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民以何食为天:从一份文学报告看食品安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温家宝



2006年《民以何食为天》入围两年一度的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奖”。英文、德文、意大利文、韩文、日文版相继出版。2007年1月,《民以何食为天》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文修订版。

2008年8月,中国作家周勍的《民以何食为天》日文版获日本《产经生活新闻》“期待畅销书”银奖。

这家面向已婚妇女的报纸,从2007年开始举办“夫人选的BOOK大奖”,今年是第二届。各界专家和读者代表从557册报名的出版物中选出各领域的20种书,最后由读者投票决定获奖作品。图书评选分“期待畅销书”、“能提高家庭妇女能力的书”和“想让丈夫读的书”三类,各设金银铜三等奖。《民以何食为天》获得了“期待畅销书”类银奖。

2004年9月,周勍花了两年时间调查,写出十五万字的《民以何食为天》,最初发表于《报告文学》。

这部被批评家形容为“触目惊心”的报告文学一出世就引起各方关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书报文摘》进行选摘。

在2003年的时候,周勍想写一部关于中国人精神消费现状调查的书。起因是看到读中学的儿子所学的教材多年不更新,就想把中国人的精神消费作一个系统的观察。

他对人说这个计划,聊着聊着就有人说,还精神呢,吃的问题远比精神问题大得多。于是他决定把食品当一只麻雀,来解剖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

“比跟踪毒贩还惊险”,是周勍对调查食品安全过程的自况。

2004年8月份,周勍通过“线人”联系到一个专卖“瘦肉精”的老板。讲明是家里老人得了一种慢性病,需要“瘦肉精”做药引子,想买一点。对方开始非常警惕,在线人的一再解说和央求下,勉强答应了这样一种不亚于贩卖毒品似的交易方式——先把钱给他,再告诉他详细地址,然后他再通过邮局快递“瘦肉精”。等一切谈好后,趁对方不注意时,周勍悄悄拿了一把“瘦肉精”。可待周勍和线人坐上公共汽车暗自欢喜地往省城赶了近一个小时的时候,险情发生了:“三四辆摩托车发疯似的拦在了我们的公共汽车前,他们一个个挥刀舞棒,不由分说地几乎是把我颠倒着拖下了汽车。幸亏我也算见过一些所谓的江湖世面,一口咬定就是为家里的老人治病心切,这样方才得以从刀棒之下脱身。”

这个工作做了一半,困难重重。使周勍最后下决心全力投入食品安全调查和写作的动力之一是一件小事。一个西藏朋友的姐姐得了子宫癌,周勍到北京肿瘤医院帮忙去找医生。他在医院的挂号大厅排队。北京肿瘤医院汇聚了同领域最有学术水准和经验的医生,全国各地肿瘤医院到这里观摩肿瘤手术的医生,两年前排队都排到2009年。 “有一个小女孩在地上跪着哭,她跟医生说,妈妈的奶牛坏了,求你们给妈妈挂个号,我一下没反应过来,跟她聊,才知道她妈妈是乳腺癌,后来还真帮她挂上号了。我跟一个著名的肿瘤学家谈,她说三分之二癌症是吃出来的。妇女得乳腺癌和子宫癌与缺乏安全性的饮食和化学品的污染有关。不雅词不显示是每个人生命得以延续的东西,子宫是每个人生而为人之前的第一所房子,这些都被病患所损伤,不做点事会觉得自己没法面对。”

《民以何食为天》发表后,周勍曾先后访学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和俄罗斯的相关学术机构,就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多场演出,他成了一个食品安全的布道者。

过去的年代,只有食品紧缺问题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吃的问题远比精神的问题大”

南方周末:当初为什么想写这样一本书?迄今为止读者对这本书的反应出乎你意料么?

周勍:实际上最先是想做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消费。我想把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是什么东西,做一个切口。聊着聊着就有人跟我讲,还精神,吃的问题比那个大得多,我开始做的时候想把食品当作一只麻雀,来解剖当代中国社会问题。2002年下半年我开始做的时候,中国食品业一片太平,没有什么事。我本想打动别人的思想,最后打到别人的胃上。从头脑滑到了胃。我的书刚在《报告文学》上发表的时候,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就有人买到了,他们摘录了约两万字发在《书报文摘》,据说高层很多人都批了字,他们觉得我的书还是比较正面的。从这本书出版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恶意的评价。

南方周末:写完《民以何食为天》以后,你还继续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么?

