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无锡刺绣名家辈出 曾获三届世博会大奖


2014/9/6    热度:206   

无锡,是江南锦绣繁华的鱼米之乡,处太湖之滨,风光绮丽,人才荟萃。这里也是江苏刺绣的重要产地之一。 无锡刺绣大师吴鸣文作品:《击鞠图》 无锡地区的刺绣称为锡绣。在明朝中期它就作为上供朝廷的贡品,在清末民初锡绣已享誉海内外,在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锡绣都曾获奖。自1908年至1921年这十三年中,无锡刺绣艺术品在国内外各级赛会中荣获奖牌的数量,在全国荣居榜首,“锡绣盛称于世,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的美誉由此传开。 丁佩的首部刺绣专著 大约在200多年前,锡绣开始走进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明代中期,“十字桃花”和“堆栈纱刺绣”已经非常盛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更是涌现出一批刺绣名家,推动了锡绣的繁荣。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江南著名刺绣艺术家丁佩曾寓居无锡,她在无锡生活期间,身居闺阁,长期从事刺绣创作和研究,并利用“绣余清暇”之时不断总结经验,后来她将这些刺绣艺术理论整理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年)出版发行,这就是我国刺绣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绣谱》。在这部9000余字的著作中,丁佩首次提出了“齐、光、直、匀、薄、顺、密”七字诀,总结了中国刺绣的基本特点和创作规律,成为后人研究刺绣的理论基础。 在书中,丁佩记下了许许多多她在无锡的创作经历。有一年春天,丁佩在梁溪泛舟游览,眼见“斜照满山,风光成彩”。旖旎春色令丁佩久久难忘,回家后,她立即用“退红绒(浅红劈绒)参以牙色(似浅朱而略带微红),绣成遥山一桁”,只见“山椒新绿成林,溪中碧水鳞次”,连她自己也“顿觉耳目一新”,惊呼:“此画家所未到也”。这一段充满抒情意味的描述,表达了丁佩对无锡秀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无锡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对艺术家的孕育作用。 丁佩的刺绣传世作品虽然至今尚未发现,但根据《绣谱》中对其自身绣作的分析,可知她的作品不是一般的实用绣,而是细腻典雅、格调高雅的观赏绣。丁佩说:“刺绣以针代笔,以绢素为纸,以丝线为朱墨、铅黄。”“取材极约,而用甚广”,同书画一样,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为“闺阁中之翰墨”。于是,后人把这类出自闺阁中的观赏绣称之为闺阁绣,而闺阁绣在近代无锡刺绣艺术史上,一直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无锡刺绣大师吴鸣文作品:《百寿图》 李佩黻创办绣工会 在丁佩之后,锡绣艺术家可谓层出不穷,锡绣的风格也愈加鲜明。其中,华璂以及李佩黻(fú)带领的锡山绣工会成为锡绣的两大流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李佩黻、李韵在华氏兄弟的支持下,在无锡创办第一个民办刺绣教育机构——锡山绣工传习会,李佩黻任总教习(后改称会长)。在之后一段时间里,这家我国最早的民办刺绣传授组织以及其中的优秀艺术家们,参加了多届世博会,中国的锡绣艺术也从此在海外声名鹊起。 李佩黻、李韵和是华文川、华文汇兄弟的妻室。华氏弟兄均以善画著称,而华氏一族,名家辈出。他们将民间刺绣工艺与国画理论结合,又吸取了“露香园顾绣”技法,开创无锡刺绣独特的风格。锡山绣工传习会的创办影响很大,9年后北京在唐文治的提倡下,出现了官办的绣工科。 锡山绣工传习会创办时入会的现有名册可查的有102人,刺绣花样由传习会统一代画发给,酌收工本费。会员所出绣品由教习按价估值,分上、中、下等收购。从此锡绣就以商品形式流通市场。锡绣自以商品形式流通市场后,制作者有了收入,从事刺绣的妇女逐渐多起来了,以后又推广到四乡。 绣工会还自编讲义如《刺绣篇》和《修身篇》,讲授刺绣和修身两种课程。绣工传习会创立后,无锡有几所女校也曾设刺绣科,青年女子学绣成风,各女校还举行文艺观摩会,将学生的刺绣、图画作品陈列展览。这一时期无锡刺绣艺术的水平上升很快,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阶段。 1908年,锡山绣工会获天津实业劝工场银牌奖,1910年农工商部在南京举办我国“第一次南洋劝业会”,无锡绣品获奖牌数居全国之首。在当时的世博会上,锡山绣工会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1910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1911年获意大利都灵世博会金牌奖。除绣工传习会李佩黻、张应秀、赵毓芸、陈少云等20人及荡口的华璂获奖外,还有78名学校的女学生和民间女子的作品获银牌奖。 华璂偕夫上海创业 在锡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首推华璂。 