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讲《孝经》(十三)
2014/9/6   热度:681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你地位很高,而因为懂得谦恭,懂得尊敬别人,懂得推己及人,能够克己复礼,“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虽然在高位,你不会有危险。能够这样的话呢,你的地位,说诸侯是一个很高贵的位子,所以“长守贵”,只要你这个心里面,一直跟你的行为相应的,一直保持这个不骄,这样。那个“不骄”跟“谦恭”两个字,这个里面你们觉得有什么差别?我们说不骄傲,一个呢很谦虚、很恭敬,这里边我们如果不细分,也就差不了多少,细分这里还是有一点点差别,那么这里我们就不细说它了。我所以提出来,让你们自己实际上心里上面去观察,慢慢地,如果深细的观察,我们就会感受到这里稍有不同。那这样的话呢,是守贵。 下面呢,“满而不溢,长守富也。”同样的道理,这种内涵都是从内心上头功夫,然后由于内心上头,所以他身口的行为会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效应。不是说为了表面,我要这样去做,如果为了这样去做的话,那不是儒家讲的“王道精神”,这个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它这套东西整个地从内心上面启发出来的。然后这个内心怎么来的?也不是无缘无故,一定对境的时候。所以我们遇见任何情况之下,心里有我们的感受,有我们的想法。所以说他内心当中把持得很……有一定的标准,对任何一个境,他就拿着这个自己的内心当中所认定的志趣,然后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而行为,处理他日常生活当中遇见的一切境界,这样。所以说,里边是内心当中的操守,跟在这种心情当中,对一切境界事情上头的行为。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守富”。他虽然有很多钱,但是他不会漏掉。溢,就是溢出去。那么在这种情况,“富贵不离身,能保其社稷”。 那个社稷就是国家,古时候,反正有国家的人啊,“社”就是土地,“稷”那就是指我们的五谷,这个是就养民的,普通我们说“民以食为天”,这样。老百姓要靠吃,吃的什么?土地当中来的,一切都是靠这个。国家主要的就是藉这个,有人了,然后呢,有用的了。现在诸侯呢,就是说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就是他的封地。因为他能够在上不骄,高而不危,所以能够长守贵,又长守富,因为能够长守,所以富贵不离身,能够保持他应有的地位,那就是保护他自己的封地国家。 那么,这个是说指他那个情况。实际上国家是什么?就是他那些人哪,单单有这个土地没有用,一定有这些人,那他能够跟那些人“而和其民人”。所以不管是他上面诸侯对他那个老百姓,老百姓跟老百姓之间,他那个教化自然哪,我们从上面一章上来说,前面那个《天子章》当中,不是说天子是“爱敬尽于事亲”,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吗?这个同样的道理,等而下之,诸侯也是这样,凡是在上位的人,这种影响力量都会影响到下面。那么天子这个影响及到他所有的天下,诸侯呢及到他那个国,拿我们现在来说,一个国家里几个省。如果是总统,那权到那全国,省主席呢,及到那一省,这同样的道理。所以既然他那个德行的教化,能够普遍他所统治的地方,那么自然而然,那个时候统治的人也受那个德行的感化。他会说:“你看!他这么高的人还都很谦虚,还很恭敬,很谨慎,如果我们这样马马虎虎,那我们算什么?那我们就自己认真地努力了。”那个就是诸侯的孝。 讲到上面的人如果真正努力,下面的人自己感化,我就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一下。 现在我们这里都是讲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人叫晏婴──齐景公的宰相,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晏婴。他个子很矮,但是这个人很了不起!因为他是齐国的宰相,那当然宰相,喔!也是又贵又有富。古时候的人坐的不是汽车,是马车,说四马,就几匹马拉的。晏婴那个车夫啊,长得很体面,晏婴呢,个子很矮,这一矮,就不灵光了。他那个车夫因为给那个宰相驾车啦──作这个宰相要靠才能的──普通这种人的话,都要长得体体面面,所以那个车夫长得很体面,因为他给那个宰相驾车,所以都坐在那个车子上面,洋洋得意,很骄傲的样子。 那么,这个车夫的太太,有一次,看见他先生给那个宰相驾车,拿我们现在来说一个司机,喔!他在那里一副很骄傲得意的样子。要我们来说的话,因为开宰相的车子,或者开总统的车。结果再看,后面坐的那个宰相晏子呢,啊!好像很战战兢兢,不胜其任的那种味道,处处地方表示这个人是很小心谨慎。