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2014/9/3    热度:331   

  论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杨民康
  中央音乐学院院报副主编
  内容摘要:中国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主要流传在云南省西南部傣、布朗、德昂、佤、阿昌等民族地区。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里,该类佛教及佛教音乐文化向以保存完好、传承稳定,有较好的群众性信仰基础而著称。然而,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和现代化浪潮的影响,该类佛教文化及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层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在田野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论述对于巴厘语早晚课诵、傣语佛教经腔、民间佛曲、器乐曲以及佛教文化人才的传承、保护措施。
  中国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主要流传在云南省西南部傣、布朗、德昂、佤、阿昌等民族地区。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里,该类佛教及佛教音乐文化向以保存完好、传承稳定,有较好的群众性信仰基础而著称。然而,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和现代化浪潮的影响,该类佛教文化及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层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在田野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简略介绍和分析。
  一、南传佛教梵呗的文化传统和变异特点
  傣族南传佛教的“梵呗”,主要包括巴厘语经腔和傣语经腔。其中,巴厘语经腔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其唱词语言(巴厘语,口诵本文要素之一) 和书面本文(用傣文转写)的基本形式上各地相对一致的同时,其经腔旋律(另一口诵本文要素)中则含有较明显的地域性风格差异,亦即在上述基本模式基础上产生的不同风格性变体。对此,从佛教的传统局内观里似可寻找出某些解释依据。例如据傣族文化学者岩捧先生述说:当佛祖“释迦多”(即释迦牟尼)成佛之后,第一年便收了60个弟子,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还有分别从山区和坝区来的。不同的语言、方言,决定了他们的诵经方法有所不同,佛祖根据他们的不同口音特点和民族、环境区别,创制了不同的诵经音调,这是产生音乐,或佛教音乐派别的依据。此后,便逐渐形成了以较统一的诵经内容为基础的不同诵经风格流派。佛祖还对60个徒弟说:“从今后,你们开始找到了‘真我’,抛弃了‘假我’,你们要把“真我”的东西转送给人类。”何谓“真我”?岩捧解释说,“就是佛祖‘释迦多’教唱的东西。除此而外,其他东西都不是正道。”岩捧继续讲述: 60个首徒分赴各国各民族地区,又在当地语言和口音的基础上,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方言。以上说法虽然带有传说成分,但其中蕴含了某些现实性的意义内容。就拿西双版纳来说,以往历史上大约存在三种地域性的诵经风格:
  其一,从西双版纳的大猛笼、橄榄坝,经猛腊县的猛捧到老挝上寮一带,是一种较统一的诵经音调。
  其二,从景洪、小猛养、普汶至猛腊一带是另一种诵经音调。
  其三,猛海、猛混、猛遮、西定(布朗),又是一种诵经音调。
  岩捧先生还认为:过去,前两种音调是较纯正的南传佛教诵经风格,第三种音调以南传佛教风格为主,掺杂了某些汉传佛教的风格因素。而在另外的场合,岩捧先生曾又提出以下两种观点,其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十年来,西双版纳各地区的南传佛教文化传统均不同程度产生断裂,原有的佛教流派多已经产生变化,上述佛教音乐的地方音调也在不断地互相融合,风格差别正在慢慢地缩小。其二,在过去历史上西双版纳佛教与缅甸佛教有较多的联系,近年来由于泰国的经济发展较快,而使东南亚邻国的政治、经济均势和平衡状况以及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对外关系均产生了种种变化,上述傣族佛教与相邻国家佛教的传统关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十余年来主要是朝著与泰国佛教加深联系的方向发展。在佛教音乐方面,近年来显然也受到了不少泰国佛教音乐的影响。对此,笔者经过调查后也深有同感。由于佛教文化传播来源改变的原因,今天傣族佛教的梵呗虽然也存在著明显的地域性风格差别,但这种差别却显然迥异于岩捧先生所介绍的传统的风格分布特点,而带有某些新的传播传承的规律性特征。
  二、南传佛教音乐的现状及保护、传承措施
  从保护传承的角度看目前云南南传佛教梵呗,目前主要存在用巴厘语唱诵的早晚课经腔套曲,用傣语唱诵的仪式经腔套曲、日常经文曲调,民间流传的佛曲及佛教节庆中使用的鼓乐等类。由于传承传播的状况不同,可对之进行调查、整理、保护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一)发展和传承状态相对稳定的早晚课诵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早晚课诵经经腔套曲,主要采用巴厘语唱诵,已经形成以西双版纳总佛寺及云南上座部佛学院为传播中心和传承基地的重要佛教音乐流派。以西双版纳总佛寺的早、晚课佛乐套曲为例,一般由七至八首经腔组成,分别是:引腔、曲一【南无】(阿罗汉经)、曲二【布陀】(三皈依经)、曲三【南无灭聋】和【密代约】(连诵)、曲四【戛拉涅】(滴水经)、曲五【南无灭布陀】、【摩腊巴厘通】和【舒阔】(连诵)、曲六【南无如般】 (插入坐禅“帕瓦纳”) 、曲七【宛达密】、曲八【洒诸宛达密】。由于目前的传承传播状况比较稳定,除了有必要进行跟踪调查外,尚不需给予积极的保护措施。
  (二)因人而异,风格多样的傣语仪式经腔
