指责尊者的开示过于平淡,并不过人之处;另外一些人则在看也没有看过的前提下就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我们真应当悲愍这些众生,他们或者自以为是,骄慢自傲;或者放弃自己的头脑,盲从他人,其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无知。具有正信之辈则应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思考方式,去尽量理解这些教言,久而久之,自己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才会真正认识到无垢光尊者无论是著述还是生平,所言所行全都符合佛陀教义。同样的道理,对于麦彭仁波切无与伦比的智慧,我们凡夫也不可妄加揣测。他是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在他圆寂之后,其舍利子当中的一颗幻变为文殊大威德金刚像,这在有关资料中有明确记载。像麦彭仁波切这样的金刚上师,无疑是得地菩萨再入娑婆,以其悲心愿力再来度化众生。我这一生中,随身随时带有两位大师的舍利,一位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另一位则是列绕朗巴大师的,我坚信他们都已证取了最高境界。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几则关于无垢光尊者的小故事。在尊者所处的年代,一些有无智慧之徒在看到尊者表面的行持后,就妄加议论说,尊者不能随顺他人、和合上下;另外,生活也一贫如洗;还有就是居无定所,故而常对众生及轮回生起厌离之意。事实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从一个更深、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尊者的这些所谓“缺点”,则它们全都反映了尊者真正的悲智之处。他不随顺世人的原因是:与他同时代的那些世人当中,充斥着很多无耻之徒,他们虚伪而又狡诈。如若随顺这样的众生,那岂不是在随顺他们的恶业?临终时必定会追悔莫及、速堕恶趣。
而关于尊者的生活贫困问题,更可见出世人的愚昧与短视:众生被轮回的绳索紧紧捆绑,究其原因皆是因无明而起的贪执。特别是凡夫的种种痛苦,大多摆脱不了钱财的干系。永无魇足地追求财富,会使一个人的贪心不断增长,并最终成为恶趣之因。然而可笑可悲的却是,黑白颠倒的末法时代,像尊者所过的那种无贪无欲的清贫生活,反倒成为了他的过失,还要遭到世人的攻击,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至于对尊者的最后一个曲解,倒是恰恰可以呼应现今人们的种种心态。当人们对世间八法无有任何厌离,只是一 味沉溺其中,那么他们何来机会去脱离这轮回的火海?尊者正是因经常观修无常才断除了对现实的贪执。我们也只有依此才能日益淡漠对于世间的贪念,内心也才能生起迫切而无伪的出离心。
对于尊者这样的修证境界,凡夫有几人能了知呢?但他们那滔滔不绝谤法、谤圣的口却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息。
一般来讲,其有智慧的人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获悉其修证境界,普通人则以观察其圆寂时的瑞相或灵骨舍利,推知他的成就。无论如休,当我们了解了某位上师的生平事迹,或者确认了他的修证之后,都会对之产生无上信心,绝难退转。所以,不论愚痴之徒和不怀好意的人对麦彭仁波切如何诽谤,我也决不会就此退失对他老人家一丝一毫的信心。不管怎样,通过这些宁玛巴的大成就者、历代传承上师的示现,我们对自己的宗派以及祖师一定要生起定解,这一点对每一个宁玛巴的修行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无垢光尊者曾指出过,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者,必须通达佛法教义、广闻博学、具有甚深的智慧。不光只他一人如此宣说,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也曾这样提倡过。而一个人若真要达到这种程序,则必须吃透三藏。不惟如此,他还需要把大乘、小乘,以及各个宗派的经典、论典,都视为无比殊胜的教言来加以学习。只有这样,他的所见所闻才能够圆满无碍。否则,一个人的头脑肯定会被狭隘偏见无情遮蔽,并进而生起傲慢之心。比如有的修行人,竟然说什么莲花生大士的开示不正确,或者某某大成就者所造的仪轨不合理等等。作为一句薄地凡夫,你有什么资格对莲师等大成就者横加指责呢?每当见到这样的人,我都忍不住会心生厌烦。