1869年,荡口古镇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便是中国刺绣艺术史上的奇女子华璂。 华璂(1869-1939),字图珊,号迦陵馆主,出生于荡口书香门第,父亲是近代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另有一说称华蘅芳是华璂的伯父)。她自幼聪颖过人,喜爱书画和刺绣。由于出生于开明之家,华璂既有机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接触西方文化艺术,因而思想先进,视野广阔。 少女时代的华璂便是能诗善画的才女,并表现出极高的刺绣天分,尤以刺绣山水风景和飞鸟走兽见长。之后,她嫁给安徽籍金石家张尉,但仍住在荡口娘家。其夫亦善画山水,对华璂帮助颇多。 1906年,华璂迈出了她事业途中重要的一步,应聘担任荡口鹅湖女子学校刺绣教师,与她一起应聘任教刺绣课的还有其堂妹华玙,她俩自幼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华璂与堂妹华玙合作的《山水绣件》荣获金牌奖。《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在刺绣专论中曾指出:华璂、华玙的绣品,名誉素著……乃研究有年,于经验上得绝大之进步,且善画,故其作尤超出寻常之上,实比湘绣、苏绣为优。这个评价给予了锡绣艺术极大的肯定,华璂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刺绣造诣,也为锡绣争得了荣誉。 1912年,华璂夫妇闯入上海创业,开办了一家刺绣传习所,进一步将锡绣艺术带进全国各地。1915年,华璂的刺绣作品《蹲在稻草堆的公鸡》被选送到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一举荣获金牌奖。 今天,华璂留传下来的刺绣作品都已成为了中国刺绣的珍品,被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作为珍贵文物收藏。 无锡刺绣大师赵红育作品《古运河秀色》 世博历史之谜 无锡刺绣的文献记载始于何时? 锡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对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所述:“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这段话的意思是:晋平公派遣使节叔向来吴国访问,叔向由吴国返回山西时,吴国人用装饰富丽的花舫为他送行,在船的两舷,各有100名送行者,有的穿着刺绣服装,有的穿着锦缎和毛皮的服装。 晋平公在位时限为公元前557-前532年,而吴王阖闾徙都苏州为公元前469年,由此可知,这段史料所记载的还是吴国设都于无锡梅里时的事,这说明早在周太王之长子泰伯南来无锡梅村建都时就已经流传着刺绣技艺。 之后的史料记载中,也对无锡刺绣艺术的蓬勃发展有所描述。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堆沙刺绣兹明尤仲骥妻子余氏所制……(余氏)早寡保孤,创制堆刺纱绣(原文如此,即堆沙刺绣),此业自给,巧夺天工,曾以充贡,邑人咸仿其法。”可见当时无锡一带的人们已对锡绣颇为喜爱,锡绣艺术也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另外,“回文彩绣锦(俗称戳纱绣)”也是当时极有名的工艺品。在技法上高度发挥图案艺术的装饰性,显得格外巧妙。还有流行于民间的挑花绣,这种绣品在一定部位作方、圆、菱、放射等单一意匠图案,或缀成二方连续为带样延展、或缀成四方连续为整幅延展。配色有大红大绿的,也有单纯素朴的,各见长处。挑花绣后来逐渐被更为简易的“列针绣”取代,刺绣花样一般是“吉祥如意”、“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花样。由于当时的刺绣主要以家庭“女红”的形式存在,因此绣品的品种多为鞋头、枕套、帐幔、椅垫、香包、镜袱等。 【 世博会荣誉榜 】·锡绣 无锡地区的刺绣称为锡绣。在明朝中期它已成为上供朝廷的贡品,在清末民初锡绣享誉海内外,在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锡绣都曾获奖。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今天社会上,很多人起心动念,总是想尽方法欺骗别人,所作所为都是亏心事,违背了道德,违背了自然的法则。我们骗得了众生,骗不了佛菩萨;我们起心动念,连天地鬼神都知道,何况是佛菩萨!我们起心动念,天地鬼神、诸佛菩萨都知道,所以我们的心行一定要正。我们一个善念、妄念,统统周遍法界;若不周遍法界,佛菩萨如何会知道?我们的心性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性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想分别执着程度不同变现出来的境界。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叫佛。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叫菩萨。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着,叫阿罗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