  在云南与东南亚周边国家,佛教安居节、泼水节等节庆期间,将会在传统佛教仪式中使用本地语唱诵一些经腔套曲,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安居节期间的仪式——赕坦(献经节)时诵唱的【维先答腊】(佛教本生经末篇)套曲,一般由13部经文(曲)组成。由于使用本地语言傣语、缅语、泰语等唱诵的原因,这类仪式经腔也具有较明显的本地音乐风格。在西双版纳地区,景洪、猛海、猛腊三县及缅甸、泰国的僧人常在各寺之间互相往来,或受邀参与仪式,或驻寺授徒教学,而使该地流传的这类仪式经腔在音调风格上显现出异常混杂的状况。例如,据笔者上世纪末在猛海县调查,该县景真佛寺的两位住持比丘都章、都管系聘请自缅甸的不同掸族地区,并且各自分管上下两个分寺,以致其所诵的【维先答腊】经文主要带有缅甸的风格。另如笔者参加的另一次景洪县曼景兰佛寺的赕坦仪式,十四位比丘和僧侣分别来自西双版纳景洪县及缅甸边境的八个村寨,其中大约有一半是本村从数十公里外大猛茏镇佛寺邀请来驻寺者。仪式的后一阶段共唱诵经腔20首,由不同地区僧侣分别唱诵,其曲调旋律几乎因人而异,以致从该次仪式所体现出来的诵经风格上看,一是其来源的复杂程度远甚于其他佛寺,二是相对于本地原有风格来说,这些僧侣及其所诵经腔几乎都系外来风格。从文化传播和传承等不同角度,确切地体现了如今新兴的城市社区内部传统文化剧烈变异的程度和错综复杂的状况。对于这类经腔,除了有必要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之外,显然也无法对之施行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还俗老“康朗”保存的本土经腔
  “康朗”是傣语对还俗比丘的尊称。在傣族传统社会里,康朗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在寺外传承、传播和发展普及佛教文化,还利用自己的非僧侣文化身份来推展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在僧俗共同参与的节庆法会仪式里,种种用傣文译写和诵唱,深具傣族民间音乐和文化魅力的经文经腔,如佛教本生经【维先达腊】以及【的拉望经】、【贺党里坦经】等,有的依靠他们保存下来,有的就是出自他们的手笔。如今,掌握本土传统经腔的老康朗们多年事已高,如何从他们手中把这一部分文化遗产抢救下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四)当地流传的各民族民间佛曲
  在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地区,民间流传著各种各样的佛曲,其中含有较明显的佛教内容,较多是在宗教节庆场合或日常生活里唱用。按以往的学术习惯,往往被归入民间音乐的民歌体裁。由于这类佛曲多数在年长的佛教徒中流传,故也有必要按佛教文化的保存与发展规律,积极地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
  (五)已呈流派特点的象脚鼓、大鼓舞曲
  傣族节庆仪式歌舞音乐由器乐——打击乐音乐和声乐——舞歌两个部份组成,用于仪仗和节庆歌舞的传统乐队一般仅含有各种打击乐器。傣族打击乐队具有民族个性特点的基本构成模式,是一般皆采用鼓、铓锣和钹三大件打击乐器。其中,鼓类乐器以象脚鼓居多,但可以用大鼓、蜂桶鼓或大军鼓替换。在舞蹈表演中,主奏的打击乐器往往作为具有较鲜明象征意义的文化标识,被人们用来区分和认知不同的歌舞体裁形式,如象脚鼓舞、蜂桶鼓舞、铓锣舞、大鼓舞等等。如今,又由于半职业艺人的参与,已经形成了一定地域性流派特点。有必要对之加以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总结。
  三、高级佛教传承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近几十年来,傣族佛寺中出现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中青年高级僧侣,其中许多人还被送往东南亚国家进修学习,他们对于佛教梵呗经腔曲调的唱诵往往有较高造诣。近几十年来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傣族南传佛教及佛教音乐得到振兴和发展,他们都是重要的见证人。由于傣族佛寺存在还俗制度,这部分僧侣的更新非常快。自从十多年前本人开始对傣族南传佛教音乐进行重点研究,至今已看到有多达十余位总佛寺副住持和地方中心佛寺住持级别的高级僧侣还俗。如今,他们中有的不幸逝世,有的一旦还俗,便几乎如人间蒸发,音讯全无。故有必要重视对之进行经常性的“抢救”式的跟踪立档。
  Abstract:In China, Theravada Buddhism mainly spread in some ethnic nationalities such us Dai, Blan, Dean, Wa, Achang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In each ethic nationalities region of China, this kind of Buddhism and Buddhism music culture had been keep intact and better conservation all along.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erchandise economy and the modern wave, Buddhism culture and Buddhism music also present a diffe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 and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 This thesis will according with the fieldwork investigate dates, Treatise some protected measures of the Pali lesson texts, Tai language chant scriptures, Buddhist folksongs, instrument musical compositions and Buddhism cultural talented person.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 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很多人问:“到底人有没有命运?有没有风水?” 答案是:“你执着有,你相信有,它就真有?如果你的心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它就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