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惊奇世博因中国复兴
2014/9/6   热度:186
几天后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让中国又一次站在接受世界审视的舞台,各国媒体以极其不同的心态说着一句话:“中国举办的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博会。”过去两年中,从“大奥运”到“大世博”,中国人办大事的能力总是引来惊奇,就像同一支曲子,有人唱的柔弱缠绵,有人却显示了合唱的力量。韩国《中央日报》26日就将上海1年内兴建10条地铁线称为一次“耀眼的变身”。美联社说,中国绝非首个借世博会显示力量的国家,1851年的英国和1970年的日本都这样干过。一些西方评论家甚至认为,中国恢复世博的宏伟传统是对这一近年来地位渐微的国际博览会的一次挽救。有中国分析人士说,“上海世博会很可能会成为世博会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带动2015年米兰世博会走向成功,将对世界是一次真正的意外。” “最大世博”展现中国力量 “这注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博会。”26日,当世博会开幕前最后一场试运行结束时,多家国际媒体用这样的评议惊奇于上海世博会之“大”。美联社说,在这座什么都很大的城市里,世博园区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面积的4倍,相当于990个足球场大。韩国《中央日报》说,上海世博之“大”还在于将有192个国家和地区、50个国际机构参加,运行18个企业馆和50个城市馆,并吸引7000万游客。文章说,仅4月30日举行的开幕庆典就有20余名各国首脑出席,各国企业界争相向中国示好,世博会正成为一个预告“中华世纪”的盛大经济外交舞台。 美联社说,此次世博会是中国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活动,将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工作大国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法国《十字架报》24日说,那些认为世博会已经过时的人这回要失望了:上海创造了世博会再次证明中国的惊人能力,即它打算认真做什么事时,就一定可以做好。美联社记者库尔滕巴赫25日在题为“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国软实力”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绝不是第一个依靠世博会就展现了英国的工作革命;在东京1964年举办奥运会后,日本大阪在1970年举办世博会,标志着日本正式崛起为工业强国。文章说,最初几届世博会举办时,贫穷的中国正在被外国列强蹂躏。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民族主义标志正好可以与外滩那些殖民主义时期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在试运行的一周里,位于世博园中心的中国馆无疑聚集了最高的人气,西方媒体对这座上海新地标的议论似乎也最复杂。库尔滕巴赫的文章说,这座深红色王冠状建筑是中国人自豪感和上升国力的有形展现,在各国展馆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它夜晚的光芒几英里外都看得到。而在英国《卫报》21日评选的世博之最中,中国馆当选“最庄严展馆”。理由是这座63米高建筑的高度是周围场馆高度的3倍。 还有许多媒体花大篇幅介绍了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巨大变化。韩国《中央日报》说,1889年世博会前埃菲尔铁塔的落成将巴黎一片曾被用作军事练兵场的落后地区变成了名胜,“上海的变身也很耀眼。就在1年之前还是3条路线的地铁现在变成了13条路线”。“主要街道和公寓也脱去了暗装,装扮得像新娘一样”。德国《明星》周刊说,10年前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时,一名汉诺威王朝后裔曾在土耳其展馆附近小便,这一幕不会在上海发生。 “穿着华丽的衣裳,做一次低调的演出” 美国《赫芬顿邮报》24日的文章称,中国政府像举办奥运会那样大力支持世博会让许多外国人感到困惑,这是因为如今在欧洲和北美,世博会已沦为一项不太重要的活动,通常不在一流城市举办,如2000年德国世博会是在汉诺威,而2005年日本世博会是在爱知。“中国政府努力把世博会提升为经济奥运会显得有些奇怪”。文章认为,中国是想通过这些活动向外界证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远远抛掉了“东亚病夫”的恶名。 在提及以往几届世博会时,一些西方媒体使用了这样的形容词―――低调。可事实上,早期世博会是欧美各国炫耀技术实力的大舞台,当时的中国人把世博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英国的大功率蒸汽机、法国的海底电缆和美国的农业机械都曾在世博会亮相。那时的世博会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各国综合实力的差距。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26日对《环球时报》说,世博会还见证了美国的崛起,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和法国人瞧不起美国人,笑话他们只会模仿技术和盗版,但1893年美国凭借芝加哥世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从此走上强国之路。 