目前,还有些人自以为能写出殊胜的论典,其实他对所造论典必须依据的经典一窍不通,这样造出的所谓论典本身能具备什么教证、理证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追求世间名誉而已。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真可谓胆大妄为、厚颜无耻。如果真要造论,那它的前提必须是精通经典,比如要成就一部戒律方面的论典,则至少要精通与戒律相关的律藏内容才可动笔,否则就无异于欺世盗名、害人害己。
还有人尚且不能通达三转fa轮之密意,便自诩是名闻遐迩的上师。其实,作为真正具有智慧的佛教徒,必须了解第一转四谛fa轮、第二转无相fa轮,以及第三转分别fa轮的究竟涵义,并进而洞悉每一转fa轮的了义、不了义的差别。当年宗喀巴大师曾特意撰写《辨了义不了义论》,其中对了义与不了义的佛教教理阐述得十分清晰。相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纵使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也会漏洞百出,错解佛意。
在这方面,我本人也写过诸如《直指心性》等大圆满窍诀方面的论典。不过,我一直认为,就我自己的修证而言,可谓并不具备选论的法相与资格。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借此同麦彭仁波切的金刚语句缔结法缘,于自相续中播植善根,并非要籍此僭越前辈。虽然我在此前也向大家传授过大圆满的诸多修法,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认真听受前辈高僧大德所遗留下来的金刚句,并按照他们的指导具体加以行持,这才是我们修行者真正应该作的。
在众多的出家僧众中,有许多是属于不能如理如法闻思修行的可怜人。这种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佛经、论典只知其文不解其义;另一种人虽则已了解了佛法的奥义,但却不能按照要求如理行持。例如有人虽擅长讲解小乘经典,但其本人却连别解脱戒所特别强调的出离心都不具备,这样一来,对经典的诠释又能带给本人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就大乘行者而言,若自相续中没有具足菩提心与空性正见,即使将中观和《入行论》讲得天花乱坠,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同样的道理,密乘当中等净无二的见解至关重要,如果头脑中对此不求甚解,仅仅借助语言传讲众多的金刚乘法要,最终也是徒劳无益。因此,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智慧,自相续与佛法的关系就如同空谷回音,讲得再多也只能是鹦鹉学舌、照猫画虎。
如果从究竟意义的角度来讲,无论显宗、密宗,所有教法都能够融通无碍;藏传佛教中的四大体系的见修行果也同样殊胜而圆满。当然,我们宁玛巴自宗的大圆满所摄诸法,肯定也能将修行人带往最终的解脱境地。
目前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从未依止过任何上师,也没有经过实际修持,但却敢公然向他人兜售“佛法”。这就如同自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闭上眼睛胡乱摸索,却还要别有用心地“引导”他人一样。如今,这种貌似大德的法师已充斥世间,他们自欺欺人,信口开河,并将无数信众引向歧途。
还有,作为一句虔诚的信徒,我发现现代人对佛陀的真实教义从不给予重视与大力护持。相反,当他们在进行讲、辩、著的同时,他们最珍爱的只是自己的分别念,几乎从来不以传承上师的言教作为依据。
本来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都是自性清净并且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的大空性。而佛陀所传讲的,实际上也并未偏堕、倾向于任何一方,具缘、具信之士均可择一相应法门直下修习。故而,无论内道任何派别,都应秉承佛陀之言教,不可画地为牢,执著某种法要是唯一至上之法要,并由此作出种种自他之分别。修行人亦不应将某位上师执著为专属自己的上,或因门派之争拒绝承认及听受其他大善知识的甚深法门。目前,广泛地弘扬于雪域藏地的内道体系,无一不符合佛陀教义,它们只是在如何成就暂时与究竟解脱之教理及修证方面,显现上不尽相同而已。以现有的八大主要教派而言,其创始人均为登地以上的圣者,只因所需调化的对象千差万,故而显现的教法才呈种种互异之色。它们针对众生的不同根器,借种种善巧方便,引导与之相应的众生趋入菩提大道。例如宁玛巴祖师莲花生大士和贝玛莫扎尊者,均留下众多如意宝珠般珍贵的修法窍诀。这些窍诀与宗喀巴大师、米拉日巴尊者乃至萨迦班智达等诸圣者所传教法,其究竟意趣并无不同。
