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铨:“幸福就是对社会有益”


2014/9/6    热度:154   

一身旧衣裳、一双旧棉鞋,骑一辆吱嘎作响的旧自行车,80岁的张绍铨光看外表,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退休老人。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老人,用微薄的退休工资开起一家小吃店,在店里雇了不少下岗人员,还把大部分营业收入用于慈善捐助。十多年来,他坚持向小区捐款20多万元,资助过的困难家庭和学生超过 60人次。

开小吃店不为自己赚钱

老张的“西宫实惠点心店”开在曹杨路沪西工人文化宫,早晨5时30分开门,晚上7时30分关门。店里的小笼包、蟹壳黄等中式点心价廉物美、颇受欢迎。

当年,老张在静安区饮食二公司工作时,就是单位出了名的热心人,经常到附近社区服务,为孤寡老人料理家务、修修补补。1996年退休后,他来到沪西工人文化宫,看到许多人在这里活动后想吃些点心,又找不到价格实惠的小店,于是开起小吃店。

为小店找帮手时,老张优先考虑老单位的下岗工人和家庭困难的退休老师傅,点心师、炒菜大厨等重要岗位都由他们担任。小店在附近做出名气后,不少下岗工人来应聘,老张优先录取。

“开这家店,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老张坦诚地告诉记者,小店现在请了二十来名员工,为一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了生计问题,此外每年还可以盈利几万元,这笔钱大多用于慈善捐助,“年纪那么大了,还能为社会做点事,是我最高兴的”。

“不闻不问”为受助者减压

老张的口袋里,放着一张刚刚拿到的捐款发票。他向自己所在的曹杨社区捐款1万元,用于春节前的扶贫帮困。花溪园居委会特地以老张的名义成立了帮困基金;花溪园和邻近普雄小区还以张绍铨的名字办起一家“爱心超市”,逢年过节为困难群众发放米、油等生活必需品。

问起受助者的情况,老张却摇摇手,说:“我不知道,也不打听,我不想让受助人认识我,更不想让他们因为受到一些小小帮助而产生心理负担。”

尽管老张“不闻不问”,花溪园居委会书记史玉珍却清楚地知道每名受助人的情况。史玉珍介绍,56岁的居民孙先生一直靠低保为生,几年前做了肝移植手术后更是负债累累,居委会从老张的捐款中拿出1000多元送到孙家,此后一直不间断地捐款捐物,如今孙先生已走出困境,而且对小区事务很热心。

张绍铨帮助的小区困难群众中,有8人已病逝。其中患淋巴癌的王女士得知资助自己的人是老张后,临终前特地嘱咐儿子“一定要向张伯伯学习”,今后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心态豁达,享受晚年

老张有两个儿子,一个下岗,一个在企业工作,孙子孙女还在念书。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一家人相处和睦。

他这样描述夫妇俩的 “简单生活”:年纪大了,对吃没什么要求,一碗粥、一碟榨菜就可以当一顿饭;为了照顾小店方便,他们夫妇前几年和儿子互换房子住,房产证也改成了儿子名字,他们一家人对物质生活要求都不高,从来没有争财产的纠纷。老人自有一套“幸福哲学”:生活简单、对社会有益,就是最大的人生幸福。

也许正是这种豁达心态,老张的晚年生活才过得幸福满足。他今年还有新的愿望:“我最关注世博会,不一定大老远去参观场馆,但一定会为世博捐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定不要有贪爱,一定不要有嗜好,我们才真正能做到随缘度日。随缘度日,是佛菩萨生活的态度。我们今天生活是攀缘,不是随缘。念念都还讲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还用这种心理来学佛,怎么能够得到佛法的受用?你这个心随着你自己的欲望,随着你自己的嗜好,那你的身心就不清净。这是第一个要戒除的。换句话说,怎样戒法?就是忍辱,要忍一点。譬如说我们看到很好的衣服想买了,忍一忍!我这衣服还可穿,何必浪费,我们把钱拿来做功德多好!菜市场看到想吃的,我能省一点,这就够了。只要吃的营养够了就可以了,何必讲求口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