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之门,无路之路


2014/9/6    热度:310   

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觉察自己和他人以及宇宙。

  在尘世中修行,是条艰苦卓绝的无路之路,比如,我们每天纷繁复杂的各种念头是如何产生的?词语与行为乃至思想意识背后的愤怒、恐惧、爱、贪婪、渴求乃至愚痴、轻信、虚荣、自保、好胜、狂妄等等如何产生?修行是个艰难的事情,先要把自己和他人以及宇宙当作观察对象,刚开始对自己进行觉察的时候,象是唐吉柯德爱上了和风车作斗争,疯狂转动的念头就象风车旋转不停的叶片,把自己当作了假想敌,不停地觉察各种妄想识别妄想洞察自己,犹如猿猴抓虱子,不断地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这单调的工作会把我们的感官和思维训练得异常发达,也会把我们训练得异常有力,对自己足够狠心的人,才能掐死妄想和恶习,才能在修行路上有所进步。不断地在各种局面中寻找出路,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置己于死地而后生。


  好比一个母亲,为了使痛哭的孩子得到片刻的安宁,不停逗弄孩子去看月亮,但,手指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它的呈现,可能是零距离,彼此无二无别,也可能遥不可及,指是指,月是月,而看月亮的那个人也许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体会月亮的清凉与美妙。做一个禅师很难,他必须对空性有真实的体悟,而又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引导来者去发现心地。心生种种法生,从唯识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心意识有个数据库—阿赖耶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数种子,种子会起现行,现行也会熏习种子,累劫以来,我们的数据库(第八意识)含藏了多少种子啊,这样的觉察和揭露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觉察,是最不方便的方便法,生命中的无门之门,无路之路。“直到最后,就只是在与自己的身体知觉同坐,在体验生命的本质而已。”

  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乃至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所知道声音和光波都有频率,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出,比如次声和超声;光波也是这样,太短和太长的波长我们看不到。声音的起源处是什么?光的起源处是什么?如果把它们定位在喉咙或者光源,那还不够察觉它的本质。一个念头的起源处是什么?乃至一个念头和下一个念头之间是什么?一个音和下一个音之间是什么呢?一个光波粒子和下一个光波粒子之间是什么?声音有了持续的组织和排列,才有音乐。光也是。人生就象看电影一样,一秒钟24格胶片,借用我们视觉的停留特性,迷惑了我们的心灵和眼睛,使我们看到连续的事情,并且在这个连续的一系列事件中被迷惑,不断造作,塑造了我们形形色色的个体生命。传奇,或曰命运,也是类似这样每秒24格胶片的念头和行为不断塑造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坛经》里,六祖惠能大师所传的修行方法:“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当下即一了百了,而夏绿蒂·净香·贝克的觉察之法似是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在各种相与念之中费劲耗力,观而后止,最后清净。可以从这里开始,做最笨拙的功夫,将僵硬尖锐冰山般的自我不断地融化成水,让自己的本性坦然如水,最后随器其形,不失其德,但,如此下去,要谨防道路将会十分漫长而且曲折。每当这个时候,就深感我们离经典越来越远,心性越来越浮,才智越来越浅,缺乏直接向古人学习的福德与智慧。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每秒24格胶片,当下掐断,一切就不再轮转,胶片和胶片之间本身是独立的,就像声音和声音之间,光波和光波之间。一个声音和另一个声音之间,如果不让它连续,只需要让它中断,完全空掉,抖落一切,有时,连觉察也放下,才自在。那种天然的自爱的本能,那种本然具足横扫千军的清净心力,那种超然的智慧,都可能在过度强调觉察以及对觉察的练习中丧失掉,变成对觉察的依赖,豢养分别思维,强化分别思维,反而容易覆盖如如不动的本性,增添无明烦恼,不是解开缠缚,而是增加捆绑,与空性相差千里万里,与解脱相差千里万里。真实地体悟空性,才能真实地勇敢,真实地无畏无惧,真实地慈悲与智慧。

  是为浅见,假文字相,剖析分享,都是葛藤。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想想佛的开示,“旧恶”是过去,过去人家有对不起我的、毁谤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过去了,算了,不要放在心上;“不念”就是不要放在心上,看到别人作恶,就像马路上看到那些行人一样,不放在心上。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