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天生素食者
2014/9/6   热度:336
女人是天生素食者 因为女人身体更亲近素食 不少女人知道我食素后,都会问吃素好吗?我说:女人应当吃素呢。我经常给他们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给猫一把胡萝卜,它肯定会好奇地闻一闻,然后掉转头不感兴趣地走掉,同样,在羊面前放一盘红烧肉,通常它也不为所动,仍然静静地等着你递给它一把清新的草。大自然是充满智慧的,它根据各种动物的身体内部和外部结构、生存方式的不同,对动物的胃口偏好做出了恰当的安排。 有的女性朋友会很疑惑:我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肉了,也没有出现抵触的感觉,为什么说我更应该选择素食呢?其实人的口味是可以后天养成的,在长久的“食肉生涯”中,你的口味已经被肉食逐渐改造,适应接纳了肉食;关键的是,你的身体内外的生理构造仍然保持着与素食更加亲近的状态。也许你未曾意识到,那么让我们来稍做一个比较: 根据饮食习惯的不同,哺乳类动物分为食肉、食草和食果三大类。粗略看来,食肉动物是彪悍又充满爆发力的肉食者,而食草和食果动物便是温和无害的素食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答案在于它们的身体外部和内在的不同生理构造。爪子锋利、犬齿粗大都是食肉动物天生的武器,帮助它们更加迅速有力地捕捉猎物、撕咬、吞咽,同时不需要臼齿帮助反复咀嚼,因为肉食是浓缩性食物,吞进胃里直接消化即可;而平坦发达的臼齿和不甚锋利的爪子、蹄子,则是素食动物们的标志,它们摄取的植物类食物富含大量坚韧纤维,需要臼齿来耐心磨碎。 用这两幅肖像来比对一下我们自己的身体吧:我们的手指具有采撷做工的灵巧,却并不擅长撕抓扯裂的凶悍;人对臼齿十分依赖,而犬牙并不那么重要,乃至有人会为了美观将其磨平甚至拔掉。 此外,当我还在为是否食素而犹豫的时候,也曾经有位朋友这样告诉我:肉食动物与素食动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是,肉类比较容易消化,而植物纤维的溶解需要花费工夫,通常食肉动物的肠道短粗而结构简单,素食动物的肠道长且结构复杂。例如老虎肠子的长度是体长的4倍左右,兔子的则为20倍左右,人是如何呢?人和食草动物是相似的,肠子相对细长,约为身长的12倍左右。 如果这些依据仍让你对素食天性有所怀疑,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两种择食者的心理状态。台湾作家朱天心的那本讲述猫之趣事的文集《猎人们》,在文中将猫比做身手矫捷、野性潜藏的猎人,里面有一段她暗自揣测猫儿的心理:“……掌爪下的搐动,哪管他什么动物都同样柔软的咽喉,但不急咬断它……甲壳虫如何支解,飞鸟如何齐齐的只剩飞羽尾羽和脚爪和头……洗脸理毛,将那最后一滴鲜血深深揉进自己的腺体中……,那样精密,那样乐趣无穷,那样探索不尽”。 肉食动物的“猎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也许还不能确定它们会为鲜血而兴奋,但面对血液是习以为常的。相反,绝大部分人类会本能地避开血腥的场景,很少有人天生是猎手或屠夫,尤其是女人,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角度讲,女性在攻击性、征服欲上都远远低于男人,更遑论肉食类动物。她们更加趋向于一种温和与柔软的生活方式,根据美国某大学的测试,女性从年幼时起就表现出对于竞争性与掠夺性游戏兴趣缺缺。而排斥捕杀和鲜血的肉食者,在大自然的法则里是不合情理的。 我始终相信,如果一种生物,它的饮食方式与身体内部的生理构造过多地冲突或相悖,身体会本能地表现出“不快乐”,可能会突发疾病地“暴怒”,也会有日积月累、时常寡欢的“长期抑郁”。 如同我在食素之前长久的身心困扰,食物原本是身体的营养源泉和动力补充,然而当为了工作殚精竭虑、身心俱疲之时,我的饮食似乎只能起到果腹充饥的作用,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过重的味道和过多的油腻,给身体造成更多的不洁之感与沉沉负荷;而这种疲惫和不振的感觉在食素后便逐渐地减轻、隐退,如同一片水渍在阳光的抚摸下由深至浅,慢慢离去。 因此,当我们的身体发出难过的呻吟之时,除了怀疑污染、生活压力、天气变化等带来不适的诱因,还应当反思一下饮食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正如科学家和博物学家林内所言:“将人体里里外外的生理构造与其他动物比较一下就知道,水果和多汁的蔬菜才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食物。”