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研读之九十
2014/9/3   热度:388
佛陀看众生是很可怜的,而佛国中,只有娑婆世界的众生最苦,谓之五浊恶世;像极乐世界它是莲花化生,它是一个法音世界,是一个净土世界,那里没有五浊秽恶的现象。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的恶世,投入到在这里的众生,生命是要轮回的,释迦牟尼佛之所以伟大,因为他要在娑婆世界成就佛道,他的愿力就是要度化娑婆世界的众生。 所以经典说,众生依于见浊和烦恼浊的污染,因之在轮回世界当中打转,所谓〝众生为相缚,及为麤重缚,若勤修止观,尔乃得解脱〞;想出离轮回之苦,唯有勤修止观,才能得到解脱。 很多的大经里面,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众生世界的道理,好比说:〝因果世界,因心成体〞;最主要的一个问题,还是起于〝心〞的一个执著,为此经中才说〝令汝流转,心目为咎〞;基于我们的眼睛所见,跟外面的色尘缘境打交道,产生了执著的现象,使我们本来清净的心体被污染了,污染的结果,于是形成业识的污垢浊重,没有办法除掉了,也没有办法显现原来的光辉了;那生命呢?就这样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业上加业,就像雪球越滚越大,随著自己的业作,跌入轮回的状况中不能出离。 个人所执为〝我〞,每个人都有一个〝我〞,每个人的〝我〞不相同,于是世界产生了相争、相斗种种相互对立的现象,这完全都是起于一个我的执著而产生的,于是有我慢、我见、我恨、我爱等等不同的执著,人处在这样的对立环境当中,就形成了小而个人、家庭的问题,大至社会国家的问题,种种短兵相接、你争我夺的现象,然后引出来的,就是你死我活的纠纷。于人而言是纠纷,于个人而言则是烦恼,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生活在这样的执著计较的环境当中,他会产生种种的苦恼,于是形成烦恼;一般说来,人生有贪、瞋、痴、慢、疑、不正见六种根本烦恼,所以是一个烦恼浊的现象。众生依于业而受报,沉沦在三界六道里,依于业的造作而受生;受生之后,这个生命,它就会呈现生、老、病、死种种身不由己的变化,于是在种种的苦痛当中轮回。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处在娑婆世界的众生是最苦的,这是一个堪忍的娑婆世界,因为无明生起造作,所以他必须要承受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之苦。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一个五浊恶世,众生因为迷惑投入到这里面来,所处的世界是这么苦,但我们还不知道要出离,岂不可怜?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道,是为度娑婆世界的众生,我们才能够听闻到佛法。也因为我们曾经种下过种子,如果我们没有一丝谦虚心,没有一种爱好真理的心,没有一点点慈悲心,或者不想让生命更美好,不想提升精神生活的层次,不想追求觉悟,那么也没有办法遇到佛法;我们有幸遇到佛法,还是基于我们自己曾经用心去耕耘过,我们曾经种下过追求善、美、真理菩提的种因,那才能够有一天花开见佛,或者是听闻佛法。而佛陀慈悲,他的愿力,是要在这么样的一个娑婆世界来现身说法,在这个五浊恶世的堪忍世界成就佛道,来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以我们既然是娑婆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就跟这个娑婆世界有缘,如今有缘听闻佛法,开发我们的智能心目,让我们面对生命的种种的现象不致迷惑而妄生苦恼,进一步知道如何去对治而出离苦恼,所以我们重视佛陀在经典中的开示。 在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陀的是:〝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金刚经》是大般若经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分,大般若经讲述的都是菩萨法,《金刚经》是第九会;经有它的连贯性,也因此须菩提他才提到:〝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毕竟佛陀在前五百七十六分已经宣示了很多菩萨法的道理,自然有很多都是〝善护念〞,也就是对于菩萨有很多的叮咛和嘱咐,所以说〝善付嘱〞;那么对这些能够承担佛陀的付嘱──荷担如来家业的菩萨法的行者们,当然佛陀也会嘉勉,就像当弟子们或者是菩萨们听到佛陀讲什么,进一步提出他们的心得来回应佛陀的时候,佛陀会嘉许地说:〝善哉!善哉!如是!如是!〞这就是一种善护念。 所以我们说,须菩提因为佛陀在般若会上已经开示了五百七十六卷有关般若的理念,也就是菩萨法的理念,这里才会提出来这么一段问话: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从这问话里显而易见的,须菩提所问的主旨就是菩萨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佛法中,就是佛陀修证的最高的境界,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阿要念ㄛ,含有〝无学、究竟〞之意境,以示在觉悟的境界中,佛陀已经圆证了最高无上的智能。 在佛经中,佛智叫做一切种智,或者简称为一切智,或者名为萨婆若智,这是完成圆觉觉满的佛陀才拥有的智能,为世间人所无;故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举一例子来说,好比声闻证果的阿罗汉,他所显发的宿命通,能够知道的是八万劫以内的事,而证果位的佛呢?八万劫以前的事,以及三千大千世界内的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金刚经》说:〝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因为佛陀的清净法身充满虚空法界,也就是等同于虚空法界,寂静而庄严;佛果的〝体〞与〝境〞是如如不动的,于〝相〞而言,他有劣应身的胜相,就是三十二瑞相、八十种形好,以及胜应身的清净无形象,所以法身遍虚空;于〝用〞,则是千百亿化身。 因为如来于〝体〞既是如如不动,于〝境〞是清净寂静而庄严,那么势必一定是假藉菩萨身来显现〝用〞;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诸大菩萨摩诃萨,于证境而言都早已是果位上的佛,但他可以随顺众生的根器,以随顺众生的根器显相来接引,这是佛菩萨行使度众的愿力,也如同佛千百亿化身所显现的一个境界,只不过我们自己也先要有一个佛缘,如果我们自己对佛生不起欢喜心,好比我执强烈、我慢贡高,对于人世间的贤圣生不起一丝尊敬意,心中既不爱好真理,也不欣赏美好的事,除了偏执邪见,就是我慢颠狂,这种人通常属世智辩聪型,极度自满、刚强顽固,那肯定的他没有佛缘,即使有佛出世,佛也无能为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知道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相不能舍,相也不能执着。什么是不能舍?每天我念佛的课诵完全照仪规去做,这就是不舍;虽然做,做的时候心地清净,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丝毫不执着,这就对了。这是大乘菩萨法,能具足修学无量功德!无量功德在哪里显现?就在你生活当中。你穿衣吃饭,你工作,你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即相离相。我做的没有一样不如法,没有一样不跟戒律相应。跟戒律相应是事如法,跟经论相应是理如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执着,没有一样做得不好!更高明的没有分别,再高明的没有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你是法身菩萨应世,法身菩萨再来;你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已经到菩萨的阶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