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杂食动物吗?


2014/9/6    热度:252   

也许有人会说:“人类同许多物种一样都属于杂食性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在这一节里,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在上一节里,我们提到哺乳动物可大致分成十几个种类,其中的几个主要分支有灵长类、食肉类、偶蹄目动物和奇蹄目动物等。这些分类都是根据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或是依据动物在解刨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特征而制定的。被划归为同一类的动物,或者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或者共同具有一些标志性的生理特征。例如,食肉目区别于其它哺乳动物的特点是有“锐利的爪”和“强大而能撕扯的锋利犬齿”。再如奇蹄目动物和偶蹄目动物,其主要特征都是有蹄,奇蹄目动物第三个趾最长,而偶蹄目动物有双数个趾,其中第三和第四个趾对称发达。灵长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大脑的结构更加复杂,体积也较大,立体视觉较为发达,手脚灵活等。但是,杂食动物相对来说并没有明显一致的结构特征,严格来说,它不能算作是一个动物类别,动物分类学上没有这一类别,它完全是根据动物的饮食习性而归纳出来的一类动物。简单地说,杂食动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些动物“食物种类较多,既吃植物,也吃动物”。

在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类别里都有不少杂食动物。例如食肉类中的熊,一些生活在南方的熊,就是以素食为主的杂食动物,其食物主要是水果、植物根茎和其它植物材料,同时也吃一些腐肉、昆虫、鱼和小的哺乳动物等。另外北美浣熊,也以素食为主,其食物包括坚果、种子、水果、蛋类、昆虫、蛙类和虾类等。食肉类中的杂食动物还有猪獾,主要以植物根茎、果实、蚯蚓、昆虫、鱼、蛙和鼠等为食。在偶蹄目动物中也有杂食动物,例如野猪,主要依靠野果、青草、块根、块茎和小动物等维生。另外,灵长类动物中也有一些杂食动物,如狒狒,主要食物是水果、种子、真菌、植物根茎、昆虫和小动物等,还有黑猩猩,其食物包括种子、坚果、花卉、树叶、木髓、蜂蜜、昆虫、蛋类和脊椎动物等。另一方面,同一种动物中,不同物种的饮食习性也有很大差别。再以熊为例:大部分熊都是杂食性的,但北极熊只在夏天吃少量植物,而大熊猫几乎是纯素食者,其食物非常单一,99%是竹子。由此看来,动物之所以选择杂食性的饮食习性其并非是由动物的生理特点所决定,而主要是由一些“后天因素”,如环境恶化和生态变迁等因素所决定。有时候,生态的变迁不仅能改变动物的饮食习性,还能改变动物的生理特征,大熊猫的臼齿就是一例。所以,如果你说“人类是杂食动物”,那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我们无法由此推断出人类有什么内在特征。而我们在考虑“人类原本应该吃什么”时,显然应该主要研究那些“先天因素”。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看一看我们人类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我们独特的饮食。


图中重叠部分的示例:熊在斜线的区域,野猪在横线的区域,黑猩猩在竖线的区域
注意:图中各部分的面积与其中动物物种的数量无关,仅为示意性质。


下面让我们再以灵长类动物为例来具体说明杂食性的问题。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在下表中,我们列出了一些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性。可以看出,灵长类动物的食物涉及的范围虽然很广泛,但主要是以水果、树叶、种子、树脂和树液为主,其它还包括花卉、真菌、植物根茎、花蜜和竹笋等。虽然很多灵长类动物也吃一些动物性饮食,但其动物性饮食主要以昆虫为主,其它还包括蛋类和小动物等。

