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大地震砸碎欧洲宗教束缚


2014/9/6    热度:531   

【编者按】最近由于世界各地地震频繁不断,特别是近年来从08年发生在我国汶川的5·12特大地震,再到今年年初以来的海地大地震、智利强震。直到最近,特别是四月以来,从4月4日墨西哥的7.2级地震到4月7日印尼7.8级地震,强震的密度越来越频繁了。而据2010年03月09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中国地震局专家刚刚说: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度)就发生7.1级地震。截止4月17日17时,地震已经造成1484人遇难,失踪312人,受伤12088人,重伤1394人。可见面对全球灾害不断加剧的今天,应给予其怎样的解读与应对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而这篇发表于《环球时报》名为《大地震砸碎欧洲宗教束缚》的文章,则站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不同的视野和角度给我们上了即生动又刻骨铭心的一课!

  葡萄牙大地震砸碎欧洲宗教束缚

  最近,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引发了关于“世界末日”的流言,特别是1月份海地地震酿成的惨剧让人触目惊心。这样的悲剧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远远不够完善。在地震史上,有一场大地震值得一提,那就是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那场地震震醒了沉浸于“一切都很好”的满足感中的欧洲,成为近代欧洲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有人称其为自5世纪罗马帝国沦陷以来,最震撼欧洲的事件。

  里斯本人同死神赛跑

  1755年11月1日是万圣节,这天早上,里斯本的几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弥地下突然发出闷雷似的巨大声音,旋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历时约30秒钟,顷刻间城市的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随后又接连发生两次震动。地震过去约40分钟后,一场海啸席卷而来。当时有人这样记载这场可怕的海啸:“一些人立即骑上马,奔驰而去,他们在同死神赛跑,以避免被海啸卷走。”第一波海啸过去后,又接连跟进了两波。而未受海啸影响的地区也难逃一劫,大火迅速蔓延开来,足足燃烧了5天才熄灭。

  据统计,里斯本的建筑物有85%被摧毁,一些在地震中受损较轻的建筑物则被稍后引发的大火焚毁。众多惨状使里斯本人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王室幸运地逃过了大地震(国王和宫廷侍臣在参加完清晨弥撒后,离开首都去度假)。然而,大地震的阴影使这位国王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他像游牧民族首领一样,后来一直住在帐篷里。

  震动还远传至欧洲各国,数百公里外的西班牙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和摩洛哥非斯、梅克内斯等城市都遭到破坏。海啸也使西班牙、摩洛哥、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的沿海地区遭受灾祸,巨浪还横扫大西洋到达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现代地质学家估计这次地震的规模达到了里氏9级,研究报告认为这次地震持续时间约为3分半钟到6分钟。这场灾难夺去了6万-10万条生命(里斯本人口约27万)。这次地震因此在世界地震灾害史上写下了恐怖的一页。然而,更持久、更强烈的影响体现在大地震对欧洲人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冲击上。

  “一切都很好”的理想社会?

  18世纪中叶的欧洲“在精神状态上处于一个高点”。它经历了蓬勃精神、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以及开拓航路的大航海时代,拾历史台阶而上的欧洲正处于强烈的乐观主义气氛中,国家经济特别是特权阶层的财富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在英国,新的产业资本和特权势力正在逐渐形成,工业革命的曙光已经隐隐出现;在法国,贵族资本在短短十年膨胀了2.7倍;葡萄牙尽管已远不如当年的鼎盛时期,但是存下的家底连同周边诸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辐射效应,也使得葡萄牙的经济处于“明朗的春天”。经济上的强盛令主导社会的思想“有了更强的底气”。欧洲各个阶层的很多人都抱有乐观主义态度,认同莱布尼茨“这个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认为大家生活在一个“既定的和谐世界”里。人们很满足,甚至自鸣得意。

  当时里斯本作为葡萄牙首都,早已是世界性航海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里斯本市民以虔诚的宗教信仰闻名于世。有人说,如果上帝要饶恕一个城市的话,首先就是里斯本,然而,大地震却摧毁了这样一个繁华与富庶的城市,而且是在一个宗教节日。这一事实震动葡萄牙,更让整个欧洲震惊。

