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鸟窝
2014/9/6   热度:281
在我们老家,一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有一个竹园,其间又有几株高大的古树,这些树便成了老门老户的招牌。如果这些树上还有一个或几个鸟窝,这鸟窝便被视为吉祥的图腾,是家庭兴旺的象征。
小时候,我家屋后就有一片竹园,其间有不少大树,有一两棵据说是祖父的祖父栽下的。有了这竹园,有了这树林,就引来了不少鸟儿来我们家落户。
开始只有一个喜鹊窝。后来,一些路过的鸟儿发现了这片竹园和大树,便也放心地在这里歇脚,或心安理得地在这儿注册入户了。于是,林子里的大合唱又增加了新的音符。
每当又有新来的鸟儿在我家树上做窝,我便雀跃着赶紧把这消息告诉正在灶旁做饭的母亲,告诉耕作归来的父亲,告诉放学归来的哥哥、姐姐。于是,这一天的晚饭,全家人就会站在树下吃。一边吃饭,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鸟儿建房的艺术。朴实的农民就以这种朴实的方式欢迎鸟儿的到来。
我很佩服鸟儿的本领。它们没有一张建房的蓝图,但它们的建筑水平却绝对是一流的。你看它们衔来一根根树枝,长短怎样搭配,粗细如何安放,又怎样奠基、如何盖顶……它们一点也不含糊。不出三两天,鸟儿的新房就很诗意地筑在了树杈间。这时候你在树下仰头观赏,它们还会叽叽喳喳地对你谦虚说:“手艺不佳!手艺不佳!”
树林、竹园无疑是农家的财产。鸟窝呢,如同家里的牛栏、猪圈、鸡笼一样,也被视为家庭财产的一部分。而窝里的鸟儿,自然就同栏里的牛、圈中的猪、笼内的鸡一样有了姓氏、有了主人,也便有了精心的呵护!
如果你敢爬上人家的树去掏那窝里的蛋或鸟,免不了会遭到主人家一顿训斥。所以,有时父母亲要去走个亲、串个友,总会再三嘱咐我们给牛添草、给猪喂食,末了还加上一句:小心有人掏鸟窝啊!
树上的鸟窝,给农家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晨光微熹,在鸟儿“起哟”、“起哟”的催促声中,一家人忙着起床,去呼吸滴着露水的新鲜空气,在鸟儿鸣唱中,我们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母亲把鸡笼打开,端来一瓢谷子撒在地上,鸡儿们开始争抢了。这时,枝头的鸟儿也会当仁不让地跳下来,落在鸡群中啄食,俨然说L:“这食,我也有一份儿!”
晚上,太阳下班了。我把牛牵进栏,把鸡唤进笼,然后就坐在门前的石磙上,看我家的鸟儿上窝。回来了一只,又回来了一只,呵,都回来了。然后去向母亲汇报。这便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一次也没落下。
房前屋后有片林子,林子上又有一个或几个鸟窝。这样的人家是不会寂寞的。一年四季,小鸟啁啾鸣转,很是热闹。那黄鹂的中音,云雀的高音,布谷鸟的诗歌朗诵,还有八哥、斑鸠的喝彩。喜鹊是个大嗓门,每次作总结的都是它:“演出不差,演出不差。”
后来,竹园被毁,种上了粮食。那些树也都在大炼钢铁的日子进了土高炉。鸟儿们呢,也许都学着吉普赛人到处流浪去了吧。
一户人家门前有树,屋后有竹,是不是很美?但我一直认为,这其中再添上鸟儿的身影,才是真正的风景。鸟儿让风景更生动,让这幅“画”活了起来。没有这些小精灵,再美也还算不上完美。
今年春节,我回了趟故乡。村里的居民点上,房子一家紧挨一家,密密麻麻的,有的只好向空中发展。房前屋后,没有竹园,没有树林。公路旁也有稀稀疏疏的白杨,电杆样地立着。我希望在树上能发现一个鸟窝,结果令我大失所望。
近来,我的脑海中常常出现这样一幅图画:一户人家,门前有树,屋后有竹。一个农家孩子,晚上,坐在门口的大石磙上,看着只只鸟儿飞进树上那个大大的鸟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说法总是不离开这两个原则:一个就是说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一个说我们现实生活环境。佛教化一般众生的标准,就是依真俗二谛。越是高程度的,那个真的成分就越多;越是初学的,俗的成分越多,真的方面就比较少。“真”跟“俗”能圆融,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很美满。佛说法,不厌其烦地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这是佛慈悲到了极处。佛教给我们正法: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以正法教化众生,绝不以神通来迷惑众生。凡是用神通手段来接引众生的,你要小心,这不是正法。佛教给我们信自己,没有教我们听命于他。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