然而,总是有少数人在未了达究竟密义的前提下,便自以为是地执持自宗观点,毁谤他宗见解,这种狭隘而愚蠢的行为早已背离了菩提大道。还有些人认为自己所修之法,其殊胜处超越所有宗派,只有自己才真正掌握了佛法的全部教义。不过稍具头脑的人一看便知,他的修法只仅仅类似于沐浴清洁,其实质内涵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事部、行部的外续部修法。这些可怜的增上慢者智慧鲜少、浅薄无知,犹如视己法为黄金、他法如糠秕的婆罗门那样目空一切。其实,佛陀所传显密各宗都同样正确,根本没有优劣之分。每当我看到这些分别念极其严重的“法师”,都会生起厌烦之心。
还有些人没有经过详细的观察、思考,便盲目趣入佛道,这些人一般很难得到真实功德。本来,历史上诸多圣贤所传法要均无比殊胜,相互间并无悖谬之处。只不过行者相续有所不同,故而,并非所有法要都能与自己相应。因此,在我们具体接受某种佛法体系之前,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辨别、取舍,谨慎抉择后方可实际修持。
众所周知,全知无垢光尊者和荣素班智达是宁玛巴所有传承体系之无上教主。然而以我本人的因缘来看,我却对麦彭仁波切教言更具信心。虽然就本质而言,麦彭仁波切教言的殊胜加持力与其他祖师大德并无差别,但因与自己相续能够时时相应的缘故,我对他老人家便显得特别执著。每当读到他老人家所写的金刚句,我都会立即生起强烈的信心。再如米拉日巴尊者当年曾于克龙阳登座下闻法,上师对他讲:“我的大圆满法是一生成就的大fa。昼思维即是昼成就;夜思维即是夜成就。”但因米拉日巴心存傲慢的缘故,他的修持并未取得如上验相。上师于无奈之中,只好向他介绍玛尔巴罗扎瓦。而当米拉日巴一听到玛尔巴上师的名字时,便立即生起说不出的欢喜,以至全身汗毛直竖,泪如泉涌,刹那间就断尽了心中的所有分别念。后来,他想尽办法来到玛尔巴上师的身边,恒时依止、精进修持,最终取得了大手印的最高成就。因此,当我们在具体接受某种传承体系之前,一定要审慎观察此传承是否对应自己根机。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修学法门,便要一门深入下去。真正登堂入室之后,即使是其中的一个偈子,了达了它的内、外、密的密意后也会对自身产生无穷利益。当然,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得到法要之后,一定要着手精进修持,方可现出功效。
然而,了生脱死的智慧虽然恒时存在,有些人却不愿舍身求法。他们因贪恋此世人身之种种所谓妙欲享乐,而发愿来世再行修学,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如今,我已将甚深的大圆满法倾囊传授,莲师、贝玛莫扎、无垢光尊者以及麦彭仁波切等历供传承上师的珍贵教言,我也对大家和盘托出,这正是修法的大好时机,万万不可借口将修法希望寄托于未来,而当下与这些殊胜法要失之交臂。古人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故而我们不要为自己放逸的行为文过饰非;也不要以前世造过如山的罪业作为不能证悟之借口;更不可妄说什么今生不具备证悟的条件,留待来世再努力参学吧。我们每个真正的修行人都应当发愿:即生一定要证悟大圆满!
目前还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观点,即认为大圆满的不共根器在修证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就可以放弃一切勤作行为。就究竟密意而言,此乃针对大圆满的不共所化,亦即一生成就者而宣说的无修之修法。至于其他的一般密宗行人,显而易见,则并非各个都属于顿悟根器,这些人就必须依赖精进地行持善法以获证悟。
同时,世间上居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传言,说什么听受大圆满窍诀之后禁止读书、诵经,不可以闻思佛法......对此,若是上根利器者,不妨如是行持,但也绝非如传言所谓什么“禁止”修持之类。只不过对他们而言,一悟顿休而已。如果其他人也盲目效仿,则必堕深渊,因他们根本不具备顿悟的能力。如果也耽于断空见,则出离生死定当无期。佛经中也一再指出,依贪嗔痴所生之业即为恶业,不依贪嗔痴所生之业即为善业,只有证悟空性才是断除三恶业的根本智慧。许多传承上师花费毕生精力劝诫众人,在精进修持无上大圆满的同时,还要行持善法,比如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就对此多有述及。所以,当我们想真正契入菩提正道,就应当时刻观察自相续。在没有得到究竟证悟之前,一定要谨慎取舍善恶,做到黑业、白业了了分明。
