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民喜庆藏历新年
2014/9/6   热度:218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推进,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不期而至。今年的春节对我们而言比较特别,因为2月14日这天既是农历新年(春节),同时也是藏历第十七绕迥阳铁虎年的新年,对藏族人们来说可谓双喜临门。
藏族孩子载歌载舞庆祝藏历新年
大多数汉地朋友对藏历年不是太熟悉,其实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春节大致相同。不过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与农历春节在时间上有些差异。
今年藏历年和农历新年(春节)都是在2月14日;2009年藏历新年是2009年2月25日,春节是2009年1月26日,时间上比春节晚一个月;而2008年藏历新年和春节又是同一天。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的。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950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一百多年,西藏便有自己的历算法,当时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运算很简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的藏历十一月一日,这就是苯教历法。在山南地区,曾发现过一部历书,叫做《纺线老人月算》,这部古老的历算书,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这部历算法对后来藏族地区天文历法有很大影响。以后,藏族历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有时不一致,有时又一致,一共会有四种情况:1、完全符合;2、藏历迟一天;3、藏历迟一个月;4、藏历迟一个月零一天。
藏族人民所过新年节日,与汉地春节大有不同。一进入藏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当新年的前几天,不管农、牧区,老少男子都要剃头,女的要洗梳发辫。如男子留长发过年,女子不洗梳发辫过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带有悲痛而无心梳妆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为来年的吉祥如意。藏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家家进行大扫除,扫除一年四季被灶烟熏黑的烟尘,清扫房子内外的垃圾。二十九日凌晨把清扫的烟尘分成九堆排成一行倒在人畜必经的路中间,并将全家洗发后的脏水也泼在路上。认为脏水和烟尘倒在路上被千人踩,万人跨,可以免除一切不吉及灾难,来年无病无灾,幸福安康。晚饭前,在打扫干净的灶房墙中央用红泥涂色,或用彩笔画上“喷焰未尼”和日、月、星以及八吉祥等图案。丁青、贡觉等地的农村牧区,在灶的左边用白粉画上“拥仲”符号象征吉祥永恒。炊烟薰黑的房梁和檩木上点上一排排白粉点,象征来年家人安康,粮食丰收,牲畜兴旺。到晚上全家团聚,共享象征辞旧迎新的“古突”,“古”意为九,“突”意为粥,可译为腊月九粥,是用五谷、肉、人参果、奶渣、水果类合熬的粥。
藏族孩子自己动手做“古突”
关于“古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有的地方说:数字九非常吉利,因此各大小寺院选用腊月的九日,举行“古舵”(“舵”意为驱妖赶魔)大法会。而且人们认为选择九日出征定能凯旋而归;有的地方说:吃上“古突”寿命能增九年,选择九日外出办事,也能化凶为吉;有的地方因“古日”(意为弯曲)与“古”谐音,“古日”也成了赞美词,如初三的月亮是“古日”、饱满的麦穗是“古日”、锋利的宝刀是“古日”、百岁的老人是“古日”、锋利的镰刀是“古日”,等等。总之人们相信数字九最为吉祥。因此这天晚上,全家团坐,在欢笑声中一边享用“古突”,一边憧憬来年的美好生活。
除夕当日,各家根据经济条件,在佛龛的中央摆上各种食品,同时家家炖牛羊头、肉类、人参果,作“推”(酥油、奶渣、糖三合一做成的一种长方形固体食物)。家中铺上漂亮的卡垫,人人穿上新装。
大年初一,全家老小一大早起床,当雄鸡初鸣后,老年人进佛堂,烧香供祭品,叩头作揖。家庭主妇背上水桶(农村牧区多用自制的木桶)到河边,或泉水、或溪水边争抢新年第一道圣水。民间传说,新年黎明时分,谁能争得第一道圣水,此水便是金水银水。如果用此水来熬初一的茶,喝后对健康很有益。到河边的人,先煨桑,在桑烟中撒五谷,“苏糌”(酥油、糌粑合拌的粉专门用来焚烧、祭神、祭亡灵),大茶、果子等敬新年之神,并祈祷世上所有的生灵吉祥安康。
藏历新年期间的金刚舞
初一早餐时,一家人穿好新装,按辈就坐,家庭主妇双手举起“琪玛”斗,祝全家新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接辈份从高往低依次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琪玛”向空中撒三下,敬酒、敬茶用无名指在碗中醮一下,向空中弹三次,均表示敬三宝(佛法僧)。年青人给长辈献哈达祝福长寿,长辈回敬祝年青人万事大吉,事业有成。相互祝福后,享用早餐糌粑、酥油、奶渣、推、饼子、果子、人参果、牛羊肉等。
初一这一天,一般一家人团聚,互不走访。初二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敬献哈达。互祝“罗萨扎西德勒”(意为新年吉祥如意),表示良好的祝愿。
初三是朝佛日,也可把这一天称为服装展示日。人们穿上最华丽、昂贵的盛装,佩戴各种珍贵的装饰品(九眼珠、红珊瑚、金银首饰、护身盒、银刀等)。早餐后,手捧哈达、藏香、熬好的酥油、柏树枝、果子等,成群结队涌向朝佛路上。人们一边煨桑,一边转寺院,借此机会互相展示自己的服饰。此时人们会议论,谁的衣服最华丽、昂贵,谁佩戴的装饰品价值高;哪家的小伙子英俊潇洒,哪家的姑娘漂亮迷人等。转完寺院后,人们纷纷来到寺院内的各大小神殿向佛尊献哈达,为酥油灯添油,为家中去世的人而布施,焚烧写有逝者名字的纸片,给乞丐发放食物或钱(乞丐也选此日到寺院向朝佛人群乞讨食物钱财)。
在农村牧区,有的群众到寺院转经朝佛外,多数人要到神山祭山神。人们把马具装饰一新,驮上丰盛的饮食,穿好盛装,佩戴护身盒、长刀、藏式火药枪,如同出征,骑马奔驰到自己所崇拜的神山集会。先在山顶的嘛呢石堆上竖起五颜六色的经幡、煨大堆桑火,供祭品,向天空抛撒五谷和“龙达”祝福运气亨通。鸣放火药枪、放开嗓门、高声吼喊“拉加罗”(意为神胜利),诵嘛呢经,并祈祷山神的保佑。
初三这一天,不管是朝佛转寺院的城乡居民,还是转山祭山神的农牧民群众,到下午人们都会自发性地聚集在大街小巷,农牧区则在草坪上,一边喝青稞酒,一边跳舞。
初四开始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注:本文参照互联网上相关资料编写而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门也盛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但我们要知道,慈悲喜舍,是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你没有定慧的基础,就容易被人骗,你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先修止观要紧。“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烦恼习气伏下去;“观”,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教下讲“止观”,念佛人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说实在地,你的定慧没有成就,你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后,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