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研读之九十五--不变的本体(四)


2014/9/3    热度:239   

  接著佛陀又引出问题来问他说,你感觉到现在的色身变坏衰退了,那比起你童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波斯匿王就说,当我是小孩子的时候,我的肌肤圆润光滑,长大成人时,血气充满,现在老了,容颜憔悴枯索,头发白了,脸上也有皱纹了,恐怕也活不久了,比不上以前的年轻力壮啦。

  佛陀提醒他,你的容颜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不是一下子衰退的吧!波斯匿王想了一想就说:〝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这是说,色身的状况是很微妙的,是在慢慢的变化之中,让我感觉不到,寒来暑往,岁月迁流,不知不觉地就到这般地步了,然后回顾一下,感觉到:生命十年十年之间的变化非常大,二十岁的时候不如十岁,三十岁又不如二十岁,如今六十二岁,又大不如五十岁的时候了;然后沉思谛观,在止观思惟的之中去发现,迁流变化岂止是十年十年,甚至是一年一年的变化,又岂止是一年,甚且是每个月每个月的在改变,又仅只是每个月,几乎是每一天、每个时辰,以至于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所以我知道这个色身终会变灭。

  这是一个切身的感受,感受深,体悟也才深;就像佛陀曾经问修行人:〝人命在几间〞?回答说:〝人命在数日间〞,佛陀对他说,你不知〝道〞;又有人回答说,〝人命在饭食间〞,佛陀也对他说,你不知〝道〞;有一人回答说,〝人命在呼吸之间〞,佛陀说:汝知〝道〞矣!

  〝道〞是真实的感受,与生活密切相关;能见道,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记得宋朝黄庭坚在宦途低潮的时候,曾经参访一位禅师,问什么是道?禅师拿论语里面孔子回答弟子们的话回答他说:〝吾无隐乎尔〞,黄庭坚不懂,直到有一年秋天来了,寺院里后山桂花开了,这时候黄庭坚又来到寺庙,禅师领他走后山,一阵花香迎面扑鼻而来,黄庭坚赞歎脱口而出,禅师对他说〝吾无隐乎尔〞,这个当下,黄庭坚豁然而解,对于人生不再感到迷闷了。这既然是精神上的一种契应和感悟,可见这个〝道〞,是通天地达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为此,古代的读书人才会叫出〝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这种豪语。中国古代的哲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道是精神的升华,与物欲尘心成反比,就像艺术与世侩放在一起是极不谐调的事一样。

  〝道〞它应该是人生的标竿,行行业业都有道,即使盗亦有道,否则他绝对当不上黑道的大哥大;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家庭需要照顾,所以通情达理之处就有道。我们说了半天,〝道〞到底何在呢?禅门悟道的人会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者直接点出来〝平常心即是道〞;像金刚经的第一段缘起就有那种况味,让我们感受到佛陀时代,修行人是那么平实而自然,道味浓浓。

  我们再把话转回来,回到我们刚刚谈的话题:波斯匿王从念念的无常迁流变化,体会到色身也终将变坏消殒。佛陀就问他,那你知不知道,在变灭的色身之中有一个不变的本体呢?王说不知道。

  佛陀就问他:你几时见过恒河的?王回答:三岁孩童时,母亲带著见到的。

  佛陀又问他:你如今见的恒河水,跟你儿时见的恒河水,有没有什么不同?

  没有!

  那可见〝见〞的能力是不会随年纪而改变的,你的容颜会衰弛,会有皱纹出现,但是见的能力不会产生皱纹;所以有变化的色身会变灭消失,有一个不变化的本体是不生也不灭的。

  波斯匿王经过佛陀这么巧妙的比喻说明,他终于明白了,生命不是死后就断灭了,不是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它还有一个本体的能的存在!为此,才能够与佛一样。如果能够让那个光烁的本体重现,智能的力量就可以挥洒,这就是我们曾提到过的〝如来藏〞。如来藏本来是清清净净的,但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造作,使如来藏蒙尘,不再清净了;这些造作就是业。

  提到业,不见得就是不好的业,业有善、恶、无记三大类。有业因就有业果,必须要去承受,如果在承受的同时,你能欢喜承受,同时还要不再造业,于那业果而言,才算清净。否则于果又再造因,那就是旧业未了,又添新殃了。

  造善业得乐果,比方布施贫穷会得大富,供养三宝得庄严,身心均富,闻法恭敬能够开智能,持戒行善可以往生天道,但即使是乐果仍然都是有漏因,不能够出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我们必须要学般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才有机会出离轮回。

  所以如来藏中,除了有善、恶、无记的种子之外,还有一种〝道〞的种子,闻法悟菩提以开心智,就是道的种子的萌芽,才能够转化种种无明;所以禅师们总是说〝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

  上白下云老禅师教我们修行的方法是:当分别心生起来了,生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计较执著,要去研究 分析 认识,久而久之,从中你便会所发现,进而才能够有所突破。

  比方你对〝网咖〞这一个名词很陌生,透过媒体报导对它印象欠佳,那么先放下自我的分别意识,我们就先去认识计算机,然后上网实际体验一番,经过研究分析认识,然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年轻人会迷恋此道的原因了。而所有这些认识的过程都是〝种子〞,它会输入你的八识田里,也就是如来藏;但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于此中见〝道〞,也许你就会运用你的智能、财资,你的德养、你的才干,化它为饶益来嘉惠年轻人,这是种子的新熏,更是善的种因的转化。尤其如果你是以无所求、无所得的清净布施喜舍心去做,那功德自是不可言喻。《金刚经》中曾经这么说:「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不受福德〞,也就是如来藏的还复清净,这也是《金刚经》里特别提到的无相布施的旨趣所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是以往生西方净土为第一件大事情。这个世界太苦了,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或者你说:我家里还有父母,还有儿女,不能不牵挂。你真能牵挂得了?你真能照顾得了?照顾不了!你自己都不能超越轮回,怎么能照顾别人,有什么能力去照顾别人?但这不是叫你父母眷属都不要了,也不是。净土法门第一个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可见得它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现在聚会在一起,我们要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可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定要安住在西方。怎样才能照顾到你家亲眷属?最究竟最圆满的照顾,就是劝他念佛,他这一句佛号念成功了,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才得到究竟,才得到圆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