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的思想价值及其限度(三) |
 
三、人文整体主义立场 整体主义(holism)首先是一种世界观。整体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 并由一定的秩序构成。整体与秩序是整体主义的两个基点。在表现形态上是一个整体, 在运作机理上是一种秩序。 原始儒家认为物——身——社会(家、国、天下)是一个和谐、递进、统一的整体。《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原始儒家没有将个人放在社会之外, 或者超越于社会之外。个体从外在的事物开始, 通过内心的修养形成光明的道德, 然后参与到社会进程之中。而这里国家还不具有极权的倾向, 也就是说国家是被这些君子、 《中庸》更具体地触及人与天的关系。如果说《大学》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整体主义立场的话, 那么《中庸》强调的就是天人一体的整体主义立场。《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第一个为“天”, 与《大学》旨趣殊为不同。这个句式特殊性在于,命的使动者是天, 而率、修的使动者却没有出现。天是一个具有人格的至善者。古人对天的崇拜相当明显。钱穆在其最后的论文中认为, 中国思想有益于人类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他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 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 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中庸》就深刻体现了这一点。 《中庸》里的诚更具有哲学本体论的内涵,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其意义颇为重大。通过诚, 原始儒家将天(自诚明)与人(自明诚)连接起来。“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第一个性没有所指,相继谈了人性、物性。因此,第一个性就是天之性,就是至诚者,就是圣人。《中庸》认为,“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是人(特别是圣人)与天共同具有的一种性质。诚者对内要“成己”, 对外“成物”。所以,性之德, 即天所命的品德就是要“合外内之道”。在诚上,《中庸》认为还有第二等,就是“致曲”,就是次于圣人的君子等一般人,这些人是“自诚明”,是“修道”。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达于至善、至诚。因此,《中庸》强调“至诚无息”,因其无息而得天、地、山、水之实。 由此可知,《中庸》里的天人秩序是以天为合法性的来源,以圣人(诚者、自诚明、至诚者)为主要体现,以君子等一般人为进身修养者而构成的。天人秩序中的核心是诚。诚的特点就是连接了己与物、内与外、天与人、品德本身和品德的修养过程,从而深刻体现了原始儒家注重过程性(或创造性)的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不仅是过程性的,也是方向性的,即整体内在的方向是相互的,而非相对的。《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有其内在的一致性,这个一致性就是“并育而不相害”。自然界的确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生物链,但在自然界中并没有哪一种动物是要消灭另一种动物的。也就是说,万物是一种并育关系,而不是一种相害关系,而并育关系就是一种生态关系。如果有一个物种居于最高位,去消灭另外的物种,这不是自然的关系。人来自于自然,作为万物的一员也不能相害于万物,这是儒家自然人文主义的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侧重于现象,而“道并行而不相悖”则侧重于规律。道可以指道路,还可以指道理、规律、法则。就道路而言,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通行,无论是南是北,每条道路都有其目标,就此而言它们是并行的,也是不相冲突的。所以,古人说“天下殊途而同归”,不是说大家都走一样的道路,而是走不同的道路,但都达到至善、和谐的目标,达到国泰民安,这是一致的。一条道路并不是否定了另一条道路。同样,作为道理,生长的道理和衰亡的道理也是同时存在的,生长的道理也不是去否定衰亡的道理。规律都是同时起作用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一条道理规律在起作用。就当代而言,全球化的发展既有世界的元素进入中国,也有中国的元素进入世界,仅仅一方面那就不是道,而是霸权。因此,《中庸》并非否定矛盾,并非没有强调运动和变化。这种并育不害、并行不悖就鲜明体现了原始儒家的宽容精神、多元精神和整体精神。 整体主义除了空间性、结构性、过程性等特点外,还有就是预见性、先见性,即能够先行见到、先行感知。因此,《中庸》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中庸》社会整体主义视角和立场。第一点,“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第二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第一点是预见性的,侧重预防和接受,第二点则侧重于如何改变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让事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第一点多少表现了原始儒家的消极态度,但第二点则更为积极。《中庸》预见机制深刻表达了儒家的忧患意识和整体意识,具有积极的当代意义。 原始儒家强调社会自身的整体性、社会与自然的整体性,以及它的观察事物推动事情发展的整体视角,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整体主义不仅仅处理整体与部分、个体的关系,整体主义的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见微知著”,在于从动态的角度和关系的角度考察事物本身,尽管没有特别强调个体,但这种整体主义的价值立场,我认为是可取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原始儒家的整体主义立场是一种人文整体主义立场,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参与性,强调人是价值的体现者,社会是以民和人为本的,人、物、事、天是统一和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