英国《卫报》21日的文章认为,上海举办最大规模的世博会是因为它试图恢复这项国际聚会曾经宏伟壮观的传统。有中国分析人士认为,上海世博会很可能成为世博会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带动2015年米兰世博会走向辉煌,将是中国能力的一次展现。瑞典世博会项目官员卡特琳娜?蒙松说,中国主办这届世博会的心态或许是“矛盾”的,对国内,中国政府希望上海世博会能像北京奥运会那样激发百姓爱国热情;而对国外,中国既想通过上海世博会“展示自己”,同时担心西方过分夸大中国的实力。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中国一方面把上海世博会办成“规模空前”,另一方面又不愿让人们把目光只盯在世博会的“宏伟与华丽”。中国希望能“穿着华丽的衣裳,做一次低调的演出”。 一场各国挤破头的超级秀 在过去几天中,因为世博,国际媒体正在掀起一场攀比风,目标有两个:谁在世博会上表现更好;谁能从“世博中国”捞到更多商机。 《印度时报》25日说,印度也许能轻易地将巴基斯坦排除出板球超级联赛,但在上海世博会,印度却在吸引中国游客和国际商机上败给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馆在试运行期间每小时能吸引数千人参观,该馆还拿出一面墙悬挂过去50年多位中巴领导人握手的照片,而印度馆布展还没有完成。而且印度不愿展示工业实力和出口潜力,当其他国家竞相销售工业产品,参观世博的数百万买家却只能在印度馆感受印度的饮食、艺术和手工纺织机。 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说,加拿大馆没有被称作种子殿堂的英国馆那样酷,没有披着藤条的西班牙馆那样时髦,也没有建起自行车盘旋轨道的丹麦馆那样有趣,因此受到国内批评。德国《明星》周刊26日说,上海成功地让参与国表现得像体育竞赛一样:每个国家为获得最大关注竞相建设最好的展馆。 在过去几天中,这样的论断可以在多国得到印证。俄新社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俄代表团19年来首次自己建馆,以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德国《商报》称德国建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博览会展馆,德国名企也倾巢而出。法国《费加罗报》26日也称“全法国都为世博会出动”。文章说,不仅萨科齐夫妇将赶到上海参加世博会开幕庆典,法国还将7件国宝级艺术品送到上海,连“高傲”的阿兰?德龙也担任了法国世博馆形象大使。 为什么上海世博会让各国蜂拥而至?法国《十字架报》24日的文章说,这是因为全世界都想吸引中国。文章援引一名法国参展商的话说,每个国家将在这里展开一场选美比赛,目的都是想吸引中国。法国馆为此花了4500万欧元,德国馆投资3000万欧元,澳大利亚5800万欧元,日本1亿欧元。“用一位中国记者的话说,这些大量投资的国家和企业会被中国政府视为合作伙伴,投资的回报最终都会在今后的投标和大额合同中体现出来,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中国人的记性都非常好。”法国商人塞拉诺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出现在这里”,因为“这里是未来10年的希望所在”。《温哥华太阳报》也说,此次加拿大馆有两个任务:讨好中国人民和扩大在这个崛起大国的商机和贸易。 国际社会对上海世博会的追捧也引起一些西方分析家过于复杂的解读。新西兰政治学教授布雷迪将上海世博会称为一次“大规模转移注意力行动”,宣称政府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转移人们对事业等令人郁闷问题的注意力。”英国《卫报》说,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讨论城市化是各方投入巨资参加世博会的原因,相反,数以千计的公司希望借此签下有利可图的合同。通用公司研究员弗伦奇说,“这等于是在21世纪向皇帝进贡,大家不得不为在中国进行的活动付费,不得不建馆”。但并非所有人的解读都如此功利。为参加此次世博会,在金融危机中濒临破产的冰岛租了展馆。冰岛驻上海总领事仁宝松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冰岛在恢复元气,“上海世博会是我们发出复出信号的最好窗口”。阿联酋的《联合报》25日说,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报名参加世博会,这是不多见的。对阿拉伯人来说,参加世博会为的是展示和提升形象。 美联社说,试运行期间,游客对拥挤和食物缺乏有些抱怨,这些问题随后得到了改进。日本朝日电视台派往上海世博园的记者则将镜头对准了不排队的中国游客和园中垃圾桶旁散落的垃圾。文章说,如何维护秩序、保持卫生和防止恐怖袭击,已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新课题。(本报驻外记者孙秀萍青木陶短房本报记者黄培昭雷达王跃西林琳陈一柳玉鹏)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乘愿再来!他发什么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凡夫是业力在作主,佛菩萨是愿力作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作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