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014/9/6   热度:359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交流,因此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能正确处理其中涉及到的这些文化因素,对文化翻译地准确性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内涵、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西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的不同,既对语言学习造成一定障碍,也对英汉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限于篇辐,仅掇拾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简单论述。 1.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 1.1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中由于长期不同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达方式的差异。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而中国人长期信仰佛教、儒家学说。因而在翻译时要顾及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有关宗教意义的词语。 例1Hawkes把《红楼梦》中的“阿弥陀佛”译成了“God bless my soul”,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把“天诛地灭”译成了“stand condemned by God”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取代。 1.2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某些含历史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仅仅懂得单字和句子原意是不够的。只有对语义对等后面的文化含义和历史背景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真正达到音、形、意三方面都“天衣无缝”的翻译境界。 例1,日本人在九十年代在南京投资建了一座旅店,英文叫Grand Hotel 。如果把它译为“大旅馆”,不算错,但却一点味也没有,象吃西瓜皮。这座宾馆现在被翻译为“古南都”,在音、形、意三方面都是绝佳的选择。南京地处江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这里建都立国。译音巧妙地把英语Grand的音和意与南京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其“形”的效果也无可挑剔。“古南都”这一译名是体现“九分文化,一分语言”的神来之笔。充分反映了译者的深厚功底。 例 2 ,汉语中的“鸿门宴”应译为Hongmen feast with a trap for the invited ,若不了解中国楚汉相争时的历史背,景可能会直译为Hongmen Feast ,此译法就会令西方人士莫名其妙,不能确切理解。同样,英语习语:“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 ”,应译为多此一举,不必要的事。因纽卡索本身就是产煤地,在把煤运去的话,就显得多此一举了。如直译为运煤到纽卡索,就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了。我们只有在熟悉这些习语中具有的浓厚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知识后,才能找到让读者准确理解的表达方式。 2,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由于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英语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语中有大量有关水的词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 able seaman一级水平 seaman 直译为海员,在西方国家“seaman”又指代有能力、有水平的海员,因此“ able seaman ”可意译为“一级水平” be left high and dry陷入困境 be left high and dry 直译为被留在水流不到达的地方。在西方国家水给人以安全祥和的感觉因此“ be left high and dry ”可意译为陷入困境。 这些谚语多与水有关,代表海洋文化;反之,汉语有许多关于江湖、山川、四季、农耕等方面的习语,在英语中也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必须按实际含义和上下文去翻译。译为英语时一般用意译的办法。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译法是“ One has a sudden glimpse of hope in the midst of despair. (在绝望中突然看见一丝希望)”,在此种译法里根本找不到山、水、路、柳树、花、村等词的对应形式。 他抢了我的饭碗He'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 在中国,一个人抢了另一个人的饭碗,是指一个人使另一个人失业。“ He’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 (他从我嘴里拿走了面包)”就把“抢饭碗”这个行为非常生动形象地翻译出来了。 吃醋be jealous 在中国,说某人“吃醋”了,指的是这个人心里产生不愉快、嫉妒的情绪。因此把吃醋译成“ be jealous (嫉妒)”比较合适。 3,认知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偏好用词具体细腻,而汉语用词概括模糊。例如“说”一词,英语有“say ,speak ,tell ”等,这些词可以表达不同情况下“说”的意思。这样使语言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而汉语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副词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低声地说,嘟嘟囔囔地说。 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中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表示颜色的词语同样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其所蕴涵的意义也有很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红色(red),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喜庆、欢乐的事联系在一起或象征革命和共产主义等。如“披红挂彩,开门红,大红人,红军,红色政权”等。英语中red除了用于喜庆的场合,如“ a red letter day ” ,指所期盼或值得纪念的日子,因此日历上也用红色标注节假日。在部分句子的表达中,red并不总与欢乐、喜庆联系在一起。英语中to see red 意思是:“使人生气”或“发怒”、“冒火”,waving a red flag指“做惹别人生气的事”。 蓝色(blue),在英美文化中常意味着“忧郁、伤感”。例如:in a blue mood,having the blues均指“忧伤”,a blue fit指极其愤怒;蓝色在汉语中象征着温和、平静、清新、静谧,并无伤感之意。 绿色(green),在西方文化中,绿色与嫉妒有关,如“green with envy,green -eyed monsters,green-eyed”均有此意;而汉语中则用“眼红,红眼病”来表达此意。英语中“green”还表示缺乏经验、知识、训练等,如“He is still green to his job.”(他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经验),“green hand”(新手),“green horn”(无经验易受骗之人)。 4,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对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英语民族来说,这种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表现在两种语言中,英语一般只用uncle和aunt表示对非直系长一辈的称呼,对小一辈只用nephew和niece,而对同辈不分长幼用brother和sister,甚至不分男女概称cousin,这在汉语中是不容许的,因为汉语中对此类关系分得十分详细。所以在英译汉中,要找准汉语对应的词语,必须先弄清辈分和亲属、社会关系。而在汉译英中,这些复杂的亲属关系词语就要适当简化。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例如: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 reckoning make long friends ( 明算账,友谊长);Tell money after your own father(亲父子明算账 ) 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ou speak excellent English,中国人常说“no, 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 you!”。 由此可见,“文化翻译”的的确确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做翻译,翻译的好要有九分文化,一分语言。认识语言的本质,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熟悉文化异同,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方便是修持四无量心。在修持四无量心的时候,如果没有先从舍心开始起修,慈心、悲心、喜心就有偏袒,这样所修就不是无量而是梵住,所以四无量心的修持必须先从舍心开始,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之别,时时在平等之中,再修持慈悲喜心,才是四无量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