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揭秘人能活到257岁的秘诀 |
 
萧克将军102岁高龄仙逝,可谓长寿,按照庄子的标准,他享了上寿。 我见过最长寿的老人是海宁章克标先生,我到上海拜访他的时候他已经103岁了,健谈、声音亮而尖,总是笑,谈了两个多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还非要送我到门外头,站在门洞那儿向我们远远地挥手。章老一生有几个值得称道的事儿,除有名的《文坛登龙术》外,用晚年跟他来往密切的书画家蒋山青先生的话说:他和郭沫若同过学、和鲁迅打过笔仗、林语堂给他打过工、郁达夫和他做过情敌、他教过的有名的学生有金庸、他100岁的时候征婚并且成功!真是一生传奇。章老在103岁的那年秋天,为我书写了两幅字,笔力雄健老辣。老人是106岁仙逝的。 庄子叹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即便百岁,也是忽然而已。因此人期望长寿的心理十分迫切。从追求长寿的愿望导致人的心理、行为等等角度,研究文化和历史,可以开创一门学问。 长寿的秘诀在哪里?秦始皇找过,许多人都找过,秦始皇找的是速效的长寿秘诀,没找到,因为不靠谱儿。中国历史上总结出了许多养生长寿的方法和道理,中国养生文化,宗旨无不围绕“寿而康”的宗旨展开。《尚书》上说的五福:寿为第一福!没有寿,其他无从谈起。 从清代活到民国的人很多,但是,长寿最高记录保持者是从清代的头一直活到清代的结束并且活出了清代——从康熙18年即1679年,一直活到民国即1935年,活了257岁!他就是中国历史上除传说中的彭祖以外,可能最长寿的人——李庆远。 长寿之人,必然引起人的好奇,希望其贡献长寿养生秘诀。李庆远在他250岁这年,写了一篇《养生自述》,算是贡献出了长寿秘诀。我昨天为母亲庆生日,便想起这篇养生秘诀,今贡献在此. 全文如下,虽文言行文,但并不难懂,有的地方我试做解析,见括号内,对于古文底子好的人来说,我算是献丑并“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他说是你身体的元气即能量决定了你的寿命长短)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人的身体状况即元气先天有差异,有的人元气足、旺,但不知道珍惜和保育,也会短寿)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就像蜡烛,再长的蜡烛迎风让它燃烧,也会烧燃得快;再短的蜡烛,放在笼内避风燃烧,就慢)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清至民国,就产生了健康问题,跟我们今天一样,觉得生活好了,人的病多了,也怪了。)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这老先生写的也是批评当时人不懂养生和健康生活的文字)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说古代长寿者成功的原因)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跟我们今天一样,你沉迷上网打游戏,就耗费精神);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喝了酒还那啥),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说的正是现代城市人的生活)。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这样不短命才怪呢!)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上古部落)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说得真好!) 陆清献公(陆陇其)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偷逃税),不惊不辱(情绪稳定,不太容易受刺激)。不欠人债而起利(不按揭),不入典当之门庭(当了也就当了,但别以典当过日子),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老子之言曰:“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别忧虑金融危机),寡思路以养神(不太想事儿,尤其不太想自己管不了的事儿,或者想着玩儿,别当真),寡嗜欲以养精(别老惦记着金钱美女),寡言语以养气(别上百家讲坛上说书去,你看阎老师挨打了吧?)。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慈不是最大限度地不负责任,那是乡原,恰为丑恶猥琐心态,有害健康)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俭于钻营,必少惹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地球离了你,照常转)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对他人要尽可能地好,要助人为乐。比如赵世民先生,约见一位中年女性朋友,见了面,用手指点对方:你妈呢?你是某某(即眼前这位女性)的女儿吧?她干嘛不亲自来?说得人家一整天都是乐的。) 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别老琢磨着给领导送礼还怕别人看见了,惶惶不可终日,即钱泳所言之昏夜乞怜。) 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别吃得太多);眠不得过久(不睡懒觉),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慢慢来)。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夜生活别太多)。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YIN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开车也别太快)、目不极视(看久了歇歇)、耳不极听(尤其不能长时间听MP3)、坐不过久(不单是屁股疼)、卧不及疲(睡觉不是越久越好,跟异性睡觉尤其不是越久越好)。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身边同事升官了,别羡慕,羡慕也没用。王志去当副市长了,忌妒也没用。) 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你妈代替不了你)。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老婆孩子代替不了你的,你也代替不了他们的)。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 那天向老师刘申宁先生请教国学的事儿,老师晚上快休息了,很随意地说一句:“其实道理都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养成。”那天得了这一句点拨,打通了愚钝如我的许多关节。近读闽中才女方宁编著的《风雅颂——百年来百位老学人珍闻录》,深感百位先贤学人之魅力,均为养成,托文化之命,承传养成,即方才女所谓“有授权渊源在,文化薪火就不灭,如南山之寿,如日月之永恒。” 超级寿星李庆远的这篇自述,道理也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关键是他养成了,别人没有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造福人一生。
|