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


2014/9/6    热度:382   

2002年,他被列入“加拿大名人录”;2004年,他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2006年,他荣获加拿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以表彰他为加中友好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的媒体曾评价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 。

他就是加拿大人Mark H. Rowswell,中文名大山。

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20年里,他所涉足的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商贸、公益等,他已经成为一位全方位的中外友好使者,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大山觉得,自己之所以如此喜爱汉语,起初就是因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魅力。

他说“最早在高中的时候,虽然我开始学中文是大一的时候,但是高中的时候已经在用自己课余的时间买一些书,去学习什么的,那个时候就是因为,和我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截然不同,才感兴趣。如果汉语跟英语没有什么区别,我为什么要学它,就因为不同,距离产生美感最早是这么一种吸引。



大山(左)与相声大师丁广泉在说相声

“但是应该说我接触的时间越长、越深入,我越发现其实我们人类深层次的东西还是共通的。我们越看表面,会越觉得特别不一样,实际上很多深的东西是共通的。而我觉得在我们谈到中西文化,尤其是在做喜剧节目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中西文化的这种差别、矛盾、冲突,我们故意夸大,为了产生一些喜剧的效果,实际上我个人的体会,20年以后,应该说学中文现在已经24年了,24年以后我个人的体会是,没有这么大的矛盾和冲突,甚至这两种文化有一个很大的覆盖面,一种融合面,有很多东西,你说现在这到底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有很多东西现在两个都是。比方说饮食,问我们家里吃什么,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我还分不清。现在不是说有一个新的菜系是融合的嘛,就是你分不清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是中西结合。其实中西结合的东西还是相当多,这两种文化有非常大的融合面积,也有不同的方面,也有矛盾的方面,但是那些我总觉得是少数。我们很多生活在中西文化之间的人会觉得别人看我们好像觉得很矛盾,我们并不矛盾。”

一笑成名,拓领域挑战文化使者

大山1965年生于加拿大的渥太华,他的家庭和中国渊源颇深,1920、1930年代的时候,他的祖父母就曾作为外科医生在中国行医。大山1984年考入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开始攻读“中国研究”,并起中文名字陆士伟。1988年毕业后他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被派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山参加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演出:1989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小品表演,饰演一个名叫大山的中国青年。他出色的表演使‘大山’这个名字一夜间家喻户晓,此后他改中文名为大山。第二年,他又和师父姜昆一起说起了相声。

大山的相声说得好,很多人就此把他定位成了一个中国话说得特别溜的"洋笑星"。但其实,大山从来不是全职相声演员,相声,只是他了解中国文化的诸多方式之一。他制作电视语言教学节目,编写儿童双语教育图书,义务拍摄中加两国环保公益广告,作为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涉足文化、教育、商贸、公益等许多领域。 2005年,在电视连续剧《宫廷画师郎世宁》中,大山出演意大利画师郎世宁。2006年,在话剧《红星照耀中国》中,大山又饰演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有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熟悉、热爱中国,为中国和世界打开了一扇相互了解的窗口。在他们身上,大山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找到了事业的坐标。

既官方又民间的交流使者



大山在加拿大馆内为记者讲解

从洋笑星到总代表,大山由民间到官方的身份转变背后,是加拿大世博代表团希望能最大程度和中国老百姓沟通的愿望。毕竟,每一届世博,对每一个参展国来说,都是一次展示自己国家的重要机遇。作为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和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的主办国,加拿大早已经体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曾被誉为上世纪最成功的世博会。

大山说,他的中国朋友们有时会问他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他总是用蒙特利尔的例子来做说明。而除了官方活动,大山更深的体会是世博会带来的各国人民的接触和交流。

既官方又民间,这仿佛也是大山自己的特征。曾在加拿大驻华使馆工作,负责文化和学术交流项目;也曾经说相声,演小品,做生意;如今又成了世博代表团总代表。在中国21年,发展的中国给了大山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为了更好地为世博会工作,2010年3月,大山还会带着他的中国太太把家搬到上海。这位中国老百姓熟悉又喜欢的总代表,是加拿大代表团最好的“吉祥物”。

