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不抱怨的职场关系


2014/9/6    热度:298   

想要建立一种 “不抱怨的关系”,不在于你学习如何去做这样的事,而在于学习如何去成为这样的人。

评价他人是人类一种天生的“嗜好”。想要改变别人,你先得改变你自己心里对他的看法,一切转变都要从这里开始。你必须改变头脑里对他的最初印象,必须改变你一开始时为你们之间的关系所设定的基调。


想要改变别人,先得改变自己心里对他的看法

在《不抱怨的世界》里,也许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看法:这些号称能告别抱怨的方法听得耳朵都快出茧了,既简单化又很天真。而且,或许一直有个声音在问你,“为什么你要去改变?”那声音在你耳边说:“有问题的不是你,而是别人!”

其实,你和他人的关系,全部都来自于你对他人的描述和再现。关系其实是你对他人评价和看法的一种外在的表现。

鲍温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部落的人住在一个大峡谷的两端,他们想架一座桥,把两个部落连接起来,可是峡谷两端的距离太长了,两边的山崖又高又陡,没人能爬得上去,要想在这样的地方架一座桥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其中一个部落里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一根细绳系到了箭上,并且在箭杆上绑了一张纸条,然后把这支箭射到了对面山崖上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好让对面部落的村民容易发现它。

对面的村民真的发现了这支箭,他们打开绑在箭上的纸条,上面写着:“把这箭上的细绳系到一根线上,我们会把它拉回来。”这样,第一次他们拉回一根线,接着是一根细绳,之后是一根纱线,再之后是一段绳子、一根比较重的绳子、更重的绳子……到最后,他们终于有了造桥需要的缆绳,可以在上面架桥了。两个部落最终被连接了起来。

其实,“往回拉”代表我们看到的和别人所做的;“拉过去”代表对方眼里我们所做的和所想的。这样来回几次,这种相互影响的活动就使我们头脑里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不断加强了。就像两艘潜艇发出声纳、然后根据对方的位置调整航线一样,我们不断地“再现”并做出反应。

这是个自主而持续的过程。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这么做,也不受我们的控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已经在和别人争吵,却不知道是怎么开始这场“战争”的。自己同自己的交流,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会迅速繁衍,最终决定了我们同别人的交流方式。

真正的关系是两个人头脑里的再现和重述,是那些被拉来来去的细线、细绳、丝线、绳索和缆绳。我们是否赋予了这种互动一些或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在互动中对对方的回应。而这种回应在对方的头脑里也会有一定的意义。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内在交流,可以成为我们通向愉快关系的牵引线,或者,也可能成为勒在关系“脖子”上的索命绳。

对于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你都在扮演着圣诞老人的角色,你来决定他们是“淘气”还是“乖巧”。可是,你的评价只对你自己有效,别人没必要和你持同样的看法。你对他人的评价只不过是你自己创造的故事,它们甚至比“圣诞老人”更梦幻。

惩罚别人发出的消极能量,反而会影响自己

把单词“resentment”(仇恨)拆开,就得到了一个新词“re-sentment”(重新发出)。当你心怀仇恨的时候,就是在“重新发出”这种消极的能量,并把它作用到自己身上。

不愿宽恕就好像扔出一个沾满污物的回旋棒,它在飞行的过程中,会沾上更多的脏东西,可是最后它还是要回到你手里。仇恨越深,作用在你自己身上的消极能量就越强。当你紧抓着仇恨不肯放下,它不会伤害到别人,相反,只会伤害你自己。

鲍温最近认识了一家人。他们曾捡到一只被遗弃的小暹罗猫,可爱至极,两岁大的女儿给它取名Marvel(奇迹)。住在街对面的男人也养了宠物——两只很大而且精力旺盛的杜宾犬。有一天可怜的小猫被两只杜宾犬撕得血肉模糊,最终失去生命。狗主人的道歉一点也没有减轻这家人的痛苦,虽然邻居赔付了医药费,但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之间都保持一种冰冷的沉默。女主人曾试着去忘怀这段经历,可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种愤怒就像气泡一样不断在她体内爆发。她发现自己的脾气开始变坏,就连对家人也没什么耐心了。