一些灵长类动物饮食习性举例
动物名称(学名) 饮食习性
黑蜘蛛猴 Black Spider Monkey (Ateles paniscus) 为食果动物,同时也吃树叶
北方猫头鹰猴 Northern Owl Monkey (Aotus trivirgatus) 为食果动物,同时也吃树叶和昆虫
南方猫头鹰猴 Southern Owl Monkey (Aotus azarae) 为食果动物,同时也吃树叶、种子和昆虫
银毛猴 (Silvery Marmoset) 主要吃昆虫,也吃树胶、水果、花卉等
巴西黑头毛猴 Black-headed Marmoset (Callithrix nigriceps) 主要吃树胶、树液和树脂等
南美白脸猴 White-faced Saki (Pithecia pithecia) 为食果动物,同时也吃大量的种子和坚果,有时也吃树叶、昆虫(蚂蚁)
金狮猴 Golden Lion Tamarin (Leontopithecus rosalia) 为食果动物,主要吃甜软的水果,同时吃花卉、花蜜和无脊椎动物,有时也吃树胶
日本猕猴 Japanese Macaque (Macaca fuscata) 食物主要为水果、树叶、浆果、种子、昆虫和小动物等,同时也吃农作物,冬季下雪时主要吃树皮
狒狒 Baboon 主要食物是水果、种子、真菌、根茎、昆虫和小动物等
非洲黄狒狒 Yellow Baboon (Papio cynocephalus) 为食果动物,但也吃大量的树叶,有时也吃花卉、根茎、草、树皮、嫩枝、树液、块茎、球茎、蘑菇、地衣、水生植物、种子、以及无脊椎动物和小脊椎动物
爪哇灰叶猴 Grizzled Leaf Monkey (Presbytis comata) 为食叶动物,68%的食物为树叶,其中大部分为嫩叶,9%为树枝的尖芽、真菌和假球茎
长臂猿 Gibbon 主要吃水果、树叶和其它植物材料,有时也吃昆虫和小动物
黑长臂猿 Black Gibbon (Hylobates concolor) 为食果动物,也吃嫩叶和昆虫,喜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低地大猩猩 Lowland Gorilla 食叶动物,主要吃各种蔓生植物、树叶、水果、根茎和树皮等,常吃白蚁一类的昆虫
山地大猩猩 Mountain Gorilla 食叶动物,主要吃野生芹菜、竹笋、荨麻、蓟和某些真菌等,偶尔吃一些蛋类和幼鸟
小猩猩 Pygmy Chimpanzee(Pan paniscus) 为食果动物,也吃嫩枝、树叶、花卉、种子、树皮、木髓草本植物,以及白蚁、无脊椎动物和小脊椎动物,“每年通常吃110种不同的植物”
黑猩猩 Chimpanzee 为食果动物,也吃种子、坚果、花卉、树叶、木髓、蜂蜜、昆虫、蛋类和脊椎动物,“每年通常吃300种不同的植物,每天吃约20种植物”
猩猩 Orang-Utan(Pongo pygmaeus) 为食果动物,60%的食物为水果,其次为嫩叶和新芽,也吃昆虫、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树皮和藤本植物,偶尔吃一些蛋类和小脊椎动物


从下面的图中,我们或许能更容易地看出灵长类饮食习性的倾向。图中归纳了80多种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性,可以看出水果和种子是灵长类的主要食物(图中的点大部分都集中在上方),其次是树叶、花卉、树脂和树液,而动物性食物则很少。另外还注意到,其中大约1/3是100%的纯素食动物。由此来看,主要依靠水果等比较质嫩柔软的素食维生是灵长类动物饮食习性的代表特征,与之相比草食动物的食物相对来讲则比较粗糙,水分也少。通常,我们在划分动物饮食习性时,也将以灵长类动物为代表的食果动物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别。


图中归纳了80多种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性,并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将动物的饮食习性划分为三个极性。三角形的顶点代表100%以水果和种子为食。位于三角形右边线上的点是纯素食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灵长类动物有相当一部分,大约1/3是纯素食动物(其它只吃少量动物性饮食的不一定算是杂食动物),大部分是食果动物,其次是食叶动物,而只有个别狐猴或懒猴倾向于食肉动物。注意:图中各点的位置与动物各种饮食的比例并非线性关系。
资料来源:Chivers, The Digestive System in Mammals, 199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68,已重新制作。


