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丝绸之路中“草原丝路”最早
2014/9/6   热度:182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3~14世纪,在横贯欧亚的陆路交通干线上,古代中国同西方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这条路线上,运送的物品以中国古代的丝绸为大宗,故称为“丝绸之路”。 今天,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人们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李希霍芬所下的定义。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撰文指出,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括起来有4条:一是汉唐两京(长安和洛阳)经河西走廊至西域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西南丝绸之路;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研究表明,草原丝绸之路在4条丝绸之路中出现最早。有学者指出,在丝绸之路(主道)开通前,早已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沟通东西文化的天然大道,那就是途经欧亚草原的草原丝绸之路。 徐苹芳指出,中国北部广阔的草原地带,自古以来便是游牧民族栖息牧猎之地。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黑海,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代,游牧民族便在这片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上活动,中国的丝绸早在此时已通过游牧民族从东方传向西方。 那么,地处辽宁省西部的朝阳,是如何和草原丝绸之路挂钩的呢?曾在朝阳地区从事考古工作近20年的田立坤在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从十六国时期到“安史之乱”400多年间,朝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在东北地区古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东北亚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老的朝阳,曾先后有“龙城”、“营州”、“柳城”等不同的称谓。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连接中国东西部和贯通长城南北的交通要道。有学者称,如果从地域文化的特征角度观察,这里又是草原文明、农业文明以及森林狩猎和渔捞文明的交会点,以大凌河谷为中心的文化与文明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悠久的古代文明的代表。 罗新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朝阳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如果突破以往单线条的思维方式,从文化交流这个视野考察,会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朝阳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要想在这一生道业圆满成就,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一定要严守五戒十善,一定不要去犯,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 一定要知道,如果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利益,我们就是凡夫,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世界的和平。真正觉悟的人,彻底觉悟“一切法无我”,对社会大众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不会做,他不会说,他连想都不会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