一般来讲,大圆满行人可借行持善法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及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最终断除轮回、究竟涅磐。若不行持善,这一切就无异于镜花水月,所欲之事业永不可能成办。本来,为获得一切暂时的安乐,修行者一定要勤行善法;若欲获证涅磐则必须依赖无有勤作的殊胜法门。故而我们应当双管齐下,在勤行善的同时修持无勤大圆满,如此一来,不仅解脱的把握较大,也较为安全。因为大圆满虽属无勤、无漏之法,但修行人若不具备相当境界的话,贸然断除一切善行后的处境将会十分危险。因而对于大圆满的七大希有句,十二金刚大笑之密意,我们每个人都应时常揣摩,细心领会,以便窥得其中堂奥。
还有一些人又堕入另外一个极端:在学法因缘具足的时候,却又以磕头、绕塔等勤作的方式去求得证悟。这样做肯定会有无边功德,但证悟大圆满主要依赖的是行者对上师的无比信心,以及内在的精进,而不是单纯依靠行为方面的勤作。所以,这种作法仍然带有对法相的浓厚执著,我们每一个人也应时刻警惕。
如今,我们已有幸值遇了一切诸法的顶乘---无上大圆满,这是大家多生累劫所积功德的显现,对此,每个人都应生起无 的欢喜心。无垢光尊者也忠告过后人,不要发愿将来修学,而应立即着手修证,争取一生成就。作为大家的上师,我虽不敢自称已经证悟,或者修行境界高深,但自认为对大圆满还是有一定的体会和见解的,因此总希望能把自己的修行体会与大家共享,让大家也能通达它的甚深密意。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却总有一些人对此持有偏见,认为我在公众面前传讲的窍诀不够殊胜,似乎我有意有所保留。实际上,不论我单独对一人传讲,还是面对数千之众,我讲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甚深教言。除此之外,我不会再有任何隐瞒,故而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
但是在这个末法时代,任何人修法也不可能没有违缘,即便是接近登地的圣者,也会遭受种种困苦和挫折。然而,只要值遇障碍时不退失信心,坚定地祈祷上师三宝,做到不为外境所束缚,那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加持和庇护,从而迅速取得成就。
实际上,修行人的内心一旦具足正念,即使外境上有天魔外道的百般会俩也不会被其伤害,魔王波旬当年就曾在佛陀面前亲口承认过这一点。从本质而言,天魔外道并不具备从实质上毁坏一个三宝弟子的能力,因而如果我们信念坚定,哪怕仅仅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都能遣除它们的无尽损害。以上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宣说的珍贵教言,作为后学弟子,我们必须相信这些金刚语,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老人家才是绝对不虚语、不诳语的真实语者。假如我们对此尚不能生起坚定的信解,甚至还要妄加怀疑,那就只能证明自己的狂妄、愚痴之辈了。
目前有许多修行人一旦在社会上拥有一点点名气,便会骄横、自以为是起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贯正确。因而不需要再接受任何人的批评与建议。这些人往往都是一些浅薄无知、名不副实之徒。而他们身边一些盲目的追随者,也大多是不辨是非之辈。现代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谓愚昧无知,根本不具备区分智者和愚者的能力,能慧眼识人的实在是寥寥无几。
在五浊恶世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完全是因为现在的人根本就不重视出家的内证功德,他们看重的只是一个师父的外表与名声。日久成习,这些人当然就会失去对他人品质的判断能力。所以世间人常常被人误解,或是误解他们;背离僧侣规则的非法之徒,却常常被认为是无拘无束的证悟者;明显的破戒行为,硬要被人们当作独特的善巧方便;阴险狡诈者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智慧;凶残暴虐之人非要被当作浑身充满英雄气概;而恶意中伤他人、搬弄是非者,世人反交口称赞他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现在的人本身就缺乏闻思修,因而又怎能辨别善恶?
其实,衡量一个出家僧众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内在的悲与智;他有无舍已为天下众生的悲心,他有无证悟法界实相的智慧。可惜的是,世间人却总是背离这样的标准,有意无意地被愚痴之见所左右。每当看到这些,我都会心生厌烦!
