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014/9/6   热度:232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什么是实至名归的能要,什么是责任所在的应该要。因为无法理清这四要:“需要”、“想要”、“该要”、“能要”的分际,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着社会风气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现代人往往是:“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再加上不应该要的也要,不能够要的也要,结果想要得不到,便会导致人心不安定,社会问题丛生。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么?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阳光、空气、水分、起码的食物、御寒的衣服,避风遮雨的房子,在我们这个时代,基本的交通工具、电脑、电话也成为需要的,有这些必需品并不算是欲望。 欲望是什么呢?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装饰品,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撑场面用的东西。不过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位,为了配合当时的环境因缘,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庄严,那也可算是一种需要,但一定要有适度拿捏的分寸。 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从主观的立场看,才觉得没有了他生命很空虚、很无奈,觉得活的没有意义,这纯粹是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如果只是讲“需要”,定义非常模糊,在衡量与“想要”间的差异时,应该分别从自我观点,以及总体客观的立场同时来考量。 能不能要?该不该要? “能要”的意思是说,在个人能力范围许可下,以努力付出而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该让贤,不必强求。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权、位、感情等,着实引人欣羡与渴求。但是在要想得到它时,必须仔细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实至名归?是否已经水到渠成,而不是过度强求?如果付出不够多,能力、因缘皆不具足,还希望能得到它,这便是贪图非分,只会增加痛苦与伤害。 至于“该要”、“不该要”,若时下年轻人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而言,便是没有分清楚该要、不该要的份际。一般人的欲望无穷,喜欢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应该要自问该不该喜欢?该不该取得?例如名位财势,人人都喜欢,可是非分之名,是虚名;非分之财,是横财、不义之财,非分之位是虚位,这些都不应该要。当然,如果是实至名归,自是受之无愧,甚且是一种鼓励。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想要的东西非常多;需要的东西应该要,想要的东西不重要。 我们应该从“心灵环保”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保护我们的心不受环境的污染,增强对环境的“免疫系统”;一方面内心不会有妒忌、愤怒、猜忌、自私等种种不好的心念,使得环境变得更糟糕。并从中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欲望的“想要”。在人生的过程中,若能清楚明白这“四要”,便能有明确的方向感,而且也会过得很平安。
(本文摘自圣严法师著作《平安的人间》、《我为你祝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讲,修行的功夫,从什么地方看?从你的念头看。你在一切法里头,还有没有得失?还有没有取舍?只要有得失取舍,你就是凡夫。如果你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取舍得失,给诸位说,你念佛、拜佛、诵经、观想是样样得力。这个得力也就是六祖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功夫得力之相。真正修行的功夫在什么地方?就在训练清净心。我们求福求慧,这个“福”是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间名闻利养看作福,求这个,你把佛的意思看错了。福是什么?福是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清净心多快乐!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快乐是福,离苦得乐这是福,所以清净是福,快乐是福,不见得要富有!佛说“人身可贵,人身难得”,你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佛这句话的意义;不是清净心,你读这个句子你不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