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那么年轻
2014/9/6   热度:240
德尼去父母的一个朋友家度周末。这是一个80岁的老太太,她的家离海边就几公里。德尼想去海边看看,老太太自告奋勇要陪他去,还建议骑自行车!见德尼一脸惊愕,她略有不满地问他:“小伙子,难道你嫌累?” 保罗进入了一家很大的家族企业工作。同事告诉他,老板为了拓展国际业务拼命工作:定期去5个国家公干,常常用6到8个小时处理邮件。他们问保罗有没有慢跑的习惯,因为老板要参加纽约的马拉松赛,正在找一个陪练。最后,当保罗终于见到老板时,他以为自己走错了办公室:在他面前的是一个70岁的老人! 我们对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成见:他们胸部下垂、勃起困难,65岁以后就不再有性生活。在对75岁以上的人说话时,我们会提高音量,用一些简单的词,就跟对小孩说话一样。但当我们自己70岁时,我们就能理解这种态度会多大地影响我们自己的形象。 以上提到的这些老人,我都见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并不认同人们对老人的印象。他们很少提到自己的年龄,更多的是谈自己在做的事情,自己的兴趣和对于将来的计划。他们忽略了别人形容老年人的负面形象和词汇,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活力和意愿上。 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贝卡·雷菲(Becca Levy)教授研究了文化中的偏见对老年人的生理和智能的影响。她发现:在那些对衰老持积极态度的文化中,老年人的记忆方面问题更少,如中国和日本。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她更是成功演示了偏见对行为的直接影响。 这项研究在她的实验室进行,由若干65岁以上的老人参与。首先,她测试老人们的记忆力和步行速度。然后,她让他们看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词汇。这些词以极快的速度出现,使我们的大脑根本来不及记住。最后,她重新测试这些老人的记忆力和步行速度。她发现,在屏幕上出现“智慧”、“教养”或者“向导”等词后,他们的记忆力有明显提高,步速也加快;相反,如果屏幕上出现的是“衰落”、“衰老”、“倒塌”、“无望”等词,他们随后的记忆力明显下降,步行速度也减慢?? 我的朋友尼克斯是一个希腊裔的精神病大夫。在他70岁时,他写了一首非常美的诗。在诗里,他跟自己的青年时代告别,不再充满不安和不确定;他跟无休止的自我诘问告别,不再朝思暮想着出人头地;他跟自己挑剔的目光告别,不再审视并力图贬低周围的人。他欣然接纳现在的自己:温和、对世界充满感激、能向他人敞开胸怀。在诗的结尾,他禁不住悲叹:“哎,为什么我不能一辈子都是70岁呢!” 感谢尼克斯,他让我们看到了成见之外的另一面:年轻着老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天天念佛、天天诵经、天天忏悔、天天行善,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法界众生,我们这样做,这些冤亲债主看到欢喜——我们所作所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功德,他们都有分,他们就不会再找麻烦。你要是功德都归自己,这些冤亲债主不会饶过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