这更加让我想起了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当尊者年幼时,他非常擅长辩论,结果竟因此独怒了许多败在他手下的僧人。最终,那些人竟企图将他从僧团中开除出去。这时的尊者只能无可奈何地要求父亲带自己回家。岂料尊者的上师却对尊者的父亲说:“你儿子是一位班智达,请你不要带他回去。”并且还当众禁止僧团开除尊者。最后,无垢光尊者果然不负其上师之望,成为宁玛巴的一代宗师。可惜的是,像尊者的上师那样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现在已越来越稀少了。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与此相反的例子也同样存在:当所根索仁波切在求学期间,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他于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前往另一座寺院,去投靠自己的哥哥。但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哥哥竟是一位薄情寡意之人,他仅仅送给根索仁波切一块大蒜,并且要他不要说出身份,以免他自己受牵连。想到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都已是这番光景,根索秋扎仁波切在伤心而又无奈之余,便将施与的大蒜绑在脚上,一边走一边反复地自言自语:“我的哥哥不让我说出我是他的弟弟......”
除去以上种种不如法之行为,现在还有许多表里不一的修行者。例如有人开口闭口都不离无常,似乎他已将万法的本性参透。实际上这种人却牢牢执著诸法为常有,并终日忙碌于积累财富,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得到今世的利益;另外有部分人则整天将慈无量心的悲无量心挂在嘴边,但若详细观察其相续,我们却难以发现他们有一丝一毫的菩提心。这些伪善之徒即使对叮咬自己的蚊虫也不放过,往往按捺不住地要将它们立即拍死;还有些人经常说什么人生如梦如幻,实际上他并未领悟其究竟涵义。看看他们追名逐利、散漫度日、完全沉湎于世俗事物当中的情态,我们就可了知这一点;还有的人尚未调伏自己的相续,便号称已是具足法相的善知识,故而经常轻视、诋毁他人。他们甚至狂妄到还要观察上师的所谓“过失”,并对持戒清净的大成就者也进行种种歪曲和诽谤。这种人的行为狂放、无知、自造罪业,早已成为佛教内部的老油条。其思想就如同盛放酥油的牛皮口袋那样冥顽不化、无法调柔。
而有些人在外在的显现上,行持倒是比较精进,然而他们的内心境界却不能与之般配。想当初华智仁波切在翻身上马的同时,即可瞬间就观想到七百位圣尊,其修证程度于此就可见一斑。我们当然也应在这方面要多加努力。例如顶礼的时候,就应将上师三宝及其他圣尊观想清楚,单纯贪图速度快并不如法,这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已有明确要求。此外,诵经念咒也应吐字清晰、发音准确。现在,有的维那师甚至不能标准地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种现象真是令人非常失望。
还有些人只注重身、语方面是否清净,也就是说他们只关心外在的威仪,却忽略了内心的起心起念。这样即就是他们说起话来再小心谨慎,内心也并无多少功德。这样做就犹如一个人只关心洗脸、洗澡,以便使皮肤洁白干净,但却从来不懂得清洗灵魂一样。其实,如果我们要真正进行清洗的话,首先应洗净的便是自心中的贪、嗔、痴的种种妄念。否则,我们绝对不可能行持货真价实的贤善行为,只能依靠一些虚假的举止来掩饰内心的苍白,这岂不是自欺欺人、表里不一?
