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
2014/9/6   热度:192
从小就不怎么爱讲话,大人说话,总在一旁沉默寡言的。比我大四岁的哥哥,就耐不住寂寞,经常和大人抢话说。结果,哥哥常遭到批评,我则常受到表扬。那时心里就慢慢意识到,看来说话不是件好事情。 后来长大了,和同学、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总有聊不完的话,而我却总是静静地在一边听,很少说什么,听到会意处就笑一笑,如此而已。后来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竟慢慢疏远了,自己还搞不清楚为什么。后来才意识到,你一天到晚不说话,谁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不疏远,那才怪。看来,不说话也不是件好事情。 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到底该如何是好呢?看来,说话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好好研究,好好体会。 后来有幸读起了《论语》,发现还是孔老夫子厉害,他老人家对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乃至于对什么人该讲什么样的话,都有一番深细的观察。下面略举几例。 夫子曾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个什么意思呢?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不该说话的说话,就显得罗嗦,惹人生厌。有智慧的人,就能做到该说的时候说,因此不会失去人的信任;不该说的时候不说,因此不会制造太多的语言垃圾。就这么一句话,就把自己从小到大在说话上经验和教训给概括的一览无余。 夫子又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又是一种考验。面对需要说话的人,应该说些什么?以前常听到一个成语,叫做对牛弹琴。当然,一般的理解,总是觉得弹琴的人境界很高,结果听众境界很低,因此两不相干。实际上也不尽然,对牛弹琴,说明这个弹琴的人也有问题,而且问题决不比听的对象要少。你要是能弹得出牛能听懂的琴曲,或者发出牛能理会的音声,那才是水平。 夫子还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到了这种程度,说话就不再是学问,简直成了一门艺术。学问,能开启人的智慧;而艺术,则能熏染人美的操守。但无论是智慧的开显,还是操守的渐备,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历练,将那颗躁动的心性,历练得平和;将那颗隐蔽的心性,历练得开放;同时将那颗暗顿的心性,历练得明利。 每次与人的接触,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一次历练。有时候,甘于沉默,是最好的言语;有时候,一言一语,胜过千言万语;有时候,义正言辞,是最好的表达;有时候,幽默风趣,又能传递最好的讯息……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地狱”,在古人翻译的经里头,它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里面没有乐受,只有苦没有乐。 第二个意思:佛菩萨很慈悲想帮助他,帮不上忙,佛菩萨想救济他,都没有办法。为什么?业障太重。 第三种是愚痴,不开智慧。他居住的环境非常阴暗,他看不到日月星辰,空中就像烟雾一样,很浓的烟雾,所以才称它作“地狱”。第四是“出佛身血”。佛是天人老师,因此以恶意让佛受伤,这个罪过就重了!今天释迦牟尼佛不在世,佛的形像,无论塑造的像,或者是彩画的像,如果你是以嗔恨心恶意把它毁坏,这个罪是相等的,你决定要堕地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