周勍:还在关注。我到各地演讲,国内国外跑了很多地方,具体的想法基本就是“自救”吧。就是要教会大家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要教会消费者,更重要是教会加工者和生产者如何加工生产,当然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也是民间的责任。农民如果不知道如何加工自己的食品,消费者如果不知道怎么消费,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民间社会应该负起的责任。我在日本认识一个老太太,她在日本搞无公害农业,她就是一个家庭妇女,但搞得非常好,跟她周围的人十家八家联合,然后再跟附近的农场签订合同,说你们种粮食和菜的时候不放农药或者少放,按规定放,我们这几家人就上你那里采购。这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动。这个日本老太太是1970年代搞的,日本那时民族主义兴盛,人们说她是疯子,砸她家门,砸她家玻璃,烧她家东西,但是到现在,这样的机构遍布日本全国。

中国现在也有,北京有个农场主,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台湾人陈礼贞,她在东郊搞了一个名叫又牛又绿、七十亩的家庭农场,跟日本一样,十几二十家人,都在那里定期采购,这样慢慢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食品安全的环境,我觉得这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改变食品安全状况,教会生产者、消费者应该学习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群体组织能力,这是对将来社会变革、变化的良性的促进。

“食品安全问题全球都有”

南方周末:你的书里描写了食品安全的现状,本土的调查多,国外的食品安全你关注吗?

周勍:当然。食品安全问题全球都有,食品安全的历史也是跟人类进程差不多,从吃不饱到吃饱,到吃好,到吃安全,是这样一个过程。吃不饱的时候是什么都吃,安全问题是不用讲的,这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一个好的制度会让这个道路越来越短,成本越来越少。1906年,在美国小说《屠场》出来以前,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一定比现在中国糟糕得多,美国扒粪运动就是从《屠场》开始,促进了美国的新闻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改变了美国的食品现状。

再比如日本,上世纪50年代左右食品安全状况非常差。有一个教授叫田中克岩,他给我讲那时候美军驻日本,小孩子头上出虱子,就用六六粉直接喷到头上,蔬菜也是这样喷。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比如说像食品安全方面的经验,要有一个良性的制度,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好经验,过滤掉废物或者渣滓。

南方周末:以你长久的观察,食品安全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周勍:是制度和成本问题,资本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食品商也好、相关企业也好,通过造假,为食品施加添加剂也好,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如果一个国家法治健全的话,一般的商人不敢冒这个险,一旦犯法,他就有可能倾家荡产,甚至永远不能从事这个行业。

食品安全管理在欧美是非常严格的。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06年在德国,出现过一个土耳其烤肉事件,过去在冷战期间东德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土耳其过来的劳工,慢慢地土耳其人就待下来了,和东、西德开始做生意,他们和在海外的中国人一样,谋生的手段一般是做餐饮业,土耳其烤肉有点像中国的肉夹馍,满街都做这个。有个司机发现了土耳其烤肉里面有过期的肉,他开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运肉,发现肉有味,就马上报告了警察,查出来这个肉有问题。然后土耳其这个肉店老板自杀,在很长一段时间土耳其烤肉店的生意萧条。今年8月,我在德国看到土耳其的烤肉还没缓过来,很少人去。更重要的是,揭露这件事的司机成为当地的英雄,民众很尊敬他。

南方周末: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西方的有什么差别?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周勍:西方有个标准是“我用手中的钞票为我的食品安全投票”,就是促进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方式。当然,它们食品安全的管理极其严格,特别是北欧和美国。1999年我去美国住的时候,有时候去买菜,四棵小白菜,想想应该很便宜,结果花了我几美金,我平时一美金买一堆,后来才知道这真是有机的,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这就是说西方的食品安全管理已经很成熟。在俄罗斯卖西瓜是不能把西瓜打开的,我在俄罗斯买西瓜说要把西瓜打开小口看生熟,卖瓜的人说不允许,俄罗斯卖西瓜没有一个带刀的,刀上如果有污染呢?这是法律规定的,几十年了。俄罗斯按说生活水准跟咱们差不多,但是这方面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则。

我个人认为,对食品工业适当地开放传媒监督,是扭转食品安全现状的惟一有效方式。由于法律成本过高,加之老百姓没有鉴别食品安全与否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食品的消费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是弱势个体,无法抗衡食品加工企业。只有政府出面调解,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添加剂生产绝大部分被挪至中国

南方周末:有什么事情是你认为重要的又没写到书里的?