现代人往往还流于散乱,不能甘于寂寞,大多数人都喜欢到喧哗的场所打发时光。如果日常生活中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大家也都会兴致勃勃地议论纷纷。如果身边有纠葛发生,人们便更加兴奋莫名。所谓的安分守己者就躲在一旁隔岸观火,而好事之徒则更会以说三道四为之推波助澜。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曾宣说了观看聚会的过失,并要求大家应将身体安住于房屋中,自心应安住于身体中。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里,也讲述了作为一名行者应当时常安住一处的道理。然而,现如今莫说不观看聚会,或者时常安住一处,就连大家讲话时的嗓门也变得越来越粗大。其实,作为修行人平日里应当心性调柔、轻声慢语,千万别随意高声叫喊。当然,如果遭遇灾难或重大事件,则应另当别论。
提及出家人不能流于散乱,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我们这里聚集了这么多的僧众,能不散乱吗?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眷属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这难道不也是散乱吗?如此质问的人实则并不清楚散乱的内在根源---人数之多寡并非造成散乱的根本原因。如果心念容易为外境牵染,即便独居深山,也会产生如是之过患。
现在,还有些人自认为是金刚上师,但他实际上从未修持过任何密宗仪轨,更谈不上生圆次第的种种境界。不过他却敢经常泄露秘密(所谓泄露秘密,是指于非法器前宣讲密法),失毁密戒。有的人从未得到过密乘灌顶,也没有听受过任何教言,既无圆满的念诵仪轨,更不了解密续部的究竟涵义,就轻率地向他人传授灌顶,或行持其他密宗事业,这样一来势必对密法造成极大的过患。本来,根据仪轨要求,无论主修任何密法都必须将主尊的心咒念诵圆满,同时还得闭关六个月。如果念诵尚未圆满就为他人灌顶、开光,或者从事其他一些法事活动,这种行为则肯定不如理如法。无论是开光还是灌顶,都可求开光者及灌顶者将本法修持圆满。
另有些人因主修魔王法而获得了魔加持,并因此具备了些许能力,从此就开始摄受起弟子来。这些人虽然也可以治愈一些疾病,并让其门下弟子获取一些财富,或者得到其他一些暂时性利益,但却永远不可能使自他获得究竟恒常之解脱。而且这种情况再进一步发展下去,便很有可能着魔着鬼,以致把自己搞得颠倒错乱。就一般情况而言,修行人只要专心祈祷上师三宝,不必修持其他护法、神祗,就可成就所愿。要知道,在我们赖以栖身的世间,或隐或显的鬼神虽然多得难以计数,却鲜见具有菩提心者。故而,修行人对他们决不可生起太大信心,更不能对其出世间的能力产生妄见。
也许有些上师证量非凡、境界高深莫测,但即使如此,他们在调化弟子时,还是应该在显现上做到严格要求自他,并谨慎行事。过去的敦珠仁波切和阿写喇嘛均是已证悟无上大圆满的瑜伽士,像他们这类上师即便行持禁行也不会产生任何过失。但如果他们的某些弟子在尚未通达无有勤作的本性实义之前,即使身处在如他们二位一般的大菩萨面前,最好也还是要精研戒律并如法修行。否则的话,他们依然会堕入歧途。第一世敦珠仁波切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位弟子曾杀害过众生的生命,但他却还自我辩解说,是在以所谓无有执著的方式杀生。这种说法显而易见是一种借口与夸饰。
一般而言,有些高僧大德往往因害怕为名声所累,故而决不贪计个人声誉,他们常常以苦行僧的面目调化众生;而还有一些大成就者则会以种种利益救度有情。想当年,华智仁波切和贡珠云丹嘉措都是著名的成就者,并且私交甚笃。当时,贡珠仁波切在石渠的弟子很多,起居坐卧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身边的马匹和其他财富也多得难以数计。有一次当二人共处时,华智仁波切对于贡珠仁波切的声名显赫及财福广积心生厌倦,便对身边的人说:贡珠云丹嘉措如今已闻名遐迩,财富丰饶,像我这样的苦行僧再逗留于此,恐怕会大煞风景,我还是走吧。贡珠仁波切在得知此事后,再三祈请华智仁波切能留下来。于是华智仁波切便以开玩笑地方式说道:“当初在西穷晋美土登南嘉面前听闻佛法的时候,我们俩不但衣不蔽体,而且房屋简陋,还要时常遭受众人的欺辱。当时为了果腹,我们还经常结伴到外面乞讨、化缘,这些事情不知你现在是否还记得?如今,你已成为著名的高僧,也不再需要我为你做什么了,我呆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呢?”听闻此言,贡珠仁波切无奈地解释道:“你千万不要这样看我,有些事情,我根本就是迫于无奈而行之,实则绝非贪图个人利益......”听到挚友如此这般的回答,华智仁波切便报以理解的点头赞许。
想想这两位震古铄今的大德,一位以贫穷僧人的形象度众,一位则以富裕僧人的方式饶益有情;再体会一下他们那无私的境界,相形之下,那些从内心深处贪图名闻利养的人,又有什么可值得世人敬仰的呢?
作为一个修行人,看到即便他人依靠非法途径获得大笔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也不应心生羡慕---因为假如不能修学佛法,再好的世间妙欲也无意义。世间人经常诽谤具足净戒、精进修持,但是生活俭朴的行者,说他们冬天要化缘,夏天也可化缘,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可怜虫。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个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却仍然没有忘记行持善法的人,才真正具足无边的功德。试想一下,就连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在显现上也要托钵化缘,更何况其他的修行者?!因此,某些在世间被称为有福报的出家人,如果不行持善法,又怎么能算得上具有真正福德?而一个行持善法之人,当他以清净心四季化缘时,谁又敢说他不是具有真正福报之人?