的确,与人类排斥鲜血淋淋的生肉恰恰相反,人对新鲜漂亮的瓜果蔬菜有着本能的喜好和食欲感,女人更是如此。 因为女人味加素食心 “女人味”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的时代赋予女人的这层本色和特质也不同,曾经的“女人味”是顺从、矜持;现在则是自信、智慧。除去这些变化因素,自然界给予了永恒不变的女人味:温柔之昧、平和之气、淡雅之灵。 以我食素这么多年的感受,这层温雅的意蕴正是与素食的内涵精髓不谋而合。 从字面上看,素,代表洁白、干净、清淡、本色,意指中国古代素食的精髓重在通过清淡不浓烈的饮食,还给身体和心灵清透洁净之感,相对于“朱门酒肉臭”的奢侈糜烂,淡泊清静的饮食方式更能使人在忙碌繁杂的人世生活中回归自我,获得智慧和平静的心态,如同孔子所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也在其中矣。”素食重在修身养性,通常食素者性情平和,心有大智却不凌厉,视物质的牵绊如过眼云烟,而更加重视心灵的愉悦和幸福。 可以看出,比起肉食的燥热、粗鲁,素食的纯净、优雅更加与女性的天性相贴近融和。 要知道,健康纯粹的素食是少盐寡油的,也拒绝各种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果要在这样清淡的饮食中品尝出美味、享受出乐趣,需要敏锐的感觉。素食表面上只是一种饮食选择,实际上还是一种很好的内心修炼,善于素食的人会以此为契机,由净化肠胃及至净化内心,以最自然本真的食物为桥梁,感受自身与大自然之间的血脉相连。可以说,女性由生理带来的敏感力,让她在素食道路上更能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正如素食的词源所代表的含义:素食“vecetarian”的字源来自拉丁文“vec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机蓬勃的。对人类而言,素食即意味着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饮食新时代的开始。当我选择素食后,素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健康与心灵的清新氧气。多年后,我还获得了更多的体会,我发现选择素食的女人,不仅仅是改变了繁复的荤食,更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由奢入俭、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女人最闪耀的珍宝是内心的清灵自然,被各种欲望纠缠困扰的女人总是疲惫和干涸的。素食对我来说,如同摒弃了一层由欲望编织而就的华服,回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描绘的内心充满情趣而愉悦的生活。
如今这个社会,女人走入职场,心中怀抱的理想不比男人逊色。可以说,在众多领域中,男女区别已经越来越淡化。在这片“男女同化”的领域之外,面对整个大自然,男女却是无法“一视同仁”的。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一个女人的着装再中性或男性化,仍然很容易被识别出是女性。忽略外貌的因素,女人与生俱来的“女人味”是洗不掉的痕迹。
在我国古代,素食的含义不仅仅是不进肉食这样简单。古汉语中素食有三种含义,第一指蔬食,如《匡谬正俗》中有“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庄子・南华经》中有:“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第二指生吃瓜果。品尝的是它们最本真、最天然时的滋味;第三指无功而食禄。
根据国际解剖学的最新认定,女性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比男性敏锐,对人的情绪更加敏感。这也是我认为女性更适应食素的一大原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忏除业障从哪里落实?经上讲得很清楚:善护三业。佛门中有求不应,是因为求的人有业障。业障消不了,是由于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会有感应。天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断疑生信、忏除业障。平时忍辱是消业,好事让别人,辛苦自己承担,这个消业增福慧,比什么都快。这一生中,绝对不得罪任何人,绝对不与人结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