那他回来了以后,她就要跟她先生离婚。欸,这个先生很害怕,说:“你怎么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求离去呢?”那个太太怎么说?她说:“我今天注意你驾驶的那个宰相──晏子,他是个宰相,可是平常我注意他,他始终很谦恭、很抑下。他是这么高的高人,他自己战战兢兢地很谦恭,你现在只是做人家的司机,这么骄傲!你这个人没出息,我不愿意跟你,所以要跟你离婚!”唉呀!他听见了,一想没有错!说:“我堂堂之躯,一个男子汉,跟人家做司机,自己还不觉得惭耻,要力争上游,居然自己还觉得得意,那个实在太不像样了!”所以力求谦下,然后他就自己慢慢地改过了。 这下,那个晏子看见很奇怪了!以前,觉得他那个司机处处地方做得很得意的样子,忽然之间,这个人就变了,注意了一下,他就问他说:“怎么会忽然之间,你这个行为就有所改变呢?”这司机怎么讲?“唉,说来惭愧啊,宰相!”“怎么一回事情呢?”如此这般,他就把他太太的事情告诉他。晏子这个人真了不起,他看见这个人能够这样改,把他提升,说:“你不要做司机了,来!给我做官。”后来变成齐国的一个官。 由这地方就告诉我们,你在上位的人真正能够以德教化,下面的人就会自然感化,所以“而和其民人”。古代的这种方法就是这样。 所以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在文字上面去学,要背,诸位要晓得这个真正的意趣,我们学会了要去用啊!那个才对。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一直跟我们的师长,每次去他都警告,他并不一定针对某一个人,他普遍地就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学了很多道理,你可以从这个上面走两条路,哪一种走法?第一个,学完了,你拿这个道理来观察、反省--我学了半天,有没有去实践?是不是照着去做?我做了多少了?所以说,人人如果拿所学的道理去反省,自己检点来改善,那你就是一个善人、好人,天下就和平。反过来,你自己觉得学了很多道理了,啊!我懂得很多,这样,然后看看别人这个都不对,“唉,你讲这个道理,你怎么做错了?你怎么这个样呢?”本来这个道理是学会了要照自己的,一天到晚就看别人不对,那天下大乱。 你不是在这里学了这个法去行持、弘法,你是毁法。为什么?你也这样,他也这样,他不学,还没有标准互相吵架,你学完了,是不是大家互相吵架?那的确人家骂人说畜生不如,的确畜生不如。畜生最多用嘴巴咬咬人,牠也不会别的了,现在我们脑筋当中还学了那套东西,互相争论,这岂不是很可怕?这是我们现在这里真正重要的。儒家不讲深一层因果,佛家讲深一层因果,那在这种道理之下,假定我们学得了最高的道理,不自己净化自己,还要像畜生一样,下一世连畜生都没有份了,因为你的行为连畜生都不如啊!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会堕地狱。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所以在这里,现在他是讲上面,下面会慢慢地一步步下来的,可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种道理都是我们要努力去行持的。不管在什么位置,能够学到了,我们就努力去做。那么在这里,讲到做,有一句话大家要把它记住,并不是说我今天讲,或者我告诉你,你马上要做到,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了,晓得:喔!我应该这样做,所以应该眼前开始去做。这个清楚不清楚?我再说一遍,不是说讲这个道理,我就要这样,如果讲这个道理,我就要这样,讲到圣人,我岂不就是圣人?你听完了,你是不是就应该圣人?我讲佛,那我就是佛;你听见了,你要做佛,你就是佛,有这个可能吗?没有这个可能。 所以不管儒家、佛法都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几件事情,学了以后,要立志,通常佛法里面叫发心──发菩提心,发了这个心以后,要认真去行持。那个行持过程当中呢,就告诉我们叫“过则勿惮改”,因为我们现在认识了以前错的,现在要这样做,所以以前那个行为既然错的,渐渐地要去改,那不怕改,勿惮改就是不怕改,改过是满吃力的事情喔!但是我们不怕改,只要真正去努力,那自然就做得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比喻人失人身,还能够得人身的,“如爪上土”。世尊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向地上抓了一把泥土,然后撒到大地,指甲上还有一点。学生们看到佛这个动作,就向佛请教这是什么意思。佛说:“人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来世不能再得人身,堕三途的,就像我撒在大地上的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