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毫不争 【龙泉解《道德经》3章】
2014/9/6   热度:25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标榜贤良,使人不起争心;不显示财宝的珍贵,使人不起盗心;不展现能引起欲望的东西,使人心不被惑乱。 从某种角度说,圣人总是反社会的。因为社会是符合大众的,而圣人是符合大道的。我们看到的社会都是在提倡贤能,显赫财宝,凸显奇异。但老子却告诫世人,那些东西只会引来恶性竞争、为盗为娼和民心大乱。 庄子也认为,有“道”的时代,不标榜贤人,不任用才能,而天下不治而治。 庄子还说过,君子如果能“不伤害身体,不显耀聪明;静待无为而自然有威仪,沉默不言而后道德临至,精神有所归向以使动作自然合乎天理,从容无为而使万物能自在游动”的话,那又何必去治理天下呢?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所以,得道了的人治理天下,总是净化心思,让人们没有那么多的贪想杂念;满足人们的安饱;不让人们有太多的想法;增强人们的体魄。 虚心,就是心无杂念,一心不乱。但老子也不提倡苦行,吃饱肚子是前提,所以要实其腹。一个人吃饱饭之后,又会滋生出过多的贪欲,奇思妙想也会随之而至,所以要弱其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都做到了,身体强健就是必然的结果了。这里表面上看是在谈治国,其实是在谈修行的功夫。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长期使老百姓处于无知无欲的纯朴境地,这样就会使那些有点小聪明的人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天下人都顺道而行,没有了逆道而为者,那么,天下一团和气,还需要治理吗? 世人的烦恼的根源就是“敢为”二字,而“敢为”的背后是巧智和欲望。人类张扬巧智,膨胀欲望,其结果就是人心大乱,天下大乱。 以上是外说。内说是指一个人不要追求巧智,不要耍小聪明;远离外境的各种诱惑,让自己处于无欲、无杂念的心境,这样,我们的身心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福,一定要以清净心、以真诚之心去修,随分随力,决定不要勉强,勉强是错误的。有很多人爱面子,今天道场做什么事情了,要出一点钱,自己没有钱,借钱来做,这个错了!借钱来做功德,没有这个必要。你勉强凑合起来的,这个功德不是圆满的,圆满是随分随力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