在这些把出家当成谋福利的人当中,他们所执持的教法,其教义无论与显宗的经典还是密宗的续部均不相符合。这样的教徒又怎能不令人疑窦丛生、望而生畏呢?
还有些人将自己内心的迷乱显现误认成光明智慧,把凡夫的分别念居然也当作了清净法性。有些即使在修持无上大圆满之脱噶的人,也会这样误入歧途。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都曾郑重地告诫过后学弟子,修习脱之前必须证悟自性本来清净的面目,否则这样的修习便毫无任何实在意义。
令人吃惊的是,现在竟然有许多人声称自己于某某境界中,亲见了上师、佛像、本尊等境相。对于这种人,大家必须认清其真实面目,千万不要听任他们信口开河。也希望这帮妄语之人要警惕因果报应。
第一世敦珠仁波切住锡喇荣沟的时候,当地有一位名叫阿切桑给的修行者。他时而将帽子戴在头顶,声称自己生有肉髻;时而又自言能够飞翔。可当他真的从高高的房顶纵身跃下时,他又跌伤了身体。有一次,他又自称自己拥有许多伏藏品,并要求敦珠仁波切予以鉴定。敦珠仁波切在看过之后,直率地对他讲道:“这些并非真正的伏藏,你可能是着魔了。”然而,阿切桑给并不相信敦珠仁波切的话,他在坚持认为自己的“伏藏品”货真价实的同时,又诽谤敦珠仁波切是因为嫉妒心理才否认它们的价值。以后,他又找到另一位大成就者鉴定“伏藏品”的真伪,结果是依然得不到认可。不过他仍然固执己见,不知悔改,直至后来遇到班玛江参。在他的指点下,阿切桑给最终来到了蒋阳亲哲仁波切面前要求再次予以鉴定。蒋阳亲哲仁波切则善巧地为那些伏藏品作了签字,同时要求他念诵一千万莲师心咒,说只有如此才可以显示鉴定结果。在他按照要求将莲师心咒念诵圆满之后,他有一天忽然看到一句出家人应声坠地,从此才翻然醒悟过来,并开始向真正修行者的方向转变。实际上,阿切桑给当时确已着魔,他是依靠咒语的力量和蒋阳亲哲仁波且的殊胜加持,才得以遣除违缘,恢复正常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知凡夫所见的境界并不一定真实可靠,他之所以昼夜都见到诸佛菩萨的种种形象,不过是因为其风脉明点于外境方面有所显现而以,这丝毫也不值得欢喜和夸耀。以后当我们也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牢记切不可于匆忙之中,以自我吹嘘心向他人喧称自己已亲见了上师本尊。否则这样说就相当于彻头彻尾的大妄语!碰到这种情况,观察自相续的真实状态才是最为重要的判断方法。
总而言之,我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了: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外在的形象可谓无足轻重,最重要的实乃洞悉自己内心的状态。对于那些执著于外表的人,对于那些珍爱并相信自己分别念的人,我们应当怀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向他们指出这些深刻的道理。
现在,还有的修行者在自相续中没有丝毫的慈悲心,却借助愤怒修法降伏他人。这种所谓的“诛法”,只能与菩提大道背向而驰。
曾经有这样一位出家人,他有一次到红原县化缘。当问及一户人家的生活是否平安时,主人回答说:“很好!”孰料他听到此话后,心中却大为失望。因为假若此户人家恰巧有亲人去世,他就有机会为其念经超度,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些财物供养。像这样的修行者,心地是多么邪恶!其行为必然会距究竟解脱越来越远。
还有些人开口闭口说什么宇宙万法皆空性,宣扬内心,外境皆不存在,因果轮回亦复如是。其言下之意,就好像迷乱显现中的众生已经是佛陀一般。这些人还诽谤地道功德是不了义的法要,似乎他们已经完全证悟了空性,实则这群人不过是自欺欺人地堕入断见而已。对此,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都进行了专门破斥。虽然大圆满的究竟心法中存在着本来无生的大空性境界,但这种大空性却与断见派的“空”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人并不了解胜义谛中的空性和光明智慧,竟将断灭空当作心的本体,在这种见解的支配下,即就是他们在精进修持,也只能获得世间的有漏禅定,而不可能通达显密最深教义。与此相反,有些人虽然不能阐述大圆满的义理,但他们的内心却已得到最高的修证果位,这样的修持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而那些断见派法师,虽然穷其一生在闻思修持,也不可能证悟圣者的究竟密意。如果他们再轻率地向众生开示所谓犹如虚空般的空性---即将断灭空见传授给他们,相对于某些行者证悟甚深实相后的教导而言,他们的过患,也将犹如虚空一般无有穷尽。
