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聆阿弥陀经要解心得
2014/9/3   热度:439
恭聆 雪公吾师宣讲阿弥陀经要解,如绕梁妙音,馀韵无穷;於今忆念,犹依然引人入
胜,大畅我怀!
此期讲座,虽为时间所限,弥陀经要解,未能全讲,而其要旨,则尽摄诸五重玄义之中
,讲其玄义,全经精要,则无不尽得之矣。其於念佛往生之理与事,不唯藕益祖师,已於玄
义陈喻至详;而且由於 雪公吾师之巧说妙讲,益令其甚深义趣,显达无遗。余虽不敏,而
所获之法益,则已非车载斗量矣。心中之法喜,於焉可知。
至於经文,虽方讲入正宗分未几,而余所得之乐,似尤为大者。其最能醒我耳目,最能
引发我之无上兴趣者,莫过於「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丶现在说法………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一段经文。此段经文,於一刹那顷,令余生真实感;令余生大希望;令余生欢喜心;盖此
乃我释迦佛之现量境,必真实不虚也。余不禁兴而叹曰「余已有好去处矣」!
或问曰「君何为而言此耶」?余自闻佛法,已近五年矣。为时已不算浅,若言进益,则
十分惭愧。惟对佛法中所说「观身不净」丶「观受是苦」丶「人生所受,毕竟是苦」丶以及
「三界火宅,苦海无边」丶「娑婆浊恶,不可久居」等等之义,体会独深;乃至对「末法众
生,刚强难化」丶「末法时期,斗争坚固」之说,亦似略有所体认。不唯吾人当前所受种种
丶莫非是苦;他日之苦,殆将更有甚於今日者。或问「君何以知之」?余曰:其象业已丕显
,少加留意,无不知焉。其象至繁,无以悉说。
呜呼!今日之苦,已感无法忍受,他日之苦,将何以堪?!况人亦不必常生人道耶?其
不加惧乎?总之,三界之内,实非吾等久居之所。极乐世界,既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吾不斯去,将何所去哉!我出此言,不亦宜乎?
又略有进者,余於此,不仅已知其好去处也;如之何以去?余似亦窥知其门径矣。其门
径为何?惟「信丶愿丶专持名号」耳。或曰「往生极乐,乃求了生脱死,事之大者也。此语
俗鄙甚,焉得谓为门径耶」?余曰:非其俗鄙也,乃问者不谙其奥义耳。不然,当必改其说
。其奥义云何?余不辞浅陋,於此,谨以余之所闻见者,略陈如次:
首明信,信者,信吾现前一念心性,竖无初後,横绝边涯,与诸佛心性,同其大小,无
二无别;佛心遍故,吾心亦遍;佛心所在,吾心同在。又信弥陀宏愿,自其心性中出;而弥
陀心性,与吾人之心性,无有差别;其宏愿,亦自包於吾人心性之中。是故,十万亿佛土之
外之清净庄严之极乐国土,即系弥陀心性所现,亦即与吾人心性所现无异;且心外无别法,
十方虚空,微尘国土,都元我心性中物,西方之极乐世界,又焉能在吾人一念心性之外?如
此,所谓之极乐世界,自必不离吾人当前介尔一念清净心性。由是之故,吾人虽昏迷颠倒,
倘能一念回心清净,而专持名号,便当乘愿往生。并信今丶现在之西方国土之诸上善人,皆
悉是因其清净一心之念佛因缘,已经得生者;且信其散乱称名者,犹为未来成佛种子,吾人
诚能清净念佛一心安得不乱,不生极乐?况释迦如来无诳语,弥陀世尊无虚愿。十方诸佛无
二言乎?是以,吾人应诚顺诸佛之真实教诲,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应无疑惑!
次明愿,愿者,愿离娑婆,愿生极乐也。 详说;则此愿有欣厌义与取舍义。厌者厌恶
也,即厌恶娑婆世界之浊恶;欣者欣羡也,即欣羡极乐也。既厌恶之,则应求速离;既欣羡
之,则应求速生;既求速离,便须舍之;既求速生,便须取之;且须舍至究竟,取至究竟也
。舍至究竟,即可如愿以速离;取至究竟,即可如愿以速生。而必切求速离娑婆,横超三界
丶永离诸苦,方是舍至究竟;必切求速生极乐,直上九莲,但受诸乐,方是取至究竟。再明
言之:舍丶即是放下;取丶即是提起。亦即是放下娑婆,提起极乐也。此一放一提,道在其
中矣。愿之义大矣哉。总之,愿之切,则得速离速生;不切丶则不得速离速生。 雪公吾师
常言曰「倘无往生之愿,纵将佛号念至一心不乱,亦决定不往生」。愿之不可思议也若此,
愿之重要也若此。修净土者,能无愿乎?
复次明专持名号,专持名号者,一心不乱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也。云何专持阿弥陀佛名号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虽归元无二丶方便多门,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丶至圆顿者
,莫若净土念佛法门。而诸经所示净土之行,千差万别:如观像丶观想丶礼拜丶供养等等,
皆可往生;第唯持名一法丶为至简易丶至稳当,摄机最广。实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
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所谓「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於乱心,乱心不得
不佛」也。且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丶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不可思议故,散称犹为佛种
,一心称念,自当往生丶登不退也。专持名号,功效若此,解之者,能毋立而专持之乎?
由上述以观,此「信丶愿丶专持名号」者,实乃吾等末法众生丶离苦得乐丶了生脱死丶
成无上道之不二法门,千万不可错会,以为俗鄙,弃而勿用,致盥沉沦,永无出期。且应知
上言三者,乃净土法门修行之宗要;乃往生西方三资粮。既云乎三,三皆重要;任缺其一,
便不得往生。盖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丶不足以导行;非持名,不足满所所愿而证信也。
修净土者,其知之乎?余何幸得乎殊胜因缘,躬与吾师此次讲经盛会,因以得悉:於五浊恶
世之外,尚有个妙好去处;并进而得悉其往生之门径。乐何如耶?余虽愚鲁,但倘能遵师明
教,持而行之,当生往生,或可期也。
第9期 公元1971年11月发行 9,10期合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大师常教诫人,修行人一定要内省,要反省,所以他能成功。他不见别人过,他只见自己过,他能够成佛成祖。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他教化众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哪里会有看不顺眼的人?我们觉得人家看我们不顺眼,其实是自己心里作祟,是自己造成的。在我们中国,大舜为什么能成为大圣人?他就是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