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围龙屋”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2014/9/6   热度:652
说起客家地区,就会想到客家围龙屋。客家围龙屋虽然没有多么的精美绝伦,宏伟壮观,却有着实用性和独特性。 围龙屋背靠大山树林,整个围龙屋都处在绿阴环抱之中,门前的池塘荡漾着碧波,鸟瞰围龙屋,池塘、禾坪和围龙屋恰好组成一个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的“太极圈”。正面看去,围龙屋占据最高点,其次是上堂、中堂、下堂依次排列,以对称式庭院房屋形式,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构成全组的核心。正堂处于正中,一般由辈份最高的人来居住。在建筑结构上,围龙屋承袭了中原传统民居的架构、墙体和斜坡屋顶,根据南方气候特点,以“四扇三间”为基本建筑单位,形成“三堂两横”为核心的家居单元。平面布局上,层次分明,左右对称,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的建筑屋都在中轴线上布置,附属建筑均设于主建筑物的两旁。 客家围龙屋讲究来龙去脉,坐北向南。围龙屋门前的池塘和屋后培植的树林,屋内的厅堂、天井布局都充分体现风水术在民居建筑中的应用。围龙屋被称有“龙穴”的宝地,一是在半圆围层中央所辟单间厅房称为“龙厅”;二是厅堂背面称为“龙厅背”;三是“厅背”至“龙厅”中间拱状隆起以石或砖铺结称为“化胎”处。有龙的地方,就必需有个水,故此,客家人建筑围龙屋时,门前便都要设一水塘。而其拱形隆起“化胎”处,当便是该龙所踞与孕育龙子、龙孙“化胎”的所在。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自古至今《周易》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居住环境风水论”成为客家民居、民俗一大特色。传统的民居建筑尤其重视屋基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龙”,指的是山形的总脉络,即龙脉。山体是支撑房屋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场所。围龙屋总是傍山而建,同时很讲究地势。 (2)“局”,是房屋周围,自总脉分出来的支脉共同集成的局势。有些山势略为不足的围龙屋,往往在屋后的山坡营建风水林,只许栽培,不许砍伐,以藏风得水。客家先辈认为“林木兴则宅必发旺,林木败则宅必衰落”,这是一种人为因素的“配风水”。 (3)“水”,是指屋基前面的水势。在围龙屋的前面都置有一口半圆形的池塘,它不单是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还含有完善基地阴阳、配偶、山影门庭的潜在意识。 客家“围龙屋”以“一进三厅二厢一围”为基本的结构,其它无论是二围、三围还是多围,都是在这基础上增添扩建而成的。即是说不管围龙屋的大小与否,其总体特征和基本结构是不变的。 如梅州地区的梅江区、白宫、松口、南口等各个地方的围龙屋形态都大体一致,房屋的内部结构是:从晒谷坪(禾坪)到上堂连同左右两厢房间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或长方形。晒谷坪前面有一口半圆形的池塘(龙池),上堂后有一半圆形的围屋,它们与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构成一个椭圆形状。从高空俯瞰,其外部形态以外墙的“龙体”和屋顶的“龙脊”共同组成“围龙”形的整体,封闭性很强。客家人多数聚族而居。这样的建筑形式有利于内部的协调统一和防御功能,而在如此井然有序、高度统一的理性控制下,也必然会形成内向性和储蓄性的品格,实际上也是客家人寻求封闭独立和防御外界干扰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河源仙塘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围龙屋如此设计,与当时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客家南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的住宅。这座民居最让人费解的是有那么多天井,那么多厅。尽管这是一个深宅大院,但经几个天井透进来的光照射,各个角落也明亮许多。厅分上、中、下厅。据说上厅是为老人百年归寿时的停放地;中厅为拜祖、议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厅之间都用两扇屏风隔开,一般在举行婚礼时,打开下厅屏风,百岁老人归寿时打开两厅屏风。去年中央电视台迎接香港回归所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 如今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棵印”被中外建筑专家和民俗专家并称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围龙屋在选址上讲究地理生态性,在结构布局上体现天人合一,在房屋功能上表征伦理生态,总之立足于生命的有效生存。围龙屋的生态性对于形成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客家文化源流 客家风貌的形成与保护 广东河源以浓郁客家文化味迎接世界恳亲客属 蕴含在客家土楼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道家思想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生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学着不生气、少生气,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