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说悟禅于日常生活:说得病——因病得闲殊不恶
2014/9/3   热度:1649
赵朴初说悟禅于日常生活:说得病——因病得闲殊不恶 作者: 朱洪 人生在世,或内伤或外感,任何人都可能得病。 赵朴初多病缠身,曾患肺病、心脏病、胃溃疡、肾病综合征等慢性病,一生与病魔打交道。但他精神乐观,对待疾病,精神豁达,所以,仍然长寿。 年轻时,赵朴初因为患肺病,于1927年20岁时,停止在苏州东吴大学读书。他晚年回忆说,我“1927年辍学,由关絅老介绍在觉园佛教净业社养病,随后长期从事佛教工作”。在觉园,赵朴初一边读书养病,一边兼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等,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佛教结缘的道路。 可见,朴老走上信仰佛教的道路,和他身体孱弱有关。 对于身患的各种疾病,赵朴初并不大意,积极对付。“文革”时期,赵朴初因为是“牛鬼蛇神”,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但他积极地按照民间流传的单方进行治疗。他曾对患肺病待动手术的妹婿黄南山说:“战术上要重视它,战略上要藐视它。我的心脏病,1972年医生就判刑说不得好,我现在不很好吗?医生的话,只能听一半。”朴老的意思,既要相信医生的话,同时也要加上自己的判断。他在医院写《病室偶作》云: 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 遵医多饮水,阅世但观书。 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 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 在“遵医多饮水”下面,赵朴老加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八个字,表示身体如何,病人心里最清楚。这里有禅的味道,自己有数。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玄奘的话,谈他西天取经的艰难。 可知病树此时心 朴老信奉《灵峰宗论》上的观点,说:“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身体不求无病,无病则骄奢YIN逸,做事不求无难,无难则以为世事易成,不知珍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吟诗“十年同渡风波恶,梦里寻甘病得闲”送朋友,表达了对治病的辩证态度。病本来是坏事,治病得到了休闲,这又是好事。因为心里有佛,无论遇到什么难事,朴老总持乐观态度。 “文革”初期,赵朴初被红卫兵打成“大黑手”,被监管在广济寺后两跨院,和一大帮“牛鬼蛇神”做送煤、劈柴、扫雪、倒脏土等杂务,进行“劳动改造”。家人、朋友都为赵先生捏着一把汗,因为赵先生这时已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但赵朴初总是说:“不要紧。”每天,他穿着带着补丁的旧中山装,平静地去劳动,平静地回来,把事情说得很平淡。在《青山远·和蕴之》里,赵朴初吟词道:“望中景色无边好,竞艳争妍万木春。可知病树此时心?也欣欣。”前人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诗意,“也欣欣”三个字,反映了朴老在风雨如磐之夜,对未来仍充满了信心。 20世纪70年代,因为心情不好,加上医疗条件、营养跟不上,赵朴初的心脏病经常发作。一度十天左右发一次,有时三天两头发一次。如1970年8月8日立秋后,赵朴初连发五次病,有时长达六七个小时,十分疲乏。但赵朴初处之泰然,他认为,慢性病总要准备反复。 “文革”后期,1975年,曙光已经出现,朴老心情好多了。这年初夏,朴老到西南搞调查研究。这是他“文革”时期第一次出行,一上飞机,心情豁然开朗,吟诗“喜凭鹏翼又南图,身入晴空病顿苏”,表明病是关在家里“关”出来的,一出门,身上的病都好了。 1987年初秋,赵朴初访问日本时,在日本友人的劝说下,顺便到东京去医院检查身体。自“文革”复出后,赵朴初因患心脏病,出户携带手杖,上山要人搀扶。一些大德高僧,遇朴老登山,总备轿跟随。但内心里,朴老并不服老,总是能行则行。他喜欢“难行能行”,“难学能学”,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 了解的人总说,“朴老不服老”。 病中的赵朴初很羡慕有健康体魄的人,这些人或许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他(她)们最大的资本是身体好。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或不知足而贪婪,或稍得即安而自负。因此,生一场病,或许能使自己反省人生、珍惜生命;受几次打击,兴许能刺激自己努力工作! 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病对埋身事务堆里、透支体力的赵朴初来说,不是坏事,因为有时间读书。所以他住疗养院,主要不是进行药物治疗,而是安心求静。 “文革”前,他在西山疗养院,每天坚持临王羲之《兰亭序》帖,空闲时做一些料理花卉等轻微的劳动。睡前,他喜欢诵读苏轼诗集三章,等头脑疲倦,再关灯睡觉。朴老做的,类似台湾耕云禅师提倡的安详禅的生活方式。安详禅认为,一个人能做到分分安详、秒秒安详,则其人生为幸福的、享受的。其特点是,追求心灵的安静,决不做不可告人之事。昨天怎么活,今天还是怎么活;今天怎么过,明天还是怎么过,不要轻易改变习惯。多年来,赵朴初养成日课习惯,即每日必提笔写字,也每日必颂诗吟诗。这也是赵朴初诗书俱进、病而不倒的法门。他最喜欢苏东坡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乐更无方”句,以为苏东坡的话,写的就是自己。心安即乐,再无他方。1996年,他吟诗表达自己住院的感受: 五洲四海一坛场,曾战群英论辩堂。 病室不须寻旧梦,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朴老对苏轼诗意的发挥。 杨东莼送他一套笔墨砚后,赵朴初吟诗:“日课一诗书万纸”,拟每天写一首诗。70岁后,他和亲友说:“这是我的希望。现在我经常生病,每天写诗做不到。如果能每天一首,写满一万首,还再活近三十年时间,我也快一百岁了,那就更不容易了。”在朴老眼里,长寿不难,无非是规范的生活。 住院期间,许多朋友到医院看他。“人生一难得,病中佳客来”,朴老觉得,这是住院得到的额外好处。 朴老心脏病发作后,得到了亲友和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曾吟诗云: 穿衣吃饭赖扶将,闭目温书度日光。 不断好花来问讯,春风先到病翁床。 “闭目温书度日光”,指医生不许他看书,只好闭目,默诵过去看的书。 久病成良医。朴老曾吟诗“众生病有尽,大悲心无限”,表达了希望众生减少和消除病痛的愿望。 这是朴老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资料来源:新民晚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出世法里头,亲近三宝是大福德之人,也是大智慧之人。可是三宝在今天的世间衰微了,衰微在只有形式的三宝,没有实质的三宝。觉、正、净是实质的三宝,佛法僧就是觉正净。但是现在人不知道佛法僧的内涵是觉正净,提到佛,就想到佛像;提到法,就想到经典;提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想错了,于是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实质的三宝,《坛经》上讲得很好,六祖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所以,他教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样一说,就不至于去着相,不至于把皈依的方向搞错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