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八 上德质朴


2014/9/6    热度:182   

  知道难,守道更难。特别是现在的经济社会,真正能守道的正直之士,却往往被我们看错,乃至于以为痴傻。如今世风浊恶至极,真正能够守道正直保持自我的高洁之士,常被世人轻看,正因如此,才显得其更加可贵。

  我们想要得到一双智慧眼,在人群中找到真正的贤人君子而不被伪君子所误,一定要从《老子》中获取智慧。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得到自我修养的智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依此知己知人。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真正的圣贤,他的表现往往是极其含蓄而保守的。他从不夸夸其谈,也不在大众中表现他与某些贵人的特殊关系而引人青眼,而是“温良恭俭让”到极致,谦逊有礼,推恩揽过,不断地成就他人的德行。

  这里的“知其雄”,是真正明了天地大道,格去物欲,而证得自我真性的状态。我们在寺院里看到,供佛的大殿名为“大雄宝殿”,这是表示佛陀是真正战胜了自我,放下物欲,看破世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雄大力圆满自在状态,人能战胜千军万马不算英雄,正在能够放下自我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当证到这种状态时,他已经拥有了圆满的智慧,无上的力量,别说世上的确无人能与匹敌,就连十法界中的圣人都已经无法与他相比了,他成为天人之师,十法界的所有众生都以他为师为榜样。但是,在这种状态下,他却不展露他成就的境界,而是“守其雌”,保持自己谦逊的状态,如水就下,成为天下之溪,众水所归,而不为之主宰,毫无控制的念头,而是一片柔和温润之气,“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他的确做到了,像婴儿一样与世无争,以天真的眼睛看着世界而不干涉什么,这是多么纯真的状态啊。

  “知其白、守其黑”也是相似的意思,明明心里光明得一尘不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但是他却显示出混沌无知的状态。他大智若愚,把深邃的智慧掩藏在“和光同尘”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和常人乃至愚人一样生活着,但是他的行持却永远不违背大道,其自然无为的状态足以为“天下式”,值得大家学习效仿。他的生活的确守住了人间的“常德”,一点也不没有过错,这才是真正达到“无极”的真道了。这才是《周易》中所说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样的大德在我们面前时,因为他表现得太平常了,所以总是被我们认为是普通人或者愚人,过宝山往往空手回。

  这样的圣人,他本来志趣高洁,他本来可以享受最高的荣誉,他本应该被天下人所称颂,但是,他却“知其荣、守其辱”,把自己保持在卑微下贱的位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天下最深的深谷,乃至成为波澜不兴的湖海。这时的他,真正能够藏污纳垢,表现成最为质朴的状态,回归到自性的平和当中享受自己的快乐,而在大家看来,这个人表现得质朴无华,甚至有几分傻气,而在天道看来,他才是真正回归到常德的圆满状态,所以说“常德乃足”。

  “朴散则为器。”这种质朴的品格一旦显露出来,便成为人间的大器。也可以说,宇宙间的万物都显露出来了。七仙女之所以看上董永,就是因为他质朴的德行显露出来耀眼的光芒,感动了神仙下凡相助。这就是为什么人间看来的傻子,在天人看来却是真正福德圆满的圣贤的原因。这种质朴的德行所显露出来的状态是圆满自足的,所以他能生出世间万法,器世间由此形成,我们的宇宙由此诞生。所以讲“朴散则为器”,是质朴的德行一旦展现出来,就与自然大道合为一体,天人合一,所以无所不包,所以呈现含蓄庸容的长者风范,成为人间大器。

  证得圆满自足的状态圣人并不自我享受,而是把它与天下人共享。把这种德行普施给天下人的时候,他便会成为天下人的器长。所谓“大器晚成”,最后显现出来的圣德与大众共享,使大众人人得益,圣人甚至以身作则,为之官长,为之父母,引导人人走向幸福,直到觉悟。并且,如果有人有了这样的德行,圣人立刻便能发觉其质朴的可贵,并聘请他为官长,成为人民的榜样,这样规范了天下人民的行为,所以“大制不割”,与天下人共享其胜。这样,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样,才能真正让人人享受真理带来的快乐与自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真正觉悟善恶之义,换句话说,什么叫善?什么叫恶?简单地说,凡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就叫做善,凡是利益自己的事情就叫做恶。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的总原则,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去修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修福。我们自己清净,对别人慈悲,确确实实能够舍己为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必定得吉利,必定得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