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潜水服


2014/9/6    热度:535   

  清代有一部记载潜水服的译作《水衣全论》。人类的水下冒险早就开始了。

  从探查抚仙湖水下古城,到南海一号,再到南澳一号,水下考古既离不开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也离不开潜水服。在中国古籍中,有一篇记载潜水服的专著叫做《水衣全论》,由英国人傅兰雅(Fryer.J)口译,清朝无锡人徐寿笔述,大约在光绪27年(1901年)开始流传。在古籍当中涉及这个话题的专著,以我所见仅此一本。这本不到八千字的著作,分为“入水源流、恒格兑非斯入水衣之法、管理前活门之法、水衣全套之物件、另备之物”等八个部分。

  ■三百多年前的潜水服与现在基本无异

  “入水源流”部分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艰难历程。“西国初兴通商贸易之事,尚无指南针,故行船不敢离岸甚远。设有船沉没,亦不难入水取物。但必常常出水吸气。以致水内工作甚少,所以必设器具,方能久在水内呼吸,即可工作甚多。”“约在一千五百年时,创制泳气锺。人在此锺之内入水工作。或云自古以来能知此法。即如古之希腊人,名阿里斯托托,著书曾言:当时之入水者,用器如水壶,能久在水底。又有英国格致家名培根,约在一千二百年时,制器令人在水底工作,或即疑为泳气锺。”所谓的“泳气锺”,据记载“其器系水壶之形”,这在当时十分新奇,使用时常引起轰动,万人空巷,“一千五百三十八年,西班牙国拖里陀地方有希腊人两名,在国王之前,用器入水。旁观者有万余人。”这说明可能在中国的宋元时分,国外已出现潜水服,明朝时已投入使用。

现代的潜水服

  此书还说“另有法能穿甲入水工作,比用水壶更好。其图人在水内,头上有套与泳气锺略同”。书中进一步描述了穿甲入水的具体方法:“入水之人头上戴大帽,并有长皮管通出水面”。“一千六百六十九年,有人名布来里,用红铜套颈约二尺套在人头,面前镶玻璃片,又用山羊皮做衣服,与人身同形,身上带抽气筒能通入铜套内,并有管自套通入空气,脚上有薄皮如鸭掌,便于水内行走并出水”,而且“入水有绳,便于拉记号”。看了这样的描述,会觉得三百多年前的潜水服与现在基本无异,而依我来看“泳气锺”不过是一种小型的潜水器。

  ■战争与财富驱使人到水下去冒险

  风平浪静的陆地生活不是比波浪汹涌的大海更舒适吗?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人类非要到海中去呢?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希腊国王,名阿利散达围攻太尔城之时,使人入水,毁坏河边码头与墙等物,又西拉古司人,特使入水者在敌船之底凿孔坏船。又路弟亚人有旧例,凡入水觅物者必依其物价给钱。如十二尺深者给价三分之一,如三十尺深者给半价,若近于海边而深不过一二尺者,给价十分之一”。“约在一千六百七十年后,西国因知沉没载银之船甚多,故多人设法入水。”“一千六百八十七年,美国巴司敦有铁匠之子,名非普斯,闻知以斯班尼亚拉地方相近处有西班牙船多载银两沉没,设法入水查验,所得之物,不足补其费用。后再设法,始得金银,共值三十万圆。”

  看来,是战争与财富驱使人类到水下去冒险。在潜水服发明之后,其功能不断扩大,舰船的底部清理,岸边设施的维修,水下救援、甚至矿山煤窑等都离不开“水衣”,水下考古自然也是如此。

  ■改进技术,潜得更深,呆得更久

  书中还记录了人类如何不断地改进技术,一步步走进更深的海底,一点点在海底获得更多的时间。最初人类不用器具仅能在浅水中呆上六七分钟,“考究人体之理者,始知人身在水内之时刻再不能多于前数矣。”人类逐步认识到,“人在水内时刻甚长者,如真有其事,必用法与器。”书中记载有荷兰人能在水中呆上一刻钟,已是奇人。经过无数次改进,到了1716年,采用一管进气,一管出气的方法深入海下,“十二尺至十五尺深者可用此法,更深至十八以外,此法难用。因水之压力渐大,人身不能当。”使用潜水器“又入水七十二尺,但难受水中压力。”

  如何在水中获得氧气呆得更久,人类也动了不少心思。“当年又有人名西门子,在英之南疆做器如小船,请众人看入水之事,沉至河底待三刻之久而出,亦不受害。”到了1786年,英国人使用“泳气锺”已经“能居水底八点钟至十点钟”。法国化学家派尔那“欲以化学之法令人呼出之气变好,不必水面上空气相同”,这也许就是最早的压缩空气。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书中也不乏失败的记录。常有“不合用”、“不可用”、“心亦糊涂,鼻与耳皆欲流血”、“不知其人如何”的字眼。

  此外还有一条记载涉及中国:“一千八百三十七年,英国兵船吞大触石受大伤,即驶至沙滩免其沉没。已酌定将其船上之物料送至岸上,而将船壳拆开,偶忆有入水衣在船内,木匠即著而入水,二十分时修好其孔。当时其船在一百二十尺深之水面修理,而开往中国。如无此水衣,定必沉没。”

  该书还附有线描图十幅,详述恒格兑非斯入水衣操作规程二十九条,并有十条活门管理法以及水衣物品清单。有兴趣者不妨读一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苦日子,贫穷的人容易体会,富贵的人不容易体会。他没有受过苦,你跟他讲三界统苦,他没有办法体会。除非一个大灾难出现,他没东西吃了,他才会晓得饥饿苦;他没有衣服穿了,他才知道冻的苦。必须到他失掉的时候,他才知道苦。苦乐的果报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全是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现前一般贫穷的人家,他不觉悟,怨天尤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财富是命里头有的,命里怎么有的?是你前世所修的,这是因果通三世。因果报应,现在连外国人也知道,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