一般情况下,动物们总是首先选择那些适合于自己消化系统的食物。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最适合吃的就是水果,就象食肉动物最适合吃肉,以及食草动物最适合吃草一样。虽然一些杂食性的灵长类动物有时也吃一些昆虫和小动物,但是对于消化肉食来说,食肉动物比灵长类动物更“专业”。举例来说,据美国纽约迈蒙尼德(Maimonedes)医疗中心的威廉·柯林斯博士(Dr. W. Collins)的研究发现,食肉动物“处理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而“食草动物”则相反:若每天在兔子的饲料里添加半磅(约4两多)动物脂肪,两个月之后,兔子的血管就结满了脂肪硬块,呈现出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病症。虽然兔子不是灵长类动物,但动脉粥样硬化却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常见病症(有关的这类病症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做更多的介绍)。由此看出,食肉动物才是消化肉食的“专家”。同样是一块肉,黑猩猩吃了之后可能会对其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但对于熊来说则很轻松。所以,同样是杂食动物,食肉动物中的杂食动物与灵长类中的杂食动物,其生理结构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将人类划归为杂食动物并以此推断人类可以吃肉,是将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动物选择何种饮食习性,除了与遗传和生理特征等“先天”方面的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很多其它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包括营养、环境和生态特征等。在这些因素之间,还有一定程度的单向作用或相互作用。其中,决定动物饮食习性最优先的因素显然是生存环境。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动物们往往是“有什么,就得吃什么”。生活在北极圈中的动物大多以肉食为主,显然是因为那里的植物性食物很少。“广谱”的饮食习性能使动物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单一的饮食习性对于一般动物来讲则有一定的风险。例如,老鼠是典型的杂食动物,其食谱很“广”,能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因而成为地球上仅次于人类的分布最广的动物。反之,当竹子开花而整个竹林即将枯萎时[[竹子一旦开花,则整个竹林都要枯萎。 — 作者注]],熊猫就必须另投它乡,寻找另一片竹林,或者是吃其它东西,否则就得饿死。所以,生存环境是决定动物饮食习性的首要原因。其次,在食物充分的情况下,生理结构和解剖学特性也是决定动物饮食习性的重要因素。例如,有些食草动物是反刍动物,例如牛等,它们在吃草方面显然具有巨大的优势,这就使它们在选择食物时一定会优先考虑草;而尖牙利爪则是掠食其它大型哺乳动物的前提条件,所以只要能找到猎物,狼一般不会去吃植物性食物。有时候,饮食习性的长期改变也会使动物在某些生理结构方面产生进化。例如,熊猫具有类似素食动物的臼齿是长期吃竹子而产生进化的结果。另外,从营养学方面来看,食物的多样化更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取,以及增强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时为了摄取某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动物们也会“被迫”吃一些不适于自己生理特点的食物。例如,大象和某些灵长类等动物有时会吃一种特殊的泥土,以补充矿物质。所以,一般来讲,饮食的杂食性和多样性对于物种的发展来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 从消化食物的效率来讲,一个物种的食谱越广泛,其消化食物的整体效率就会越低。因为,所有物种的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倾向性特点,也可以说它们都是为了消化某些特定食物而设计的,不会有所谓“广谱的消化系统”,若有的话,那也一定是效率最低的。如果动物的饮食习性偏离了它的生理特点,那么它势必要以降低消化效率为代价。例如,大熊猫本来是食肉动物,肠道较短,改吃竹子(包括竹笋、竹竿和竹叶)以后,其食物(干物质)的消化率仅为17%,而通常草食动物的消化率平均为60%,这是因为草食动物的消化道很长,其食物在体内可以滞留24小时以上,有利于纤维素的充分发酵和分解,而食物在熊猫体内通常只能滞留5到14小时(竹笋滞留5小时,竹竿滞留10小时,竹叶滞留14小时)。由此可见,吃不适和自己生理特点的食物则必然会有消化效率低的问题。

关于消化效率的问题再让我们拿汽车来打个比喻,我们知道有些汽车可以同时使用柴油和汽油做燃料,有些车甚至还可以直接用原油做燃料,而大部分汽车则只能使用单一的燃料。例如,高级轿车只能使用高标号的汽油做燃料,而特大功率的机动车则必须要使用柴油做燃料。那么,那些能使用多种燃料的汽车在烧汽油时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标准肯定不如高级轿车,而在烧柴油时,也会不如那些专门使用柴油的机动车。毫无疑问,汽车燃料的“广谱性”往往是以牺牲每一种燃料的效率而换来的。那么现在再来看一下我们的问题,那些杂食动物就好比是那些使用多种燃料的汽车,而纯素食动物或纯肉食动物就好比是高级轿车或特大功率的机动车。它们在消化食物与排解废物和毒物的效率方面肯定会不一样。所以,在一般食物充分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食物才是最佳的饮食策略。

当然,正如上文所述,饮食的多样性(杂食性)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发展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动物们之所以会选择那些并不适合于自己生理特点的食物,往往是迫于生态环境的恶劣,或是由于某些营养素的匮乏。与动物相比,我们人类更有智慧和灵性,我们已经有能力创造出更丰富的食物,因此,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有理智地选择适当的食物,而不必象动物们那样过那种“有什么就得吃什么”的生活(即使是我们也曾经那样生活过)。所以,综合来看,素食是人类的自然饮食,人类放弃肉食而回归素食是非常合理的。让我们再用汽车来做一个委婉的比喻,如果你有一辆使用高标号汽油的高级轿车,那么你偶尔用一下便宜的劣质燃油也许还可以(如果能开得动的话),但千万不要老贪便宜而不知爱惜,否则你的车会很快报废。

“动物是我的朋友 … 我不吃我的朋友。”

— 萧伯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都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认为我们自私自利是正常的。其实人要为己,才天诛地灭。比如你为自己,以非法的手段夺取别人的生命财产,到最后被法院判死刑,那就天诛地灭了。而世出世间,古圣先贤都不为自己,天没诛他,地也没灭他,反而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尊敬,且流芳百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对的,只是我们现代人将其意思弄错了。为,是修为的意思,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