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的学问
2014/9/6   热度:193
有一个名词,估计很多人都会非常在意。 那就是,自己的名字。 不会吧?或许您会怀疑。 会不会,只要我们在生活稍微观察一下,一定能有所发现。 对于其中的缘由,想必已是很明显的了。想想看,从小到大,有哪个词会比自己的名字,听得遍数更多呢? 估计是少有的了。 既然很多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字,那么合适的称呼,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记得上初中时,那时不过十岁多一点,有次手不小心弄折了,同学们说我们的体育老师能看,不妨请老师给看看。 那时自己性格还很内向,怯怯的,走到体育老师房间门口,敲敲门。没想到,老师还真让进去了。 “我的手折了。”一进门,心跳就加速了,吞吞吐吐地说到,也不敢确定老师是否能听到。 老师看了我几秒钟,就让我到他跟前,给我揉了揉受伤的部位。 “以后说话前,要称呼老师。”末了,老师说了句。 啊?刚才我没有称呼老师吗?心里使劲的想。不过真的想不太起来了。 说话前,要称呼老师。 这就是印象中上的第一堂人生课。一位体育老师,一句普通的话。 一晃,就是二十年过去了。 前段时间师公来。辗转听到师父的教诫说,要称师公,不能连带法号。心里又是一惊,使劲想之前是怎么称呼来着。唉。这脑袋瓜子,又想不起来了。 称师公,不能连带法号。 接着二十年前的那堂人生课,继续学习。 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就是注意不到呢?当然,注意不到,也不太可能做得好。没有注意到,还能做好,那一定是天生的习惯,而不是后天的养成了。 理与行的区别,或许也就在这里了。 从理上讲,我们应该尊重别人。估计天底下没有多少人,会对反驳这个观点。 但,从行上看,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尊重别人呢?这个里面就有大学问了。正因其学问大,恐怕亦是终生需要学习的了。 孙中山先生说,知难行易。 现在看来,知确实难,可这行,也着实不易啊。 不过,凡事识其难,体其不易,目的并不是找藉口退却,而是迎难而上。唯如此,人生方有无限的乐趣,待君品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起心动念、一切的造作,哪怕造小小的恶因,都会留下种子,将来都会有果报。现代人不相信因缘果报,他为什么不相信?他没有真实的智慧,他不懂得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