这样的修行人如若再不警惕,必将堕入否认空有不二的歧途而无法自拔---他们既不能证悟心的本性实相,因而对远离一切戏论的法性本性一无所知;同时还不负责任地说什么一切分别念均系于法身,故而劝告他人不要遣除这些分别念。这些口头上宣讲出来的内容,无非是他们自心的迷乱呈现。对此,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曾进行过专门的论述,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对法身与阿赖耶识之间的差别,也分析得条理分明。以往,我在传授《大圆满心性休息》时,已将觉性本体、觉性妙用所显现的智慧,向大家阐述得十分清晰---假若所持分别念即是法身,那妙用和本性也将无法区分。
还有人根本不了解觉性远离一切戏论的本质,他们反而将暂时的风心觉受执著为是究竟实相。这种人这么见闻觉知下去,只会使自己的贪心增上;烦恼无穷,来世也必将堕入恶道。也有人对其他宗派的论典、续部、乃至佛陀教法概不承认,觉得只有自己所著、所传、所修才举世无双。如今,像这样的世间种种邪道也并不罕见。
还有人认为自己实修的证量非比寻常,他人闻思显密经续实在是愚不可及。其实,在一切善法中,闻思的功德特别超胜。因为听受佛法是所有功德之基础,即使从头至尾圆满地听受一切课,其功德也无量无边---单凭这一点,就足以遮止转生恶趣。喇拉曲智仁波切指出,谁若诽谤闻思,谁就不会踏上真正的解脱大道,否则,石女也可生子。萨迦班智达则认为,如若不曾听闻教法,修行就不可能取得成就。故而,那些只愿打坐参禅,不仅自身没有深入了解教理之愿望,反而将闻思看做修道障碍的修行人,他们的观念实在荒谬。即使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也于众多善知识面前听闻过教理,并发愿恒时闻受佛法。如果不凭借闻思之路就能取得成就,那真正是天方夜谭了。
也许有人会对此心存疑虑:普贤王如来证得佛果、缘觉菩萨证得阿罗汉,他们均未经过闻思,那么我们为何一定要特别强调它呢?怀有此种疑问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事物的本来实相。首先,普贤王如来是最上根利器者,无人可与之相比,其次,缘觉菩萨是最后有者,于多生累劫之中听闻了无数佛陀言教,直至此生才最终成就,我们亦不敢与之相较。故而,作为因地凡夫,若想获得究竟解脱,不依赖闻思还能依赖其他什么途径呢?那些除了修习禅定以外便一无所知的人,实际上极易陷入修法的迷途,因为如果不具备般若正见,那他们则不可能真正做到舍弃世间八法。所以,哪怕仅仅听闻一句佛法,也具有无量功德。
然而时值末法,众生刚强难化,行持善法都已成为对他人的苛求,更何况要求人们都深入经藏呢?纵观世间的这种种现象,皆因众生为宿世业力所牵,行动毫无智慧所致。
许多根性下劣之人,对上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也不能铭记在心,即使了解了佛法教义,仍然要屡屡犯下各种罪业。这些恶业的根源必须铲除,否则就无异于出卖佛法,其过失可大过山王。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少数人毁坏戒律,就有可能为整个僧团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谨慎行事,注意不要玷污上师乃至僧众的声誉!
如今,佛法的莲花已经无奈地枯萎、凋谢,引人解脱的明灯恰如西山的落日,只留下一抹感伤的晚霞。而浊时众生的无边过患,却犹如大海一般广阔无垠、横无涯际......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要忏除业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障?乱心是业障,妄想是业障,烦恼是业障,忧虑是业障,牵挂是业障……如果心上没有这些,业障就统统消除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