当Marvel 离开他们18 个月时,这位女士下决心要做些什么,打破现在这种糟糕的局面。“我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该摆脱这一切了。”她说,“我不能再惩罚他了,因为这也是在惩罚我自己。每次我看见这个男人都会想到Marvel 的死。”她不确定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只能顺应自己最自然的想法——烤了一炉她拿手的巧克力曲奇,拎起碗,艰难地走到街对面。

“还和往常一样,”她说,“我的邻居依旧别过脸去不看我。我朝着他走过去,脑子里反复播放着一首歌。那首歌是约翰· 梅耶尔的《SayWhat You Need to Say》:‘像一个人的军队一样行走,和脑海里的阴影战斗,让生活一如往昔,知道忘记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可以,那就说出你要说的话。’”

那男人像一只被困在角落里无处可逃的小兔子,不得不抬起头来看着她。女人微笑着把礼物递给他。其实,她还在碗里放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我很遗憾因为Marvel 的离去,没能和你成为很好的邻居。”

“一开始他有点愣了。”她告诉我,“可是一会儿之后,他就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我肯定他心里也很过意不去。”事情总算解决了。她卸下了心里的包袱,摆脱了这种痛苦的折磨,而小Marvel 也可以安息了。

“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好多了。他永远也不会成为我最好的朋友,但是,我没必要非去讨厌他。”那些失去爱猫的悲伤记忆和对“凶手”主人的仇恨就不再折磨她了。

19 世纪美国著名牧师哈里· 埃莫森· 福斯迪克(Harry Emerson Fosdick)说过:“憎恨别人,就好像为了赶走一只老鼠而把自己的房子烧掉一样。”你需要的不是烧掉你情绪上或精神上的“房子”,而是去宽恕,去原谅。

扩大同情心,把自己从牢笼中解放出来

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也许很可怕,但总是可以解决的。伟大的德国诗人里尔克曾断言:“一切可怕之事都需要爱。” 应当谨记自己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快乐和成长——人生由快乐与成长组成。

鲍温认识的一个人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有个困难他似乎无法克服,就是手下一起工作的人无法胜任,既不能按他的要求做事,也不能在他认为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这些人对他也不友好,经常联合起来刁难他。

几个月来他努力工作,不断获得成功,但对手下的不满依旧。他差点想离开喜爱的工作,思来想去,打算休长假后再进行抉择。假期头几天,他满脑子都是手下团队无能的想法。他想要开掉这些人或是自己辞职,但又犹豫不决。后来仍然一筹莫展,索性把一切都抛到脑后,跟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度假。

有趣的是,等他休假回来,惊奇地发现所有的事都干完了,而且每个人对他又尊重又感谢,这是他之前从没见过的。这个改变其实都是由于他自己的改变,他决定享受假期而不再为工作中的琐事费心耗力。休假回来后,他温和地对待自己,也温和地对待员工,员工也相应地如此对待全新的他,一切都美好起来。

其实一切关系都是如此。我们改变了,对方也会随之改变。当我们承担起建立关系的责任时,也就给予了自己改善关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拥有的能力。我们可以创造充斥争斗的关系,也可以创造不抱怨的关系,选择权在我们手中。如果我们对关系负责,我们就能改变它们。

爱因斯坦做了很好的总结:“一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即我们所称的宇宙,是一个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一部分。他常常以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与其他事物割裂开来的某种东西——这是一种意识的错觉。这种错觉犹如一个牢笼,使我们局限于个人的欲望,只对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才怀有温情。我们的任务应是扩大同情心,去拥抱所有的生命和自然界中美好的一切,把自己从这个牢笼中解放出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随缘就自在,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找事做就是攀缘。真正修行人绝对不攀缘,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学佛的人,五欲需要,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能过就够了。而且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随缘去做,绝不攀缘,否则好事就变成了好(hào))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