周勍:书上没怎么写的,比如最大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工业添加剂的问题。比如咱们吃面包,里面的膨化剂,种小麦的化肥,猪肉里的瘦肉精,海鲜里的黄霉素什么的,食品本身可能没有问题,有问题都是因为工业添加剂。为什么呢?这就说到根本问题,工业添加剂的来源,农民是造不了的。全世界80%-90%的添加剂都在中国生产,一是生产化工品的利润不高,二是污染严重,西方无法承受,所以都迁厂到中国。大概是去年9月、10月,中国查中小企业生产添加剂和维生素的状况,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和大连,日本的在大连,欧盟的在江浙。查江浙一带的时候,关了一些小厂,一个礼拜内伦敦的维生素价格就涨了28%。欧洲奶好喝吗?不好喝,而且欧洲奶在开封第二天一定坏,中国奶很香,而且能放三十天。欧洲的奶没有添加剂,没有糖精、甜蜜素,糖精、甜蜜素一旦过量,对人构成伤害,这是很多人都忽视的。

南方周末:你说国外用的好多添加剂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么?

周勍:他们也需要添加剂,但很注意量的控制。比如,甜蜜素加多少刚好,加多少会中毒等等,咱们小时候就有个传说,说煮鸡蛋放糖精放多了会毒死人的。在中国生产的添加剂,最好的是卖到欧盟和北美,二等品卖到日韩,三等品卖到港台,四等品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差的就给农村。为什么欧美的安全问题少,一是用添加剂限量很严格,你想我们一袋奶放三十天,里面得放多少防腐剂?

南方周末:添加剂与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有关吗?

周勍:对。举不出来跟它没有关系的例子。北京市场的白菜最大的供应地是河北保定,我一路上跟着他们走过。消费者贪图漂亮,不要虫眼,菜农就得跟上,倒大量的水,往里面倒药,我说你们这有比例吗,他们说哪有什么比例。我是找熟人跟着看的,因为一颗菜上有虫咬,不喷药的话,一整车菜就都是虫了。所以他们就泼药,半路上走到廊坊再喷一次,关键问题是,拿脸盆泼药没有剂量,没有人教农民多少是杀虫,多少会是伤害,没有人给他们普及啊,就靠他们自己的想法。虫子肯定只吃营养最好的部分,好的菜虫才吃,过去就说有虫的桃是最甜的。人慢慢地为了贪图表面的东西忘了常识,这是非常可怕的。还有大米,稻子剥开,过去都是很暗淡的,不会像现在这么亮,因为机器打磨得稻壳和稻米之间的最有营养的东西都掉了,一是好看二是好保存,因为最有营养的部分都打掉了虫都不吃了,人吃下去那一堆蛋白质都是没营养的,这方面虫比人更敏感。咱们有很大的误区,人口多、肉食摄入量大,说不加添加剂、不给猪喂有添加剂的饲料,中国人的肉食就不够,这完全是伪问题,人吃食物是为了营养不是为了吃多,吃多了没营养,不如吃少但是有营养,这要有一个适当的控制。

美国加州牛奶中毒事件

●2004年6月23日美联社报道,美国的环境保护组织发表报告说,加州出产的牛奶含有高剂量的有毒物质,对儿童和孕妇危害很大。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学名叫高氯酸盐,该毒素对人的甲状腺有破坏作用。这种化学物质已在美国加州等20个州的饮用水里被发现,这些州的水源大都受国防军事工业和航空工业的污染。该环境保护组织委托得克萨斯管理工学院对他们在洛杉矶和橘县的零售店取到的样品做了化验,结果发现在32份样品中,有31份中含有有毒物质。美国农业部的另一次化验发现,南加州几个市县的牛奶受污染更严重。他们没有说高氯酸盐是怎样进入牛奶的,但是被该物质污染的水的确被当地的农场和田地使用。美国参议院营养与健康特别委员会主席麦戈文说:千百万美国人塞进肚子里的东西,很可能使他们患肥胖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

 
 
 
前五篇文章

“乐活族”的有机健康生活

科毒垃圾事件:带来了什么?

中国莫作电子垃圾处理场

洋捐赠中的环境歧视

中国不能成为洋垃圾倾销地

 

后五篇文章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

化石能源与现代文明—— 一份能源一份财富

有一种感动叫残奥精神——观看残奥会游泳比赛

环保意识:要从小开始培养

环保更要重效益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