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 传统儒学与社会发展
2014/9/6   热度:175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台湾中央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联《学术研究》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岭南文化、传统儒学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广东省云浮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30多家大学及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岭南文化、传统儒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山大学李锦全教授认为,“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是传统儒家的共同愿望,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特别是由于儒家重人治的双重效应,这种理想从未实现,今天我们继承这一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社会的实现。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其基本意味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协调,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言,主要强调人与外在的强大控制力量相一致,与体现神圣天道的道德律令相一致,而不是单纯的与自然一致,这一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佛山科技学院戢斗勇教授认为,经济伦理的缺失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深层原因,儒家文化尤其是以“仁”、“和”、“中”、“稳”、“实”、“俭”为内容的儒家经济合理主义,可能成为缓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药方。 华侨大学王四达教授认为,董仲舒提出的“深察名号”治国思想,通过道德意蕴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起来;《白虎通义》更是把名号的道德价值贯穿到礼制的各个领域之中,但由于古人的道德理想既存在明显的内在缺陷,也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最终走向衰亡。有学者认为,阴阳五行的系统论证,不仅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三纲五常价值体系,而且还赋予它纲纪性、正义性、神圣性和永恒性,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当代“生活儒学”的重建应该从“生活”出发,走自下而上的路子,这就首先需要解决儒学的“形而下”问题。广东省社科院张造群博士对名教的内涵、形成、历史价值及困境作了富有别开生面的阐释。 不少学者通过对儒学经典的细读,挖掘出新的蕴义。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杨祖汉教授根据康德的道德哲学,重新解释了伊川、朱子的义理形态及其所以重智之故,提出伊川之所以要强调格物致知的工夫,是要使人对道德法则的了解从“常知”进入“真知”,才能使人进入确定而无例外的道德实践。此外,学者们就《说苑》儒道互补的“敬慎”思想、《大学》与《中庸》的“慎独”观念、王船山论华夷之辨、刘宗周早期理气思想、四库全书总目的春秋学观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阐发了新的见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古人教我们隐恶扬善,看到众生好的这一面,我们要赞叹他、鼓励他;见到他恶的那一面,不说他,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忏悔,这是养我们自己的厚道。“隐恶扬善”,扬就是赞扬,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赞叹,见到人家有过失的地方一字不提。我们都能够这样去做,社会的风气必定慢慢会淳厚。作恶的人,有时候也会做一点好事!好事你就赞叹,恶事不提,到后来他会生惭愧心,“你看看这些人对我多好,我做了小小的好事就赞叹,我做那么多坏事,你看他们都不说”,他慢慢会反省,会改过自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