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投掷运动——投壶 |
 
投壶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兼具礼仪与娱乐功能的活动,具体做法是:以酒壶为器皿,把去掉箭头的箭从距酒壶几尺远的地方向壶中投掷,投中者得分,不中者则罚酒。 投壶的来源投壶源自射礼。根据周代礼仪规定,凡是正规的宴饮,开始前一定要举行各项仪式。在这些仪式中,射礼是较为重要的一项。举行射礼时,主客双方都要前往射箭场所射箭,这不仅要求有很大的射箭场地,还要有不少人在旁侍候,因此,无疑是过于麻烦了。为了使宴会举行得既符合礼仪,又方便快捷,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投壶之戏,以投壶来象征射箭。对此,明人汪禔在《投壶仪节》一书中有明确的说明:“投壶,射礼之细也,燕而射,乐宾也。庭除之间,或不能弧矢之张也,故易之以投壶。”明代的《宣宗宫中行乐图》(局部)中描绘明代宫廷中投壶的场面 春秋时期诸侯投壶之场景纪实关于春秋时期投壶之戏的具体情况,《左传》中的一则记载极具代表性。据该书的“昭公十二年”载,晋昭公大宴各国君主,席间,与齐景公举行投壶之戏。晋国大臣穆子担任投壶的主持人,他首先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说毕,晋昭公投壶,结果投中了。接下来由齐景公投。齐景公口中念念有词,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这说明,当时的投壶之戏,不是光投壶即可,还要有一定的仪式。因此,《礼记。投壶》中称:“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壶与投法的改进汉魏时期,投壶活动仍然流行。而且,当时的投壶之戏与先秦时相比,有了不少的改进。一是制作了专门用于投壶之戏的壶,而不再简单地用酒壶代替。据《投壶赋》称,当时的壶“高三尺,盘腹修颈,饰以金银,文以雕刻”,可见是十分讲究的。二是用于投射的不再是箭杆,而是改用一种特制的竹箭。三是在投法上有了创新,发明了一种名为“骁”即利用反弹力的投法。因为原来在投壶时,为了防止投入的箭因弹力掉到壶外,专门在壶内装上小豆。而用骁法投壶,则不仅不需要在壶内装小豆,而且故意让壶的内壁把箭反射回来,这样用一枝箭就可以反复投壶。绘于民国时期的东汉大将祭遵雅歌投壶图 投壶可以治心到了宋代,由于理学的兴盛,人们对投壶的礼节变得特别讲究。司马光专门著有一本名为《投壶新格》的书,要求人们在投壶时讲究中正之道:“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夫投壶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柢也”。但是,因为过分讲究投壶时的礼仪,反而使投壶的乐趣大大减少,从而束缚了这项活动在宋代的发展。物极必反——成为娱乐的投壶也许是物极必反吧,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不再在投壶时作那么多的讲究,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并且发明了不少新的玩法。如据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人部》中说:“今之投壶名最多,有春睡、听琴、倒插、卷帘、雁衔芦、翻蝴蝶等项,不下三十余种。”投壶的娱乐性增强了,玩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因此,在明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等书中,都有不少关于玩投壶之戏的描写。清人喻兰绘制的《仕女清娱图册》中正在投壶的仕女 投壶高手的投壶绝技
清代任渭长绘制的《投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