  当代哲学家德勒兹曾说:“在欧洲历史上,能和这次地震相比的只有纳粹集中营。”不管怎样,这场大地震给欧洲敲响了警钟。欧洲人开始进行反思,为什么“好心肠的上帝”要毁灭一个伟大而又虔诚的城市?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所以,当里斯本开始大力赈灾时,一场围绕地震起因而出现的思想碰撞出现了。


触发思想大地震

  里斯本地震之后,欧洲宗教界视这次天灾为天谴。在民众急需救助时,牧师们却大力宣传所谓的“上帝的惩罚”的理论。他们认为面对上帝的惩罚,里斯本的人们最先考虑的不该是重建,而是忏悔自己罪恶的灵魂。当时葡萄牙最有影响的耶稣会士马拉格里达在1756年 秋发表“一种看法:这场大地震的真正起因”一文,蛊惑说里斯本大灾难不是自然现象所致,而是罪恶生活方式诸如看歌剧、听音乐、斗牛等奢侈享乐带来的恶果, 预言地震周年之际将会有更大天谴降临人们头上。这一耸人听闻的预言被广泛散播,接连不断的余震使惶恐不安的人们把地震周年当成了大限之日。

   天主教会腐朽的观点和理论受到进步知识分子们的反感。在众多批判者中,伏尔泰最为活跃。他在第一印象下所作的《里斯本灾难诗》批驳当时流行的“一切都很 好”的信条,质疑天谴论:若是上帝的惩罚,婴儿何罪?巴黎与伦敦有更多罪恶,为何却惩罚里斯本?伏尔泰还借此将矛头直指当时流行于欧洲思想界的“乐观主 义”哲学。他的著作很快在巴黎沙龙里流传。自他的诗作以后,就有了至今仍然有争议的、认为里斯本地震标志着乐观主义终结的论点。

  随后,卢梭也加入到了评论行列,他和伏尔泰就“上帝”同人类灾难关系与否等问题的争论使启蒙运动更加深入。哲学家康德也在1756年专门撰写了三篇分析此次地震灾难原因的论文。

  总之,整个欧洲都在为里斯本的灾难反思,上帝惩罚的解释被普遍质疑,因为人们发现,尽管大震发生后使用了最虔诚的正规仪式终日祈祷,连续不断的余震并没因此停歇。

  对欧洲有划时代影响

  这场地震还直接引发了教会同葡萄牙世俗政权间的殊死搏斗。结果是,1760年,教皇使节被逐出葡萄牙,宗教法庭俯首于王权,成为国王名下的国家审判工具。前文提及的马拉格里达则因“策划暗杀国王的阴谋”被处死。

  然而,里斯本大地震对葡萄牙这个正在没落的帝国的冲击不可避免。地震导致葡国力严重下降,经济无法承受这场大地震带来的冲击。新势力同旧贵族的争端也日益加剧,政局动荡不安,该国显然已经无力维持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葡萄牙衰落了!

   此外,地震及其后欧洲思想界持续不断的震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有哲学家评论称,康德早期关于地震研究的作品“差不多代表了德国地理科学的开端,无疑 更是地震学的开端”。不少科学家随后对地震起因展开近代科学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索,其中被后世奉为现代“地震学之父”的英国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约 翰·米切尔,依据对此次地震亲历者描述的分析获得一些结论,并运用牛顿力学原理解释地震发生情况,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大的意义也许是在思想 上,当代德国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维尔纳·哈马克表示,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作用还在于扩大了哲学词汇表,他这样说道:“里斯本大地震改变了欧洲人的观念。”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的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报恩的,是父母过去对这个儿女有恩。凡是来报恩的,一定是孝子贤孙,家庭和睦。来报怨的,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投胎到你家来干什么?来报仇的。他长大之后是败家子,一定要把你的家搞得家破人亡。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因是已经种下去了,不能改变,缘可以改变。佛法重视缘,缘里面重视教,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这是佛陀的恩惠,佛陀的慈悲,我们从这里头去学,学了就有用处。他是来报怨的,怨要化解,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辱。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是来报怨的,哪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