大山饰演埃德·加斯诺

“洋笑星”,中西文化的结合

大山说“我觉得我最自豪的一点,而且我认为是我的公众形象的一个核心,虽然大家给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位,就是“笑星”、“洋笑星”,但是更多的我觉得尤其跟西方媒体交流的时候,他们总是问我,既然你是笑星,你给我们讲一个笑话吧,中国人的幽默感是什么,你给我们讲一个中国的笑星,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太简单一点。其实更多的我认为,我在这里20年在电视上所表演的节目当中、在电视当中更多的体现的是中西结合的现象,我总觉得我之所以受欢迎或者是在中国的电视上走的比较成功,不单纯是一个喜剧的现象,而是一个文化的现象,是因为体现了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

大山在话剧《红星照耀中国》中饰演埃德加·斯诺

“我经常跟西方的媒体这么介绍,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民族,自我意识是很强的。现在又是改革开放,又是跟国际接轨,与时俱进,都是这样一个趋势。也有很多人担心丢掉自己的东西,我们越来越国际化是不是会忘记了我们自己的东西。所有的,像希腊或者像其他的一些文明古国里面,都会有这样一个担心。如果说中国在开放的同时,发现不但是我们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同时世界也在变得越来越中国化,那么我们在中间找到一个中西或者中外文化的结合点,大家都会觉得舒服很多。而我觉得这点从中国人的角度走向国际,变得很国际化的中国人很多,从西方来到中国变得入乡随俗,甚至是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甚至中西结合,是从两个方向都在走,我只是从西方来到中国这么一个中西结合的代表。我觉得这是我所从事的所有的工作的一个核心,就是体现一个中西的结合,这里头产生很多喜剧,所以被称为笑星,但是也有喜剧以外的很多东西来做。”

在对比1980年代的中国面貌与20年后今天的中国给他的感受时,他说到:“80年代的中国,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不太明白我觉得,都觉得这30年变化有多大,我至少在中国20年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变化。其实我总觉得,往往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硬件,看现在修了这么多高楼大厦,这么多立交桥。我还记得北京现在所谓机场的二号楼,崭新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么大的机场,没几年的工夫就觉得太小了,现在修了新的航站楼。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过多的谈这些硬件,我觉得更多的是中国人本身我看到了很大的一个变化, 80年代我来的时候,我记得跟姜昆老师也谈过这个问题,我总觉得那个时候中国人总是徘徊在一种极其自卑和极其自傲之间,感觉没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不然是觉得我们这个国家不行、我们这个文化这么不行,还是外国的月亮好,要不然觉得,国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两种极端之间。而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不太健康,首先应该是有一种非常自信的心态,同时有一种开放的胸怀,面对这个世界,该学的学、该交流的交流,平等的心态,20年时间我觉得这样一种心态,这种大国、大民族很开阔的心态是越来越明显,这个应该说是最根本的一种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大山比较喜欢这一说法。他说“我的出现或者是我的成功也好,体现的不是一种喜剧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中西结合的现象,所以就那句话,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其实就像我说的,中国人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而大山,我总觉得好像这两个都不是,你说是中国人,也不对,你说是外国人,也不像,他是一个外表像外国人,怎么一张嘴就跟中国人差不多呢,所以他是打破了我们传统的那种意识,就是认为中国、外国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这个我就觉得,有些事情中和外不要分的那么清楚。”

“在中国,人们希望向我学习英文和解国外的情况,但到了国外,我反而成了中国的一名代表,外国人希望通过我了解更深层的中国”,大山补充道。“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的大山就这样以他特有的身份和优势在中西之间架起了一座真正的文化桥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欲是诸苦之因”,活在这个世间,我们为什么这么苦?原因就是欲望。我们要是把欲望放下,那就没有苦了。有欲望得不到,苦;得到之后放不下,更苦。欲,这个字是祸害之根,自性里没有这个东西,清净心里也没有这个东西。欲,细分贪瞋痴慢疑,这些都是欲。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